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青海瞿昙寺的感受(感悟佛学触摸历史)

发布日期:2025-01-22 10:18:34     作者:最後的尾曲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uqr154241.html     违规举报

瞿昙寺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曾是藏区著名的寺院,由明太祖朱元璋赐建,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与北京明故宫基本同时建设,是藏地少有的汉式宫廷建筑风格的藏传佛教寺院,被誉为“深山小故宫”,历史上曾长期是明朝政府在安多藏区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佛祖释迦牟尼名为“乔达摩·悉达多”,“瞿昙”即梵语“乔达摩”的历史音译,也就是佛祖的族姓。以其族姓命名,寺院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地理区位及历史地位。

瞿昙寺目前来看似乎位置有些偏僻,事实上在古时,瞿昙寺位于交通要道上。以前西去渡黄河,炳灵寺和附近的大河家是重要的渡口。从此处渡河后,北上可达化隆县,再沿现乐化公路线位到达乐都,即进入湟水河谷地,进而西行可达西宁,再西去可翻越大阪山和祁连山,通过扁都口到达张掖市,进入河西走廊,此即丝绸之路东段南线。瞿昙寺即位于化隆至乐都段的古丝绸之路上。

明朝初年,当明军征伐到此处时,藏人坚壁清野,不予配合。惟瞿昙寺寺主三罗喇嘛主动迎接王师,并以自己宗教身份说服藏族百姓与明军合作,更主动到南京觐见朱元璋,朱皇帝遂赐修瞿昙寺,后又册封三罗喇嘛为西宁僧纲司都纲,寺院后世经明成祖、仁宗、宣宗共四代皇帝才陆续建成。朝廷还曾派兵五百护寺,并将周边七条沟都划为寺院的田产,百姓归为寺院的属民,故当地素有“七分佛差,三分官差”之说。

清雍正时期,青海蒙古和硕特贵族罗卜藏丹津反清,青海全境响应,瞿昙寺也牵连其中。待年羹尧将军平叛后,将瞿昙寺主阿旺宗哲锁拿至兰州囚禁七年,瞿昙寺遂没落,其地位被塔尔寺取代。“史无前例”时期,寺院被没收做为公社的粮库使用,精美壁画上至今还能看到粮食麻包堆码的痕迹,但也幸免未遭毁灭性破坏。

1982年,瞿昙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5年,国家文物局派专人组织青海省外的施工队对瞿昙寺瞿昙殿进行落架大修。此后,经国家文物局严格论证批复后,1995年青海省成立了以副省长白玛为组长的“瞿昙寺维修工作领导小组”,对寺院进行了维修,这是瞿昙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维修工程,也是青海省文物部门首次直接承担重大文物建筑修复工程,古老的寺院终于重现光彩。

周边环境及建筑样式。

瞿昙寺从风水上讲位置极佳:背依罗汉山,面对凤凰山,左依庙顶子山,右靠卧虎山。寺前有瞿昙河流过。是中国古代风水学中标准的:背山面河,前有照、后有靠、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格局,选址极佳。

瞿昙寺是标准的汉式宫廷建筑,外围原有土夯城墙,现仅剩部分残留。


残余夯土城墙的角楼。

主体建筑是四重院落的宫殿式建筑。


现随着游览线路逐一欣赏:

山门。 瞿昙寺山门是歇山顶式建筑,两侧有八字墙。


瞿昙寺山门,古朴中透漏着威严、肃穆。



1964年青海省所立文物保护碑,碑本身已是文物了。


山门两侧八字墙,精美的砖雕,展示着中国古建筑最高规制的大门形态。

山门内立有两块石碑,记述了瞿昙寺设立的过程。碑文正面汉字背面藏文,字体精美,几可直接作为字帖使用。


内容如下:

皇帝敕谕西宁地面大小官员军民诸色人等:朕惟佛事之兴,其来已远,西土之人,久事崇信。其教以空寂为宗,以普度为心,化导善类,觉悟群迷,功德所著,无间幽显。有能尊崇其教,以导引夫一方之人,去其昏迷,向暮善道。强不至凌弱,大不至虐小, 息争斗之风,无侵夺之患,上下各安其份,长幼各选其生,同归于仁寿之中,同安于泰和之世,上足以阴翊皇庆,下足以劝善化俗,兴隆佛法。一切之人,咸臻尽乐,功德所及,岂不达哉! 兹者灌顶净觉弘济大国师班丹藏卜,于西宁迦伴虎蓝满都儿都地面起盖佛寺,特赐名曰宝光所在,官员军民诸色人等,勿要各起信心,尊崇其教,听从本寺僧人自在修行,为朝廷祈祝。 所有佃户人等供给寺内一应使用,及本寺常住所有孽畜山场树木园林地土水磨财产房屋等项,不许诸人侵占揽扰。其僧俗人等,或行或住,听从其便,大小官员军民诸色人等不许阻挡。从俾佛教兴隆,法门弘振,而一方之人亦得以安生乐业,进备善道。若有不尊朕命,不敬三宝,故意生事,侮慢欺凌,以沮期教者,必罚无赦!故谕。 永乐十六年正月二十二日。

