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隆基的历史评价(从唐朝诡事录看历史上的李隆基)

发布日期:2024-12-22 11:58:02     作者:有莫愁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wob398985.html     违规举报

《唐朝诡事录》竟然这么快就完结了,还没看够怎么办,可以催下一季吗?

作为唐朝粉,一边追剧,一边给观众们普及历史小知识,我可是很勤快呢。前面分析了唐朝的地方官名,外国人在唐朝做官,本文再分析剧中的另外一大看点——朝堂斗争。

剧里的朝堂政斗这条线还是很明确的,就是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的政治斗争。作为已经知道这场政斗结局的人,我们可以大方的剧透,最后是太子胜出了,太平公主作为失败者,自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太平公主.

但即便如此,太平公主也是唐朝女性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了,应该是仅次于武则天的唐朝第二位女强人了。唐朝的女人一个比一个厉害,皇家的女人就更厉害了,除了参与争夺权力,在穿衣自由、婚姻自由方面,也走在了世界前列。先后有高阳公主、安乐公主、太平公主这样的榜样,甚至女皇武则天。要问女性最幸福的朝代,绝对要属在唐朝了。

不过,女主干政这件事,如果真心为了百姓和国家强盛,那无可厚非。但要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为了贪图享乐,那最后免不了功亏一篑,自寻死路,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就是例子。

安乐公主为了权利和个人欲望,参与毒杀自己的父亲唐中宗李显,这分明就是道德沦丧,这样的人若是成了女皇,国家会好吗?这难道不正是隋炀帝那样杀兄杀父的人吗?

太平公主的确是一位女强人,在政治上也颇有建树,真实的太平公主我们谁也没见过,不好评价。但在《唐朝诡事录》剧里,太平公主已经注定是失败了。为了测试下属的忠心,闹出人面花一案,害人害己,这样下去还有下属敢跟着他吗?这不是明摆着把自己人推给太子一党吗?自己使用人面花,导致洛阳女子竞相模仿,多少人被毒害,还自作聪明,被东都留守波斯人李约利用,差点自己和太子都被人家一网打尽。


太子李隆基.

反观太子,一直很稳,以退为进,虽然表现出了对太平公主的深厚亲情,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位太子可不是什么白莲花,他可是李隆基。

所以,即便在这部剧里,太子表现得有多么无辜软弱,但观众在追剧的时候还是给李隆基贴上了标签:虚伪、冷血无情、城府极深、超级狠人。

历史上的李隆基真是这样吗?我们看看这几个标签是否适合他。

虚伪

有人在追剧的时候评论说:感觉太子是一边哭一边杀了公主的那种人。

你还别说,一下子画面感就出来了,李隆基还真是这种人,一边对太平公主一口一个“姑姑”,一边含泪说“姑姑,你去死吧。”


大多数人对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印象会停留在《大明宫词》里面,那就大错特错了,太平公主的确是李隆基的亲姑姑,但也是李隆基皇位面前最大的政敌。

所以,李隆基先是和太平公主联手发动了唐隆政变,诛杀了意图夺取李唐天下的韦后集团,把政权交给了唐睿宗李旦,就是李隆基的父亲。景云三年(712年),唐睿宗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即位,改元先天。

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在和太平公主的斗争中,诛杀了太平公主的党羽,逼迫太平公主自杀,史称“先天政变”,即便是由太上皇李旦出面请求赦免太平公主的死罪,李隆基依旧拒绝了。

这就是网友所说的“一边哭一边杀了自己的姑姑”。也许,在真实的历史上,李隆基就是这样,面对父亲的请求置之不理,一边假惺惺地落泪,一边说自己也是不得已啊,姑姑,你必须死,只有你死了,大唐才能安宁。

一些人对李隆基“虚伪”的评价可能来源于电影《妖猫传》,在电影里,李隆基口口声声说爱杨玉环,可依然赐死了杨玉环。


前一刻说永不分离,下一刻就赐死.

