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建设中最关注的问题(建安这十年跬步千里)

发布日期:2024-12-22 09:12:34     作者:爱归宿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wiv242466.html     违规举报

非凡十年,岁月鎏金。十年间,奋勇争先,只争朝夕,光阴流转,建安蝶变。这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的十年。与国家民族发展同频共振,这十年,也是建安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非凡成就的十年。十年来,建安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全力保障民生,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生态文明,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领域各行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回顾建安这十年,是奋楫笃行的十年,是聚力攻坚的十年。十年光阴,绘就出一幅大美建安。十年笃行,成就今日建安之灿烂。为集中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建安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新成果,即日起,建安风开设专栏《建安这十年》,全方位展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非凡成就、宝贵经验和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日推出“喜迎二十大·建安这十年”主题系列报道之四《跬步千里 一座生态文明宜居新城强势崛起》。

从基础设施功能不配套、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的建城之初到全面宜居、全域宜居;从望水兴叹、水绿难见到清流碧水入画,城因水而兴;从淘汰落后产能、重拳整治污染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蓝天碧水常在……十年光阴,见证了建安这座城市的发展巨变,也记刻了建安纵深推进生态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坚实足迹。党的十八大以来,建安区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力、公共服务水平,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着力厚植生态优势,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相继荣获国家文明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区、四美乡村示范区等多项荣誉,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新城强势崛起。

这十年科学规划引领 构筑风华建安城市图景

新元大道东延、西延工程建成通车,拉开城市东、西部发展格局;高铁北站投入运营,打开许昌直接通往华东的大门;郑许市域铁路投入使用,带动郑许融合互动发展;北海公园、体育会展中心、如意湖等项目建设,为城市注入生机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建安区坚持以规划为引领,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生态之城、宜居之城”的城市建设定位,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功能,致力打造“宜居、智能、韧性、安全”城市。经十载春华秋实,建安新城实现华丽蝶变、精彩绽放。


建安区构建了“八横十纵”骨干路网框架,基本形成了完善的城市道路网络体系。冯羽 摄


郑许市域铁路的建成投用,使建安区作为许昌市向北发展的桥头堡地位更加明确。图为郑许市域铁路体育会展中心站。冯羽 摄

道路先行,延展城市框架。十年来,建安城区实现了从不足3平方公里到20平方公里的拓展,新城区新建、拓建道路约80余条,长度约130公里,改扩建道路约20条,概算投资约20亿元,构建了“八横十纵”骨干路网框架,基本形成了完善的城市道路网络体系。结合区域发展现状,构建了“一心两轴三带四区五支点”的城市总体发展布局;坚持项目带动,一大批高标准高质量的项目落地,加速推动城市功能、生态品质、业态能级同步提升,让城市竞争力大幅增强。2015-2030年许昌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主城区空间拓展方向为“向北为主、组团生长、带状链接”,建安区作为许昌市向北发展的桥头堡地位更加确定。未来随着中原路、许州路、劳动路、农大路等一批重点道路项目的贯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筑实建安发展之基。


新元大道与107国道全互通立交桥。冯羽 摄


十年来,全区共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14个,8.85万个家庭住上了安置新居。冯羽 摄

扩容提质,释放城市温度。城市的发展既要外塑形象,更要内提品质。十年间,城市建设者将为民惠民理念融入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细节,新城区城市管廊、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现了城市基础设施全覆盖。建安中学、龙泉街小学、永宁街中小学、潩水路小学等的建成投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许昌北海医院、区人民医院暨疾控中心等则进一步扩充全区医疗服务总量,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十年来,全区共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14个,改造拆迁面积约182.8万平方米,新建住宅12.88万套,8.85万个家庭住上了安置新居。老旧小区改造进度加快,投入改造资金5400万元,已改造完成老旧小区96个,涉及住户5250户,楼栋264栋、建筑面积60.49万平方米。


建安中学、龙泉街小学、永宁街中小学、潩水路小学等的建成投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图为潩水路小学。冯羽 摄

精细管理,扮美城市颜值。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智慧城市为抓手,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城市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实施网格化管理,做到全天候、无差别、全覆盖管理,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施智慧化管理,深化智慧城管应用,十年来共处理数字化城管件86万余起,城市魅力持续增强,荣获全面文明城市称号并多次顺利通过复核验收。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共完成了11个小区10792户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任务、16个乡镇的“分类垃圾桶”投放。餐厨垃圾回收有序开展,由中转站统一转运至许昌市静脉产业园焚烧发电。强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废旧农膜回收率达91%。伴随着“无废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逐步加快,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行走建安新城,高楼林立、错落有致,道路通畅、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建安朝气蓬勃,风华正茂。

这十年坚持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底色擦得更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安区深刻认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持把抓环保就是抓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十年来,建安区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之路,大力推进发制品、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一批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节水型企业的建设,带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实现绿色转型。截至目前,已有7家污染治理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企业获评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B级绩效企业,5家企业争创到绩效引领性企业。


建安区抢抓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机遇,节能环保及装备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图为河南锂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电吸附法盐湖提锂设备生产车间。冯羽 摄

