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潼关的名句赏析(谭嗣同感怀赋潼关)

发布日期:2024-12-23 02:06:24     作者:婊砸与狗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uzn181221.html     违规举报


谭嗣同画像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戊戌六君子"之一。父亲谭继洵曾任湖北巡抚。一八九四年中日战争后,发愤钻研并提倡新学,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倡办“南学会”,主办《湘报》,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一八九八年在康、梁领导的百日维新中,被光绪帝任命为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新政。变法失败,他被捕入狱,慷慨就义。


昔日潼关

潼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注】一八八二年春,作者从浏阳动身,秋天路经潼关,到达甘肃兰州父亲任所。潼关:关名,在陕西省潼关县,关城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终古:自古以来。簇:围绕。这句说:黄河在广阔的原野中奔流还感到受拘束。解:懂得。这句形容在进入潼关以后,所有的山峦都突兀高峻,不再有平缓的山势。以上两句语意双关,表现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古往今来,有多少歌咏潼关的诗。可是,在当时年仅十八岁的青年诗人的笔下,黄河、群山仿佛都是有感觉的,“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这就透过壮阔险峻的背景把潼关写活了。同时,这也是诗人傲岸奔放性格生动的自我描绘。


南岳视融峰

晨登衡岳祝融峰(选一)

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注】一八九一年秋,作者游衡山,作诗于此。衡岳:即南岳衡山,在湖南省东部。祝融峰是它的五大主峰之一。度:漂浮。日初熔:形容日出以前,太阳好像刚刚放进炉子里去冶炼,光焰染红了天边。勺:舀水的器具。半勺:极言其小。这里是说从高处下眺,洞庭湖看上去只有半勺水的容量。这句说:秋寒水落,憩息在洞庭湖中的蛟龙也待不住了,好像要腾空而起。


祝融峰巅

诗的前四句突出衡山祝融峰的高峻,五六两句写登上祝融峰巅所看到的黑夜消逝、晨曦初露的情景,七八两句写在山顶上远眺洞庭湖,这一切似乎都是信手拈来,可是却显得很有气势。诗的末句,更是寄寓了诗人奋发向上、跃跃欲试的心情。


谭嗣同著作

有感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注】此诗作于一八九六年春。合:应。苍冥:苍天。这句说:只应向着苍天恸哭一场才罢。末句含有国土沦丧、神州陆沉的意思。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诗中的“春愁”纯然是指对国事的无限忧虑和悲痛。这种思想情绪和广大人民群众是一脉相通的。


谭壮飞画像

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注】望门投止:看到有人家就去投宿,形容人在逃亡途中的惶急情状。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曾做过东部督邮。因为弹劾宦官侯览,被侯览反诬为结党营私,被迫逃亡。人们看重他的声望品行,都冒着危险接纳他。这句是设想逃亡的康、梁等人必然会受到人们的救护。

杜根:东汉安帝时郎中,曾上书要求临朝听政的邓太后还政于皇帝,触怒太后,被装进口袋在殿上摔死。幸而执法人手下留情,载出后苏醒过来。太后派人探视,他装死三天,目中生蛆。后隐身酒肆。邓太后死后,复官为侍御史。这里作者以忍死的杜根自比。去:出奔,指康、梁等。留:指作者自己。政变发生,作者就做了牺牲的准备,并在劝梁启超出走时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指光绪帝)”。肝胆两昆仑:比喻去者留者都是光明磊落,肝胆相照,象昆仑山一样的巍峨高大。


谭嗣同故居

此乃一八九八年九月,谭嗣同被捕后题在狱中墙壁上的一首诗。诗中借两个历史人物的遭遇,表达了对变法维新的坚定信念,对顽固势力的僧恨和蔑视,以及愿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英雄气概。当政变发生时,朋友们曾劝他出奔避难,他断然拒绝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这段话和他写的这首诗互相辉映,充分表达了以身许国、慷慨赴难之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文化# #阅读# #近代诗# #历史文化名人#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uzn18122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46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