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的康德史(康德与哲学史上的)

发布日期:2024-12-22 04:46:55     作者:感冒很难过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ufb361329.html     违规举报
哲学史上的“哥白尼式革命”

哥白尼在写《天体运行论》前,从古代典籍中摘录了这么一段话:

“天空、太阳、月亮、星星以及天上所有的东西都站着不动,除了地球以外,宇宙间没有什么东西在动。地球以巨大的速度绕轴旋转,这就引起一种感觉,仿佛地球静止不动,而天空却在转动。”

在“地心说”统治的年代,人们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天上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上的观测者在旋转,因此“地心说”也叫“天动说”;后来,哥白尼把角度颠倒过来,假定天空是不动的,而地球及地球上的观测者在不停地旋转——从这种思维方式出发,他推论出了地球在不停自转、同时环绕本身不动的太阳进行公转的结论,这便是“地动说”,它还有另一个名字:“日心说”。


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

在哲学史上,康德在哲学认识论方面,也模仿哥白尼,引发了一场颠覆性的哲学革命。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序言》中具体介绍了这场哲学革命的内容。

用“理性”来审视世界

在《序言》里,康德首先说有两门理论理性知识,分别是数学物理学,这两门科学是“先天地规定自己的客体。”接着,他分别论述了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历程。认为数学和物理学不是轻而易举地就踏上了康庄大道,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曾经长期停滞,直到某个时候才实现了跳跃。

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都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理性在这个时候就像是一个小学生,怯弱地向自己的客体老师请教问题,老师爱讲什么它们就听什么,不管是不是他所问的。认识的内容全然由认识的对象决定,在这里没有任何的能动性。

康德认为在数学和物理学在经历过这样一个漫长的小学生阶段之后,才发生了一次重要的转变:

“这一转变要归功于某一个人在一次试探中灵机一动,造成了一场革命,从此以后,人们就不再偏离必须遵循的正道,这门科学的那条万古不移的、无往弗届的可靠道路就打通了、划定了。”

这种转变就是理性从无能动性的依赖于客体、消极地被客体所规定,转变为理性自己按照自己的原则,进行能动的规划,并从客体中找到确证。

例如伽利略在做自由落体实验之前,他的脑海中先是进行了一种思考。假定没有空气阻力的作用,不同质量的物体从同一高度跌落,必然会同时落地。然后他才根据这个假定去做实验,用实验来证明它。这样,自然界就不再是我们的老师,而是一名证人,我们也不必老是去摸索,希望自然界会给予我们现成的答案;相反,我们先通过理性思维,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利用自然界来证明它是否是正确的。


先在思维中预设结论,再用试验来验证

这种思维转变还表现为:在数学领域,最初关于等腰三角形的知识,一般是来自于对现实中的各种三角平面的观察;到了后来发生了转变,人可以不用观察现实的三角平面,只需要用“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判定定理,就可以判断客体是否是等腰三角形。从前作为客体的三角平面规定我们的理性,要求我们承认它是等腰三角形的样子,现在倒了过来,我们可以依据判断定理,通过证明,要求客体符合我们的规定。——从前是客体规定理性,现在是理性规定客体。

康德继续说:

“他们悟到理性只是洞察到它自己按照方案造成的东西,悟到理性必须挟着那些按照不变规定下判断的原则走在前面,强迫自然回答它所提的问题,决不能只是让自然牵着自己的鼻子走。”

这样,数学和物理学就不再是过去那个老师说什么它们就接受什么的小学生了,它们变成了法官,以法官的身份强迫证人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我开始用自己的理性来审视这个世界。

理性是万物的尺度

康德在这里实际上恢复了一个传统的哲学命题。

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说:“能思维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康德则说人的理性(思维)是万物的尺度

对于这个命题的含义,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里说:

