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三毛的人生观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5-01-22 04:20:19     作者:在我们之间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ssf478371.html     违规举报


按:这篇完全意义上是以前大学写作课上、献哥布置的作业,那时的世界观不够稳定,摇摆在传统与现代、保守与批判之间,文笔也有些粗粝,写得也很幼稚,只是我已经大致忘却三毛《撒哈拉的故事》都讲了些什么,正是因为有这篇潦草的记录,我才能记起零星的内容,所以,就想把它发出来,供大家去参考。

正文如下(略有删改):

三毛这本书文笔平实,幽默风趣,三毛本人更是个生性洒脱、崇尚自由的人。

这本书记叙了三毛在非洲撒哈拉的经历,是本散文集,人的心性是可以在文字中表现出来的。三毛,让人联想,是沙漠中的野玫瑰,芳香不落俗。

《沙漠中的饭店》一文是三毛与先生荷西婚姻生活中关于吃的那部分趣事。

我很羡慕三毛与荷西和谐的关系。不同的国籍、不同的语言和风俗,最重要的个性问题,三毛与荷西提出,但荷西却给了三毛以最宽容的心,容忍她的性情,尊重她的自由与空间。我认为这是爱情中最值得学习的地方。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太重,所以那种对人或物的控制欲便挥之不去,这便是中国女子所遭遇的观念限制,中国人的体制观念也可见一斑。日常生活最见本质,不彻底摒除体制中的局限,中国也难以有长足的发展。

三毛与荷西的烟火生活,是以对话为主体的,这体现了三毛行笔方式的随意,更显出那种浓浓的爱。

三次吃粉丝中,夫妇俩对粉丝的不同称呼,“雨”“尼龙线”“鲨鱼的翅膀”,荷西的懵懂可爱,三毛的将错就错,让人看了便很快乐,能给人快乐的文字,才是好的文字。

猪肉干、寿司、嫩笋片炒冬菇,这样寻常的菜在他们的生活中成了婚姻的润滑剂,可见,好的婚姻,在于平等、自由、轻松的生活经营,琐事更要处理得当,才不会有嫌隙。更有,与人相处的大学问也尽在其中,生活中只要不违背原则底线,“投其所好”又何尝不可呢!


《悬壶济世》一文讲述了不爱看医生的三毛以药莫名为撒哈拉沙漠居民行医的故事。

我看到了那种传统贫困居民观念的落后:妇女的脸终日藏在面纱之下,不去看医生,因为医生是男的;女孩姑卡十岁居然要出嫁,大腿内侧长了一个肿得如核桃一般大的红疖子也不去看医生,原因是这个地方不能给医生看,而且她又快要出嫁了;法蒂玛生产时不去医院,也是因为医生是男的等等。

自知不是那种极端的女权主义者,但是人类不应愚昧旧守这种节操观来束缚女性。

《娃娃新娘》是讲姑卡的出嫁。十岁的姑卡被迫走进了成人的世界,当地撒哈拉威人的结婚习俗是如此暴力,令人心生厌恶,十岁被迫入洞房,像极了一个残忍的笑话。

十岁的女孩问三毛:“三毛,你想,我这样很快会有小孩吗?”“给我药好吗?那种吃了没有小孩的药。”非洲女性的可悲如此便可见一斑。其实这让我记起,避孕药发明者的母亲在生完第十八个孩子后死去的事情,这是女人命运的悲哀。

所以,人必须要文明进步,割除陋习,更新观念。


《荒山之夜》是沙漠冒险,这更让人看到了卑劣的人性与夫妻间的极致奔赴。

因为对化石的渴求,三毛、荷西两人开始了冒险。途中,荷西不慎落入泥淖。

万分危急之时,三毛找不到绳子来救荷西,终于碰到三个吉普车上的当地人。人性的丑恶恰恰显露于这里,三毛向他们求救,他们非但不救人,反而要侵犯三毛。还有他们根本不理会三毛的话,自顾自交谈,说明在他们当地人的观念里,女性地位之低。

