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蓝note6的拍照效果有多神奇(魅蓝Note6体验一款拍照效果可以叫板iPhone)

发布日期:2025-01-22 05:16:08     作者:可以忘记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ufj526878.html     违规举报

没有了发布会开场的嘉宾表演,魅蓝Note 6显然把更多的精力聚焦在了产品之上。

作为魅族第一款搭载高通处理器的智能手机,也是魅蓝家族中第一款具备双摄特性的产品,魅蓝Note 6对魅族千元机产品线的提升可谓是一次“大跃进”。


那么这次跃进,会造就更出色的青年良品吗?

一贯的精致外观 处理器不再留遗憾


因为双摄的加入,魅蓝Note 6的背面比正面更有看头,由四枚双色温LED组成的闪光灯巧妙的镶嵌在了注塑材质的天线带之中,带来更高的视觉整体性的同时,让手机从背面看起来别具一格。


精湛的细节打磨还体现在魅蓝Note 6双后置摄像头的处理上,两枚面积大小不同的镜头,在镜片边缘分别使用了略向外突出,和略向内凹陷的抛光倒角设计,用来突出主副摄像头在功能上的区别。


作为一台5.5吋屏的智能手机,8.35mm的厚度结合173g的重量,使魅蓝Note 6的手感稳重,保留3.5mm耳机接孔和microUSB接口的设置,虽然显得保守,但在日常“找线”和“借耳机”的时候,实用性无疑会大大增加。


当然,魅蓝Note 6最大的突破,还是在处理器选择上终于转向了高通阵营。


有了高通骁龙625八核64位处理器的加持,不仅是14nm LPP的先进工艺制程带来了更出色的功耗表现,更有Qualcomm Adreno 506 GPU相比魅蓝Note5实现了高达71%的图形性能提升,足以令吐槽魅族“万年联发科”的用户笑开颜。


更令人欣喜的是,魅蓝Note 6同样是魅蓝手机走向多处理器平台的标志性产品,flyme系统匹配高通处理器表现稳定,4000mAh大电池和与18W的快充技术,在更省电的高通处理器的支持下,也让手机的续航能力进一步提升,日常连续使用超过1.5天不充电十分轻松。

拍照效果惊艳 双摄玩法更能完胜苹果机

有了1200W 500W双彩色镜头组合、同价位手机中不可高攀的,和三星上代旗舰S7/S7 Edge看齐的索尼IMX362/三星2L7模组、以及花费重金专门定制的虹软优化算法。魅蓝Note6不光在发布会上用了半场时间介绍拍照成像上的升级,更在面对数倍于自己身价的旗舰手机时,也摆出了毫不惧色的姿态。



日常拍摄中,与苹果iPhone 7 Plus对比,魅蓝Note6拥有更大的取景范围,画面风格比iPhone更加明亮,细节方面二者表现接近,无论是建筑上的接缝,还是远处树木的枝叶,魅蓝Note6都没有被旗舰手机拉开差距。



室内环境,魅蓝Note6依旧与苹果iPhone 7 Plus水平相当,墙面的反光和暗处的灯光,均展现出对光源出色的捕捉与控制,不过在暖色的表现上,默认相机设置下,魅蓝Note6不如iPhone来得鲜艳和讨好眼球。



到了夜晚,借助1.4μm超大单颗像素、 ƒ/1.9 超大光圈的6P定制镜头,魅蓝Note6甚至有了反超iPhone的势头,不仅画面更亮,画面颜色也更贴近实际场景,而iPhone 7 Plus则可能是容易受到环境灯光的影响,整体画面偏红。



在更大场景的夜景中,魅蓝Note6仍然实力不俗,光亮的反差和建筑物细节的把控,稳稳处在旗舰机级别,可以让你放心的在光线复杂的场景面前按下快门。



当然,魅蓝Note6在拍照上最显著的提升还是在双摄镜头的背景虚化上,和iPhone 7 Plus的人像模式类似,魅蓝Note6在双摄虚化模式下的照片,能明显的突出拍摄主体而虚化背景。



同时受益于在千元手机中首次加入Dual PD 全像素双核对焦技术,对焦快至0.03s的魅蓝Note6,能迅速将双摄虚化的效果实时准确的反映在手机屏幕上。


最为关键的,在双摄玩法上,魅蓝Note6可以“先拍照后对焦”的特性,可谓完胜苹果iPhone,实际使用中,这一特性也完全可用,使手机拍照在本机上的后期调整空间有力提升。

魅蓝的青年良品,始终在打造最值得购买的千元手机

从2014年末,魅蓝Note正式发布,到随后市场反响强烈的魅蓝Note3、魅蓝Note5,魅蓝Note系列一直是千元机市场极具竞争力的产品,这一点毋庸置疑。


换上了高通,加上了双摄,今年的魅蓝Note6显然是魅蓝Note系列有史以来最符合用户预期的诚意之作,加上1099元的起售价并没有因为硬件的升级而改变其千元市场的定位,最新的青年良品,继续在为用户打造最值得购买的千元手机。

领略科技创新,分享领袖观点,点击右上角关注“电科技”头条号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ufj52687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41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