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临死前为什么让一个男人陪葬(康熙十四子守陵人刘福信)

发布日期:2025-01-22 09:32:43     作者:红裙戏君王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wim386705.html     违规举报


相信看过《盗墓笔记》的朋友们应该会知道有一种职业,那就是守陵人。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一职业是真实存在的。据说,守陵人是从秦始皇甚至更早的时候就有了的,他们的工作就是给王公贵族或者皇帝守卫陵寝

但是千百年来,带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守陵人这一职业十分神秘,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好奇,来看一看康熙十四子守陵人的故事吧。


一、康熙十四子胤禵的"前世今生"

说起康熙末年,最重大的事情莫过于九子夺嫡了,但是在这所谓的"九子"中,实力最强的还是只有几个而已,其中以四皇子胤禛、八皇子胤禩、十四皇子胤禵实力最强,最有竞争力争夺皇位。

十四王爷胤禵(也作允禵)自幼聪明伶俐,能力出众,经常跟随康熙出巡,受到康熙帝的极大恩宠。允禵性格豪爽,待人真诚,一直以来跟八王爷胤禩关系极好,是八王爷党的重要成员

有一次康熙怀疑八王爷暗害胤礽,是十四王爷挺身而出,为八王爷作保,此事过后康熙更觉允禵与兄弟真情实意,便更加喜欢。


康熙五十七年,准噶尔部叛乱进攻西藏,西藏向朝廷请援,于是康熙任命允禵为抚远大将军,率领八旗军队进驻青海,封大将军王,代天子出征。以十万军队与叛军作战,雷厉风行,采用边打边谈的方式迅速平定叛乱。

可正是由于领兵在外,来不及回北京参与最后的夺嫡,康熙帝驾崩,传位于四皇子胤禛,允禵听说后悲愤交加,回到北京,在景山寿皇殿拜谒康熙灵柩时,见到雍正,拒不下跪,这在后来也被作为一条罪状

康熙驾崩后,允禵就被软禁,接着是一系列的打击、囚禁,直到乾隆帝继位,才被释放,授予官职,但为时已晚,英雄迟暮,难有作为……

乾隆二十年,胤禵薨,时年六十八岁,葬于天津蓟县石头营村的黄花山,而今天故事的主人公的先人,正是在这一刻,开启了属于他们和十四王爷的百年孤寂……


二、相伴近百年的"对视孤寂",只为守住初心

十四王爷死后,与其他王公贵族一样,被送到专门的陵寝下葬。乾隆帝命人为他修建了一座很好的陵寝。

也许是感念当年雍正对待他这个十四叔的种种打击压迫,才给他修了一个相对而言较好的陵墓,给他安排了一家人看护陵寝。那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的祖先。

他叫刘福信,生于1928年,到现在守护十四王爷的陵墓已经有84年了,与他的祖先们一样,刘福信几十年如一日,与陵墓为伴,而他,也正是康熙十四子最后的守陵人……

在这个寂静的山村,一共长眠着6位清代王爷,他们生前的显赫也罢,落寞也好,终究已经归于平寂。在这片山林中,不禁让人感叹,逝去的如烟的历史长河,落日余晖,残阳如血……


这个小山村可不简单,里面的村民们大多是当年守陵人的后代,他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就是看护好王爷们的陵寝,不能让生人走近。不得打扰逝者的宁静。

说起这个小山村,其实早在顺治年间就开始派驻守陵军队,一直伴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虽然当年的建制不在了,可是流在守陵人骨子里的血液。是生来就为守陵存在的,他们一直遵守的理念就是守护王陵。

但是,清代末年以来,战乱频仍,诸如孙殿英清东陵大劫案之类的盗墓行动数不胜数,这里也不能幸免,被盗墓者蹂躏的面目全非,一片片的断壁残垣横亘在这寂静的小山村,留给这一个个的守陵人,也留下无尽的遗憾。

对于刘福信老人来说,守陵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像是一种信仰般的存在。老人一直没有离开过这个村落,一直守护着十四王爷的陵寝。