后来,三毛开车摆脱那三人之后,急中生智,卸下轮胎与后座,救出了荷西。最令我感动的是,沙漠中夜晚气温会骤降,三毛却不顾生命危险,把身上仅有的裙子脱下来,绑住轮胎,救荷西上岸。人世间真正的爱情其实不是玫瑰红酒、花前月下,而是细水长流、相濡以沫,更是不顾一切的极致奔赴。

《沙漠观浴记》写的是撒哈拉威人洗澡的事情,三毛倒是个有趣之人,到处去看人家女人洗澡。

不过撒哈拉威人的习惯也是让人不敢恭维,他们居然三四年才洗一次澡,身上的污垢之多可想是不必说,她们洗澡时居然要用石头刮;而且襁褓中的孩子居然就可以那样和着洗澡的污水吃奶;还有的是,他们还要洗肚子里的污垢,用海水洗……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又从侧面反映出,生活在沙漠里,水源是多么珍贵。我们转身一想,当然是环境使然,但这些却也是人类带给自己的惩罚。

人应该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爱的寻求》是一个飞蛾扑火的故事。沙仑是百货商店的伙计,三毛因为常去买东西而与他熟络起来。按三毛的印象,沙仑诗歌极其老实木讷的小伙子。

因为从小便缺乏关爱的他被一妓女所骗,沙仑给了她父亲遗留下的三十万作为聘礼,但她此后便毫无音信。沙仑请三毛帮他写信给那个女人,却又被骗了,沙仑没日没夜地工作,就是为了存钱而活下去,直到他被逼选择了卷走哥哥杂货铺进货和面包店收账的钱,走上了歧途。

其实我觉得这个在呼吁那些对人性的人道主义关怀。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本身就是要过群居生活的,我们应该关爱我们身边的人。

其实,我觉得沙仑真的很可怜,人的冷漠让他迫不及待去寻找温情,最后却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只希望世界上要多点温暖,少点荒凉。

注:这个故事我当时的感觉是非常可怜这个沙仑,觉得他是被人性的冷漠荒凉毁掉的,现在却也有新的感受,这个沙仑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尽管他受了很多痛苦和折磨,但他最后的行为是不对的,而且经受痛苦却依然选择真诚善良的人也不在少数。这个沙仑自己性格的缺陷、自私的本性以及对事情的偏执是真的不可取的。

《芳邻》是与邻居相处的故事。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认为与邻居相处是那种多么美好和谐的事情,但在三毛的描述中,这些撒哈拉威人却一点都不友好,借给他们东西是天经地义,不借给他们东西是伤害了他们的骄傲,而借他们的东西他们却是不借。突然觉得其实很惭愧,生活中自己也有过这样的事情。

在这世俗间,其实我们都是些平凡的人,三毛是个很现代、很自由的人。在大沙漠,我觉得她不是那种小家碧玉的栀子花,而是一朵狂野傲世的玫瑰。我喜欢她在沙漠中布置得优雅精致的家,喜欢她来去随心的自由。这个女子的手或许是粗糙的,但她的心一定是最美好的。

《收魂记》是关于拍照的故事。

三毛是善良的,她明知道撒哈拉威人观念落后,以为相机会收魂而要攻击她,她还要把胶卷拿给他们看,以示相机是不会收魂的,这让人感动。她从内心里去尊重这个民族的人。

其实,长期与世隔绝环境中的人类是可爱的,他们本能地害怕着那些对自己来说特别陌生的东西,这是人的性情,最真的性情,三毛把这些东西还原出来,让人耳目一新,由衷地赞叹这个世界。


《沙巴军曹》是一个背负着仇恨的军人的故事。

沙巴军曹是西班牙沙漠军团的人,因为偶然送他回了部队,三毛才慢慢地了解了他的故事。事件起源于撒哈拉威人与沙漠军团人争夺水资源,后来撒哈拉威人偷袭沙漠军团,在夜里进行了一场大屠杀,沙巴的弟弟也在这次屠杀中遇害。他是多么地恨啊!他恨自己没有与兄弟战友并肩作战,他恨因为资源而屠杀的撒哈拉威人。

这就是人天性中的贪婪与兽性,为了一点资源,而放弃了对生命的尊重,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我非常深刻地记得沙巴从墓地中把自己的亲弟弟抱进新棺,他内心一定无比痛苦。亲人如空气,看似平常,却不可或缺。