该碑文对佛教推崇有加,赞美之词,对仗工整,读来朗朗上口,令人称绝。开头“朕惟佛事之兴,其来已远,西土之人,久事崇信……”之语,笔者偶在甘肃省天水市仙人崖也见到了一块碑文,是明朝廷赐给仙人崖灵应寺的,碑文开头也和瞿昙寺碑文雷同,可见此碑文中对佛教的赞誉之词,应是当年明王朝的新闻通稿。

山门进去是第一重院落,院落里有两个碑亭。其后是天王殿,供奉四大天王。


左碑亭,其中仁宗御赐的石碑有三十吨重。


此图可见石碑极大,应是先立碑后建亭。


明宣宗御赐右碑亭,系最后最大的隆国殿落成纪念。


天王殿“独尊”牌匾,系明万历年间督理西宁屯兵,山西解梁人李本盛所书。

第一重殿,瞿昙殿,明太祖朱元璋亲赐修建。

当时的寺主三罗喇嘛曾亲自去南京觐见明太祖,由此奠定了瞿昙寺三百多年辉煌历史的开始。


明太祖亲赐的瞿昙殿牌匾,据说是朱元璋亲笔题写,至今金光闪耀。


图中所示为瞿昙殿左侧壁画,画中为弥勒菩萨。


瞿昙殿大门上的龙纹花饰,也说明系皇家所赐。


瞿昙殿里的经塔,是在这个汉式宫廷建筑院落里出现的藏传佛教建筑。


汉式建筑和藏式白塔的完美融合。

第二重殿,宝光殿,明成祖朱棣所赐。

典型的重檐歇山顶建筑,和故宫保和殿建筑形式一样,是中国古建筑里仅次于重檐庑殿顶的建筑规制。


宝光殿全貌,成祖朱棣敕建。


后视宝光殿。

第三重殿,最宏伟的隆国殿,明宣宗敕建。

最宏伟的隆国殿,全然和故宫太和殿一样,重檐庑殿顶建筑形式,是中国古建筑里最高规制。建筑面积900多平米,是现在太和殿面积的一半大小。


相比故宫太和殿,该殿在台基上显得体量很大,基本占满整个台基。


台基及栏杆采用当地的红砂岩,有别于故宫采用的汉白玉。


隆国殿两侧抄手游廊。

隆国殿两侧抄手游廊。原明朝时太和殿称为奉天殿,其两侧就是这样的游廊,后来清康熙十八年时御膳房着火,顺着抄手游廊烧过来把大殿烧毁了,康熙三十六年重修时就取消了抄手游廊,用卡子墙(等同于防火墙)代替,而且太和殿重修时由于没有大木头了,就把面积缩小了一半,现在看太和殿,大殿和汉白玉基座的比例就有些失调,感觉底座特别大,就是这个原因。所以说要看明朝时的太和殿,就来瞿昙寺


太和殿图片,明显可见台基比较大。


太和殿图片,两侧红墙即卡子墙,类似现在的防火墙。

隆国殿里的金丝楠木供牌底座,虽然看着很有金属质感,但注意有个小角磕掉了,漏出里面的木纹了。


隆国殿里金丝楠木供牌,用汉满藏文鎏金书写的“皇帝万岁万万岁”,国宝级文物,落成于大殿建成之日,“大明宣德二年二月初九日,御用太监孟继、尚义、陈亨、袁琦建立。”即1427年,距今593年。这个袁琦也是明史上有名的人物,自小跟随宣宗,很受宠信,后因外出公干时“以采办为名,虐取军民财物”,于宣德六年十二月被宣宗处以凌迟极刑。