有时他会望着陵墓发呆,心中会想起几百年前的往事,为什么这座陵寝会比废太子胤礽的更显雍容高贵?为什么明明生前与雍正争夺皇位,死后乾隆要给他的十四叔如此厚葬?这一个又一个的疑问,是老人一直以来想要得到的答案。

看着往日的陵墓变成农田和村舍,老人也是百感交集,历史的进程,岁月的沧海桑田,早已经把曾经的六个王爷陵寝变得断壁残垣,可守护在这儿的信念始终没有改变

老人住的地方就临近十四王爷的陵寝,每天他都要去巡视一下,看一看有没有什么丢失,可随着年日俱增,老人的身体也渐渐不如以前,但他还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去看护,否则一天都会不安稳。

老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曾参加志愿军,从军八年后复员回家,但是他没有选择留在城市里,而是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故乡,回到了十四王爷陵寝前,继续做他一直坚持做的事,只为了守住一颗初心


或许有人会问,现在都是什么年代了,有必要专门留在那里,继承所谓的事业吗?守陵人这种活,听起来就很搞笑,交给国家去管不就好了吗?

可老人以这么多年的守陵行动,证明了目前国家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没有让专人来看护好这些文物古迹的打算,至于这是一个什么行业,老人说,他与那些拿着朝廷俸禄的先人们不同,他们才是真正的"守陵人",而他,仅仅是守住这颗心,守住这份传承罢了。他,舍不得离开。

直到后来,2003年,文物管理部门来对十四王爷陵寝进行了一次保护工作,村民们的意识才慢慢提升起来,逐渐帮着老人守护陵寝,不让外人破坏。这也让老人的心感到十分欣慰。

也正是这两年,有两位自称十四王爷后人的老人几经辗转来到村庄,每逢清明节就来给十四王爷坟前祭拜,这更让老人充满了希望和干劲,守了一辈子,终于见到了十四王爷的后人,这种激动的心情,让老人久久难以平复。也更加坚定了继续守护下去的信念


三、84年固守,因无人继承使命心生遗憾

目前对于老人来说,最大的问题不在于他自己的身体如何,而在于这份工作,这份初心,有没有人能够继承下去,老人一共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总要有一个能继承这份初心的人。

可是,现在的年轻人,更希望的是到城市里去过日子,谁又会甘愿一辈子守着王爷陵寝,过着半封闭、枯燥无味的生活呢?老人每每想到这里,就非常落寞。

在老人的心目中,守护王陵不仅仅是一种信念和初心,也是在守护传统文化,可以让人们了解那段历史,保护满族文化。所以他甘心情愿为了这份初心奉献一生,他的使命完成了,同时期盼有人来接替。


"我老了,下一辈,也大都生活在县城里,以后谁来守着十四爷呢?"老人摸着王爷陵寝的石碑说,"谁来把这里面的故事讲给后人听?"老人的话,满是无奈与心酸,也说出了守墓人的孤独之感

老人说,以前这里有汉白玉的石碑,还有各种神道碑、享殿和地宫,经过一次次的战乱破坏,早已经只剩下残垣断壁,目前能看出陵寝结构的只有十四爷的了,谁又会想到,在这寂静之地、断壁残垣之间,竟然是当年叱咤风云的"大将军王"所栖息之地,不免让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其实老人最大的心愿还是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这段历史,来引起社会和官方的注意,来更好的对这片古迹进行合理的修缮和保护,这种超越于一姓的守护,远远更加重要,也更加持久。因为文化是不会消逝的,精神的烛火永不熄灭光芒

一个人,能守住一个信念,守住一颗初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需要守住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清康熙十四王爷陵寝的保护工作,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并非只是老人一家一姓的责任,它需要我们一起重视,一起保护,因为这是属于我们的历史,属于我们民族每个人的记忆和文化


近年来,国家对于各种文化古迹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加重视,像康熙十四王爷陵寝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文物古迹的保护,也将会更加重视起来。老人的担忧,不会成为现实,让我们替你一起守住这份"守陵人"的初心。

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同样的,历史上优秀的文化遗产也要好好保护,好好继承,历史有温度,社会有温情,守住这份初心,不断继承我们的文化,这才是"守陵人"带给我们的感动和启示。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wim38670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4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