同时,依托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机遇,建安区节能环保及装备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投资30亿元,建设规划面积1000亩的许昌环保装备产业园,重点围绕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空气及土壤治理等引进装备制造类项目,吸引了厦门三达膜、景尚环保、立鼎环保、基恩富联等一大批环保企业入驻,形成了地域特色明显、创新能力强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其中,河南锂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电吸附法盐湖提锂设备生产线项目,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盐湖提锂技术存在的回收率低、损耗高、破坏生态环境等难题,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利税2.4亿元。


建安区聚焦林业增绿,形成了“以绿染城”的良好生态格局。图为高铁北站站前水系如意湖。冯羽 摄

绿色产业优势建立在厚植生态优势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建安区以“建设美丽建安、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扎实做好林水两篇生态文章,生态文明建设持续走深走实。聚焦林业增绿,深入实施森林河南生态建设和“绿满建安”行动计划,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在城市,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绿化廊道、15分钟绿地圈,全区廊道绿化率达到98%以上,形成了“以绿染城”的良好生态格局;在乡村,广泛开展乡村绿化、果树进村,栽植各类果树26万余株,全区现有林业用地26.43万亩,林木覆盖率26.8%,林业年产值达到36.8亿元。打造水美建安,累计投入20亿元,完成了“四河一海三湿地”建设,实现了清潩河、饮马河、清泥河三大水系连通,形成了“河畅、湖清、水净、岸绿”的水生态景观,配合全市打造了“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水系格局,相继获得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等荣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发力,全区创新开展“三捐三包三评三宣传”活动,381支志愿队伍7620位志愿队员投身人居环境整治行动,20000多户家庭获评“五美庭院”,乡村宜居水平大幅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融入绿色之中,享受幸福美好生活。生态添活力,产业强动力。建安区始终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擦亮了鲜明的绿色发展底色。

这十年铁腕动真碰硬 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显著

初冬的北海公园内,晴空湛蓝、河湖澄清,一群白鹭南迁而来,飞翔觅食,形成了一幅万物和谐的生态画卷。党的十八大以来,建安区深入开展大气、水和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攻坚,以非常之举、克非常之役,污染防治各项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超额完成,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建安区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全区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寇涵钰 摄

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全面统筹谋划。围绕控煤、控尘、控排、控车、控油、控烧“六控”重点工作,每年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以制度建设加强治污质效。强化精细科学管控。坚持近期治标、中期治本,技术性措施、工作性措施、工程性措施三管齐下,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行业加大防控力度。切实抓好“三散”精细化管理、餐饮油烟、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管控等工作,多措并举打好“蓝天”保卫战。近年来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好,PM10、PM2.5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实现“两降一升”,特别是2021年全区PM10、PM2.5改善率在市中心五区分别排名第一、第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54天。


高铁北站组团综合经济实验区污水处理工程。冯羽 摄

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建安区高度重视水生态环境保护,先后投资建设三达污水处理厂二、三期、高铁北站组团污水处理厂、灵井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由3.5万吨增加至13万吨。其中,三达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提高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每年为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输送中水约1400万吨。工业污水治理不断深化。对辖区企业入河排放口进行截流,推动各类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企业守法意识明显增强。群众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先后完成颍汝干渠改造提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千吨万人”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和立标保护,颍汝干渠水源地水质和农村地下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连续稳定在100%。水生态保护再上新台阶。投资建设三达、官王、北海和如意湖等人工湿地,辖区新增人工湿地约500亩,连通了颍汝干渠、清潩河、饮马河、老潩河和小洪河等多条水系;先后建设小泥河生态示范项目、灞陵河生态治理项目、老潩河风光带项目,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愿景。截至2021年底,全区颍河、清潩河、小洪河出境断面Ⅰ-Ⅲ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比2012年提高75%,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建成区率先消除了黑臭水体。


十年防治攻坚,建安区收获了蓝天、碧水、净土,蹚出了绿化生态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的新路。图为颍河湿地。冯羽 摄

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深入实施《建安区土壤污染防治攻坚实施方案》,对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进行核实、确认,准确掌握土壤污染状况;加强土壤环境管理,督促规范设置地下水监测井并开展监测;加强工改住宅地块土壤污染初步调查和工业污染地块现场检查;强化固废、危废环境管理,加大《固废法》宣贯,强化产废单位监管指导,完成辖区110余家危险废物产废单位标准化管理。加大医疗机构和危废经营产生单位的巡查频次,确保辖区医疗废弃物安全处置。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监测、问题排查,实施农药、化肥包装集中收集、处置,确保粮食生产和农产品安全。加大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力度,保障区域土壤环境污染可防可控。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土壤环境风险安全可控,未发现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未发生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超标事件。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十年防治攻坚,建安区收获了蓝天、碧水、净土,蹚出了绿化生态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的新路。且尽当下,放眼未来,建安人正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力书写新时代更加出彩的生态画卷。

编辑/付会端 杨淑惠

责编/胡俊华

审核/张江岭 赵红娟

监制/张向朝

来源/建安风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wiv24246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57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