金丝楠木供牌说明。

国宝级文物,象背云鼓。石雕小象,鼻卷莲花,背驮祥云鼓托,上架牛皮鼓。象背云鼓在抄手游廊的佛本生故事壁画里还有描述。


下图是隆国殿内壁画,佛像采用天然矿物质绘制,部分头冠、袈裟纹路、背光等采用“沥粉堆金”技术绘制,至今仍颜色鲜艳、色彩夺目、金光闪耀。


隆国殿中还有好多壁画被红布遮盖(上图中的右侧边缘可见),被遮住的是欢喜佛画像。因瞿昙寺初期是属于噶玛噶举派,后期才改属于格鲁派。格鲁派教规严禁僧人近女色,故对欢喜佛予以遮盖。

瞿昙寺瑰宝:抄手游廊佛本生故事壁画。

瞿昙寺最珍贵的艺术瑰宝是抄手游廊上的明清壁画,巨幅彩色壁画为当地画师所作,原有壁画廊51间,现有壁画28间,总面积约360平方米,其内容是完整的佛本生故事,色彩鲜艳,笔法洗练,大幅面陈述了佛祖的生平与神迹,绘图中还具有很多地方特色的情节,宛如一本佛本生故事连环画。


游览中的困惑是壁画没有编号,不知故事从何看起。根据其内容梳理,壁画的顺序是出隆国殿后顺时针游览,首幅壁画位于隆国殿东山墙抄手游廊处。

第一幅壁画,天人观世。画面左上方天人见洪水滔天, 淹没了众多殿宇乃至群山, 唯有一高堤上的重檐楼阁安然无恙,这也说明史前大洪水的存在。画面右上角绘藏式白度母, 似与西抄手廊最后一幅壁画中藏式塔完美响应。


天人观世。

下图为天人礼拜帝释天的场景,应是天人向帝释天陈述人间劫难。


红衣天人拜揭帝释天, 请帝释天怜悯人间, 指示慈航。帝释天身后的山水屏风上墨书 “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允吾王珠画”。此处画师借图中屏风落款,巧妙点出了自己的姓名。“允吾”是地名,允吾县曾长期存在于河湟地区,其治所位于今青海省民和县马场垣乡下川口村,在兰州至西宁高速上能看到嵌入山体的“青海第一村”五个大字处即是。


下图中可见隆国殿中象背云鼓,红衣天人合掌礼拜。传忉利天宫善法堂安设有天鼓, 能不击自鸣。此图应表现净居天子叩问天鼓, 谁能解救苦难众生。


净居天子叩问天鼓。

下图中殿堂中贵妇装束者为帝释天。天鼓给出答案后,净居天子(红衣人)将拯救世间有情众生的人选禀告帝释天。


回禀帝释。

重峦叠翠, 岚兴鹿鸣, 飞泉流瀑, 小桥垂柳, 一队骑马军士在侍卫仪仗的簇拥下,沿山间道路迤逦前行,他们的目的应当是画面左侧、在深山中修行的上师。他身着红色架装, 头戴格鲁派僧帽,旁有侍童。山外有平民牵耗牛背水壶 , 前往山中供养上师。途中还有其他人群 , 这些都表明这位上师是有道高僧。此图表现的是前去恭请拯救有情众生的菩萨。但画中带有地方性的故事情节,将菩萨幻化为格鲁派上师,村民用牦牛驮供养的情节,都颇具当地特色。画面风格技法极富地方色彩, 艺术手法甚为高超。


恭请上师。

下图,画面中央殿堂周围云蒸霞蔚, 两侧陈列龙、麒麟等瑞兽 , 侏儒顶宝盘。该地点仍是帝释天宫,身着白衣的净居天子跪在月台石级下, 与殿中的帝释天合掌相向。 此图可能表现净居天子领帝释天之命, 准备前往兜率天宫,左侧列坐七佛。


下图中,画面主体建筑为十字脊重檐宫殿 , 殿中具绿色头光的菩萨跌坐莲台, 左胁侍女捧如意, 右侧侍女捧鲜花, 其前红衣天人正在启奏。月台石级前象奴牵白象经过, 象背在荷叶莲花上置宝瓶, 中盛象牙、 珊瑚与珠宝。 此处表示的是净居天子前来请护明菩萨下界。一生补处菩萨是菩萨的最高境界,在兜率天宫内院中等待下界,下界后即成佛。图中C位的菩萨就是护明菩萨,这时他已是一生补处菩萨,待下界后成佛,即为释迦牟尼佛。现在兜率天宫内院中是弥勒菩萨,他等着未来下界成佛,就是弥勒佛。


