寻找生命是什么意义(什么是生命存在)

发布日期:2024-12-22 09:25:56     作者:陌生世界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sqc210740.html     违规举报

曾睿:

《我读感知论》随想录(64)

生命模式与感知模式

生命模式中的我们以生存为目的,感知模式中的我们以感知为目的。然而要问,其他生物到底是以生存为目的还是以感知为目的?动物的目的似乎很明确,不像我们人这样漫无目的或目的杂乱,它们的生活很简单,吃喝睡玩,这是它们的基本行为活动。我们人做的事比动物要复杂的多,我们作出各种各样的高级行为,完成各式各样的艰难挑战,然而问我们为了什么,肯定是为了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什么?生存。但生存本身并不能作为目的,所以我们在该目的之外还建立了另外的目的。


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生存?这看起来不是目的,而是到达目的的前提。那么存在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找不到存在的目的?存在的目的建立在生命上,存在只能是为了求存。我们不知道,存在的目的还能建立在感知上,建立在感知上的存在目的是为了求感知。那么感知是什么?感知是一种接收信息的行为,我们或许对此不屑于顾,觉得它就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方式。然而,我们不要小看这种方式。我们的精神痛苦也跟感知有关。我们的痛苦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状态,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状态,我们知道吗?我们不知道,我们只会以为我们该经历痛苦,或是别人使然的,我们根本找不到痛苦的来源,我们甚至认为痛苦不痛苦无所谓。

存在的目的是求感知,求感知的什么?感知的愉悦。感知愉悦是一种愉悦的状态,它和痛苦的状态相反。我们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愉悦的存在和存在的愉悦。不要小看这一目的,感知愉悦看起来简单,实则并不简单。因为人要感知愉悦就得避免感知痛苦,人知道怎么避免感知痛苦吗?人从来没把痛苦当回事,只觉得痛苦忍忍就好了,痛苦之后必是幸福。这是几乎所有人的思想认知,要问,痛苦有什么理由会到达幸福?人该怎么回答?人从来不反思自己为什么要痛苦,人的很多行为都是受痛苦的驱使,可以说人是被痛苦逼着做事。人抗拒痛苦,越抗拒越痛苦。

其实,人不主动的追求感知愉悦,就得被动的接受感知痛苦,这是由感知模式决定的。生命模式中的我们是被动的接受感知痛苦,我们一直以为自己忍受一切痛苦终将可以幸福起来,然而,我们有什么理由幸福,我们生活在生命模式中,生活在与他人的生存竞争,我们的幸福是因为什么,打败了他人,成为了胜利者了吗?要问幸福来源于哪,人会说物质吗?人有了物质也不见得会幸福,因为真正能带给人幸福的是人。幸福只能来源于人,我们想着自己拥有一切,却唯独无法拥有幸福,为什么?我们有的已经有了,没有的仅是知道自己有的。


我们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我们要有什么?我们有什么是为了什么?最终为的还是感知愉悦,即欣赏感知的属性。最终目的愉悦感知没有占有的必要,从我这个主体出发的任何感知对象都可以选择感知。这并不是说,存在为了被感知,存在为了在感知,在感知的活跃状态即是存在的目的。生命的目的是为了存在,感知的目的也是为了存在,不同的是生命的存在在个体,感知的存在在整体。生命是为了其自身的存在,感知是为了感知本身的存在。感知本身包含一切存在,即生命和物质,意识和精神。

生活在生命模式中的人是生命的奴隶,他们为的并不是自己的存在本身,而是从整体存在中独立出来的生命,他们一生都在给自己的生命找合理存在的理由,耗尽一生也不能找到。不是生命存在没有理由,而是理由不在生命。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一个非物质的空概念,其本身无任何意义,生命所表现出的存在性质才是生命的意义,生命体不同于物质就是因为它有这些性质。生命体有了这些性质才有生命的意义,生命体的这些性质就是感知性质。我们在存在中从来都没有追问感知为什么存在,仅仅是为了认识存在吗?在我看来,感知的存在地位在物质和生命之上,因为感知存在,所以才有物质存在和生命存在。感知存在完洽的统一了物质和生命的存在,结束了物质和生命的万年对立。存在就是在感知运动几乎是无法否认的事实,一切存在皆可以为感知存在证真,因为感知包含任何存在,无遗漏任何存在。

感知存在唯一无法包含的是非感知存在,但非感知存在在感知存在中表现为不存在,一切存在到非感知存在终止,我们只是在感知存在。在感知模式中,一切存在都有理有据,一切存在都能得到肯定。在生命模式中,很多存在都无理无据,很多存在都无法肯定。存在为生命,生命为什么?死亡吗?生命模式产生人死后的世界并非没有道理,因为人以生命为中心,就不得不面对死亡的必然事实。死亡是什么?生命为什么要死亡?为了自圆其说,人就只能想象死后的事,死后存在于一个极乐世界。生命的死后,生命还有死了以后吗?生命即是存在,死后的生命还是存在吗?


生命存在于感知中,感知才是生命最终的归宿。(接下)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sqc21074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28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