“人是万物的尺度,——因而人是一般的主体;因而,存在物不是单独地存在着,而是对我的知识来说存在着;意识按其实质乃是产生对象中的内容的,主观的思维在这里进行着最重要的活动。这一思想一直传到了最新的哲学中。康德说,我们认识的只是现象,就是说,对于那种我们以为是客观的、实在的东西,只应该从它对意识的关系来考察,没有这种关系它就不存在。”

黑格尔发现了康德哲学的基本思路,康德从传统哲学那里接过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个命题,并且把“人”简化成“人的理性”,说理性通过它的推理作用,自己认识到自己本身是绝对的、具体的、自由的、至高无上的。

过去,我们假定地球是不动的,太阳和群星就在绕着地球的轨道上运行。类似的,自然是至上的,人的各种认识也绕着它打转,试图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现在,我们反过来,假定太阳是不动,地球和群星在绕着太阳的轨道上运转。类似的,理性是至上的,自然只有符合理性、符合公式、符合定理才能够得到确认。


黑格尔(1770-1831)

康德作为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他跟其他启蒙思想家一样,都有一个关键的特点——强调理性的重要性。他们都用理性来审视世界,从左边来看,这是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右边来看,又往往会把我们引入主观唯心主义的泥潭。特别是当费希特把康德的“理性”变成了“自我”,并声称世界依赖于“自我”而存在之后,黑格尔与费尔巴哈都把康德视为唯心主义者。

启蒙运动的“理性”

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以法国为主战场,从伏尔泰、孟德斯鸠孔多塞的政治理论家,从拉美特利、狄德罗霍尔巴赫的唯物主义者,虽然他们的观点并不一致,但除了卢梭之外,几乎所有人都崇尚理性

启蒙思想家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对国家、宗教、社会、自然观都进行了广泛的批判,并且要求旧制度的一切事物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人们通过理性思考,对现存的东西都进行了批判,这样,理性就变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而它在康德的哲学里,也变成了审视世界的唯一角度。

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早就说过理性统治着世界,可是直到启蒙运动,人们才弄明白了这个哲学原则,知道要根据自己的理性、思想来改变这个世界。康德的哲学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


康德(1727-1804)

康德的批判哲学

黑格尔说:“康德哲学是在理论方面对启蒙运动的系统陈述”,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利用理性来批判了一切权威,康德则认为需要对理性自己进行一番批判,这里的“批判”类似于“考察”的意思。

所谓“纯粹理性批判”就是对纯粹理性进行考察,所以康德的哲学也叫批判哲学。

康德曾说,在进行理性认识之前,我们需要先对认识能力进行一番批判,考察一下认识是否有界限。他通过研究,认为理性认识总是会遇到“二律背反”(矛盾)的限制,并且我们的认识无法达到“自在之物”,因此认识存在着界限,这样就得出了不可知论

黑格尔尤其反对康德的这种观点。康德想要消除矛盾,认为矛盾是背理,黑格尔却承认了矛盾,并指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所以黑格尔常常批判康德的不可知论,在《小逻辑》第10条纲要中,他说:

“康德的批判哲学的主要观点,即在于教人在进行探究上帝以及事物的本质等问题之前,先对于认识能力本身作一番考察,看人是否有达到此种知识的能力......其可笑实无异于某学究的聪明办法,在没有学会游泳以前,切勿冒险下水!”

黑格尔指出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在逻辑上存在自相矛盾:你不会游泳——因此你不能下水——既然你不能下水——那么你就永远也学不会游泳。游泳就好比认识,而下水就是认识的能力,康德想在认识之前先考察下认识的能力,以免认识出错。这种逻辑就好比说,咱们在学会游泳之前先不要下水,以免溺水了——可是,如果你下水去练习,如果你始终滴水不沾,你又怎么能够学会游泳呢?

康德不知道,对认识能力进行考察,这本是就是一种认识了。他颠倒了认识的顺序,如果我不试着去认识上帝和事物的本质,我怎么能够察觉自己的认识能力是否有限呢?如果我不试着下水,我怎么能够知道自己是否能学会游泳呢?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ufb36132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51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