下图与整个佛传故事关联性较弱,疑似画师为了补足空间而绘制的。


须弥山。

画中为佛教宇宙观须弥山的全貌,这也刚好为我们了解佛教宇宙观,进而了解前面内容中生僻天界名称提供了机会:

佛教认为须弥山像个啃完的苹果核,上下大中间小,山高84000由旬(约10万公里),透过大海,矗立在地轮上,地轮之下为金轮,再下为水轮,再下为风轮,风轮之外便是虚空。山外围由七重金山和七重香水海层层围护,每一层金山都比内侧层低一半(壁画中清晰可见),最外围是铁围山和咸水海,这样八山八海加上须弥山一共是九山八海。

咸水海中漂浮着四大部洲:东胜神州、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如西游记中提及孙悟空山就出生在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我东土大唐在南赡部洲,唐三藏前去取经的西方极乐世界在西牛贺洲,北俱芦洲冰天雪地,无人居住,孙悟空云游学艺期间曾去过。

须弥山半山腰是天界的第一重天: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图中还可见一日一月环绕山腰。


常见的四大天王画像。

四大天王各自手持琵琶、剑、蛇和伞,被民间附化为“风调雨顺”,在寺院里通常作为护法列于刚进山门的天王殿,民间也用来做门神,还可作为更广为人知的明星组合名称使用。

须弥山山顶是平的,这就是天界的第二重天忉利天。山顶有忉利天宫,即前面壁画中多次出现的宫殿,传说中玉皇大帝就在这里。根据佛教的解释,玉皇大帝就是壁画中的帝释天。忉利天宫的东南西北各有八城,加上中央一城,称为三十三天。

第三重天是夜摩天,这重天界开始就在须弥山顶上的空中,不同于前两重地居天,是为空居天。夜摩天里夜夜笙歌竹舞,故而得名。

第四重天为兜率天。此天分内外两院,内院为一生补处菩萨净土,即前幅壁画所现,为弥勒菩萨待下生成佛之居所。

第五重天为化乐天,第六重天为他化自在天。

以上所述六重天均归为欲界,再往上面的天界归为色界,有十八重天。

一座须弥山,加上其上的欲界六重天,再加上其上的色界初禅三重天也就是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称为一个小世界;

集一千个小世界,再加上其上覆盖的色界二禅三重天也就是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称为一个小千世界

集一千个小千世界,再加上其上覆盖的三禅三重天也就是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称为一个中千世界

集一千个中千世界,再加上其上覆盖的四禅九重天也就是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见天、色究竟天称为一个大千世界。所以我们平时所说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确实是比较大的。

再向上的天界归为无色界,有四重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和非想非非想处天。


以上就是佛教的宇宙观,欲界、色界、无色界合称三界,孙悟空所说“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跳的还是很高很远的。

下两图为佛本生故事乘象入胎。图中七言绝句:高乘白象入胎中,圣母高居第九重。须信须缘原有定,纵经尘劫也相逢。画中没有绘制白象从天而降、穿过宫殿进入摩耶夫人右胁的场景, 只是刻意描绘趴在宫殿石阶栏杆上随从侍女, 特别是石阶下方麒麟座前互相倚靠、透露疲惫焦急神情的女眷 , 完美表现了妇女临产的情境。


乘象入胎


下图为护明菩萨于无忧树下降生。题词:无忧树下降生日,足拥金莲朵朵存。七步周行狮子吼,人间天上独称尊。图中摩耶夫人手攀波罗义树太子降生, 太子七步生莲,右侧为侍浴的随从。画面最下方以雀跃的大象、梅花鹿、狮子作为前景,使画面更加生动。


护明菩萨于无忧树下降生。

下图是九龙灌浴,也是成语唯我独尊的出处。释迦牟尼出生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澡盆中小孩手指天地,两侧洗澡的奶妈赶紧护着,好像生怕孩子跌倒了,顶上有九龙吐水为世尊灌浴。


九龙灌浴。

下图为宫女们簇拥着太子入宫。题词为:缤妃簇簇拥金躯,迎入王宫内殿居。将相王臣背(倍) 踊跃,随刑 (形) 妙好自如如。


六宫彩女簇拥太子归宫。

下图中净饭王坐于殿内,慈祥的望着裸身太子,边上绿衫宫女捧上新衣。题词为:“金绣裁成七宝衣时,时来端?履吾儿。直须嗣我金轮位,永作山河万世基”。


净饭王为太子穿七宝新衣。

净饭王取四海水,图中着重于取水的乡亲,一行人前有童子指路,有抬头仰望宫室的长者,有背水的壮汉和驮物的耗牛。画家没有渲染“ 取四海水” 的神通, 如实刻画了取水的辛劳,可见画家对当地生活非常熟悉。题词为:四海清波灌顶躯,灵珠烁烁照迷雾。金轮统御三千年,好使众生乐太平。