他背负着十六年的恨意,依旧坚守在这片土地上,沙巴恨那些人有什么用呢,那些人是无辜的,他不能说出来,只能买醉,他时时被痛苦包围得严丝合缝。

但让人吃惊的是,他是为撒哈拉威人的孩子而死的,尽管屠杀他军营兄弟的是撒哈拉威人,但却不是孩子,军人的天职是让百姓更加幸福,他早已看脱生死。孩子是无辜的,当年犯下恶行的是那些犯错的大人,而非小孩,由此,在人道主义面前,沙巴是一个大写的人。

三毛不受传统束缚,所以她能看到这么深刻的东西。

《哭泣的骆驼》一篇,篇幅很长,读下来让人沉重。这篇文章涉及到民族抗争与殖民侵略以及人性的尊严。

巴西里高贵优雅,沙伊达热情奔放又壮烈无比,奥菲鲁阿为救沙伊达而死,我却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人有长长的又短短的一生,你不知道你该去干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为了民族国家,为了人格尊严,你足够热爱,你便有这种意义。三毛为了这件事有长长的悲伤,最正义的人却去了。

我讨厌撒哈拉威人传统的礼教观念,其传统观念束缚着女性,女性必须用布把自己包裹起来,必须戴面纱,不得同男人说话,女孩们小小年纪就像长舌妇般议论沙伊达。受过西式教育的沙伊达在她们眼里是出格的、放荡的,她跟不同的男人说话就是biao子,她们就可以随意地中伤她,愤恨和不懈的表情总是布满她们的脸庞。

但其实我们的沙伊达是洁白高雅、丽如春花、数一数二的、可爱的助产士,但因为扭曲的观念,撒哈拉威人不接受她,一个难产的沙漠女人不要沙伊达给她接生,难产而死,一尸两命,这种害人的观念在整个社会上大行其道。

流氓的阿吉比迫害沙伊达。因为沙伊达信奉天主教,所以他们要强暴她再处死她,也居然因为她信奉天主教而强暴她是不犯罪的。愚昧的人们,一个如此纯洁的女子被他们就这样害死,难道这就不是犯罪吗?不尊重别人的尊严,不管别人的痛苦呻吟,与自己的传统有异便是异类,这样暴力、这样落后的民族如何让人同情和怜悯?他们的观念束缚对女性的迫害与中国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效果是一样的,他们环境与世隔绝,他们抱守传统不肯改变,培养出的“人才”必会不遗余力地将这种风气发扬光大。

人类是有奴性的,游击队的力量微薄,西班牙警察撤退突然不见,一个跟了西班牙政府二十多年的撒哈拉威人罕地在屋顶升起了摩洛哥国旗,摩洛哥人还没来,他居然就着急拥护摩洛哥了。游击队形势严峻,巴西里正要赶回去作战,却被反叛的部下出卖杀死,他们没有民族意识,只担心自己能不能活着,而不管整个民族的道德义气,这又与那些汉奸有什么差别呢?人迟早会死,但又怕自己早死,但这种出卖人格信仰、出卖民族国家的行为是让人绝对不齿的。他们上赶着起来要当别人的奴隶,他们认为只要自己活得好、谁来坐庄统治者又有什么关系。

但是反过来讲,国家民族意识又是私有制出现后、奴隶主封建地主为了巩固统治、巩固保护私有财产的手段与工具,大多数人不过是被统治者统治的人而已,人们顺从地被奴役,主人换来换去、自己不过还是奴隶而已。广泛意义上的奴性大致如此吧。

但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我们无法避开民族国家的话题,因为我们置身其中,而且当民族国家成为一个集体的象征、而不是私有财产的工具时,拥有民族国家意识反而是值得我们拥有并且赖以生存下去的信念之一。那么,如此一来,像罕地那种过早的投降行为便不值得提倡,人不仅要生,更要存,那凭借来存的东西,不能丢弃。

三毛记录下这些事情,引发我们长久的思考,想来,读书的目的并非读书本身,而是通过这些书页的记录获得精神世界的飞跃。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ssf47837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69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