净饭王取四大海水与太子灌顶躯。

下图可惜因壁面起皮脱落而毁损严重。图中阿私陀仙人立于王前揖拜, 太子于净饭王左侧, 殿下台阶两侧立武士和交谈的文臣。仙人对国王说:“太子将来会成为伟大的觉者!可惜我老了,恐怕等不到太子宣说正法的那一天了!”榜题云:净饭王请阿私陀仙占太子。小仙占得报王言,口口口堂福慧令,更问它年奇大事,功圆行满利人天。


此处往南, 回廊敞开的部分,壁画全部缺失了,殊为可惜。缺失的情节主要应有:姨母养育、 习学书数、 悉达纳妃、出四门、夜半逾城、车匿辞还、六年苦行、牧女献糜、禅河澡浴、坐菩提座、龙王赞叹、 魔子谏父等。

此处开始即为清代壁画了。

下图为魔军扰佛。世尊成佛后,魔王波旬很是害怕,率魔军前来扰佛祖,当然是不会奏效啦!


魔军扰佛。

下图为魔子忏悔。画中猪头人捧钵向佛,二居士举手,阿难捧书,迦叶随侍佛陀,上方有四天王。


魔子忏悔。

下图为船师悔责。说世尊欲度涨水的恒河,船师索要渡价。世尊云已断除财物,船师拒渡。世尊以神力如飞雁渡河 , 船师大悔。


船师悔责。

下图魔兽拽瓶。是回廊清代佛传的精彩高潮。世尊成佛后,魔界扰佛,世尊置一瓶,众魔兽拽之不动,原来瓶中所装为四海之水,何能拽动?画师将佛陀置于一块突起的巨岩之上 , 造成体量的巨大反差 ,突出了佛祖的伟光正和小丑般的众魔兽。


魔兽拽瓶。

以下两张为鬼母寻子。白色样云宫殿之上的佛、菩萨及力士占据画面中心,世尊施法将鬼子罩在一透明罩中,群鬼以杠杆原理拽之,纹丝不动,无奈之下揖请佛陀开恩,鬼母依在一边,无语张望。此图刚好表现出当年施工时的简单机具,那些巨大的石碑很可能就是按此方式安装的。


鬼母寻子


当年的起重机械清晰可见。

似为化诸淫女。情节类似新中国改造上海妓女。


化诸淫女。

累嘱地藏。佛祖知道自己即将涅槃,嘱咐地藏王菩萨掌管世界,等待弥勒菩萨下界成为未来世界的主宰弥勒佛,头顶有红色光环者即地藏王菩萨。所以现在世界是地藏王菩萨主持工作,等待现在在兜率天宫内院的弥勒菩萨下界成佛后,再交给他主持。


累嘱地藏。

育王起塔。阿育王起八万四千佛塔,供奉佛舍利,将佛教传播四方。


育王起塔。

下图为双林入灭,即佛祖涅槃图。不过一般绘制的都是在树下,此图中床榻很是显眼。


双林入灭。

圣火自焚。涅槃后,佛祖以心中之火自焚躯体。


八王分舍利。诸王纷争舍利,右下角各王争吵不休。


八王分舍利。

下图为屏风上落款,“平番县上窑堡画像弟子孙克恭徐润文门徒何济汉沐手敬绘”。平番县,即永登县,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始改为现名。上窑堡,下窑堡,即现在的窑街。孙克恭画师,县志有记载,画完瞿昙寺壁画后,即在该寺出家直至圆寂于此。


达摩东渡。右下角红衣僧即达摩祖师,佛法开始流传中国。


达摩东渡。

佛传故事壁画最后以藏式五方佛结尾,一个圆满的句号。


五方佛作为结尾。

旅游线路。

去瞿昙寺可由兰州坐高铁到乐都站下车,然后打车前往寺院,高铁站至寺院约20公里,半个小时可到达。或从兰州自驾前去,200公里,约3小时车程。

寺院游客稀少,很是清净,可在古建筑檐角的风铃叮当和喜鹊的喳喳声中,静静的感受佛学和历史。

返程时可在寺院至乐都途中品尝青海农家乐,炕锅羊肉、发子面肠等是特色菜。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uqr15424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7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1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