如果说这是皇帝的狠厉手段,那无可厚非,历史本来就是由血写成的,可你不能一边假惺惺地做姿态,一边杀最爱的人啊,这就是虚伪了。

李世民是个狠人,为了自己的皇位和国家的安宁,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自己的兄长和弟弟,但人家可没有半分惺惺作态。

冷血无情

冷血无情这个标签应该给每个帝王,生在皇室,如果稍有心慈手软就会成为别人口中的待宰羔羊。人们对权利的欲望,是一切罪恶的源头,尤其在皇室,为了争夺中央最高权利大动干戈,西晋还为此爆发了“八王之乱”,把国家带向了灭亡。

唐朝的皇位争夺其实在中国历代王朝中算比较平和的了,只是由李世民开了玄武门之变的头,后面的李唐子孙都开始学起来了。因为李世民登基之后,励精图治,创下了贞观之治,所以后面的帝王都以为只要夺取了皇位,就能像李世民一样成为千古名君。岂不知,哪能那么轻松就创下李世民的伟业,即便是李隆基这样的人,也是前期英明,后期昏庸了。

说李隆基冷酷无情,指的是李隆基对待身边人的做法,对王皇后、太子、三位亲王、杨贵妃。

首先对王皇后,因为王皇后无子,和符厌事件,李隆基废王皇后为庶人,没过多久王皇后就死了。

再次,是对太子,李隆基在武惠妃的谗言下,废除太子李瑛,后赐死。

三位亲王,指的就是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公元737年,李隆基在武惠妃的谗言下,废三位亲王为庶人,并赐死。


武惠妃.

这个事件是不是很熟悉?春秋时期晋国的骊姬之乱就是如此,因为晋献公宠爱骊姬,导致太子申生自杀和两位公子出逃晋国。

李隆基宠爱武惠妃,听信谗言赐死自己的三个儿子,这难道不就是唐朝的骊姬之乱吗?好在此时的李隆基威望够大,所以才没有导致唐朝内乱。

李世民的几个儿子也不安分,但太子李承乾都造反了也没被赐死,魏王李泰、吴王李恪最终也没有被李世民杀掉。

李隆基的三个儿子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造反,就被李隆基杀了,这不是冷血无情是什么?还是被美色冲昏了头脑。

可武惠妃的结局也并不完美,并没有顺利登上皇后的位子,而且儿子寿王李琩的妻子杨玉环还被李隆基抢了,这可就太戏剧了。

自从得到了杨玉环,李隆基看似是人生赢家,事业爱情双丰收,然而,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又抛弃杨玉环,最终自己最宠爱的杨贵妃也被赐死了。

对结发妻子,对儿子,对最爱的杨贵妃,李隆基是名副其实的“冷血无情”。

城府极深

这是个比较客观的标签,也不是贬义词吧,没有城府能成功发动两次政变夺位吗?这就说明帝王本身需要极深的城府。

李隆基的城府在于利用太平公主把权利夺回给自己的父亲,然后皇位继承权才会轮到自己。

武则天死后,还政于李唐皇室,即位的是唐中宗李显。如果按照古代的皇位继承来看,李显死后,皇位应该是轮到李显的儿子,但是中宗的皇后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却不安分,都想学武则天当女皇,杀了太子李重俊和中宗李显。如果没有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政变,那么,最高权利就又落到外人手里了。李唐皇室还真是命运多舛啊,刚从武则天手中夺回了权,就差点又被另外一个女人夺取。


韦皇后和安乐公主.

从这一点上来看,李唐皇室得感谢有李隆基这么一个狠人,不然中宗之后唐朝真就改朝换代了。

公元710年,李隆基瞒着父亲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策划发动了唐隆政变,诛杀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迫使唐少帝李重茂禅位。

这就说明了李隆基的城府,即便是唐中宗死后,明明有一个唐少帝李重茂,怎么都轮不到兄终弟及吧。可李隆基就是这么眼光长远,他看到了李重茂不过是韦皇后的傀儡,韦皇后想做第二个武则天,所以先发制人,将最高权利夺回了,给了自己的父亲相王李旦,李旦就是唐睿宗。


唐睿宗李旦.

《唐朝诡事录》里面太平公主口中软弱无能的皇帝指的就是李旦,可李旦的两个兄长李弘、李贤都被武则天杀了,另一个兄长李显被老婆和女儿毒死了,只有李旦善终,这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该有的样子吗?

只能说,李旦有一个厉害的儿子。不仅给自己夺了个皇位,还给自己了一个好结局。

李旦一直在平衡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政斗,但从李旦决定禅位给李隆基的时候,就注定李隆基是赢家了,成了皇帝,掌握了最高权利,太平公主难道还能造反不成?

所以,李隆基即位后的第二年,就再一次发动了先天政变,诛杀了太平公主集团,就算李旦求情,李隆基还是赐死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


李隆基.

从李隆基参与政治以来,到最终夺取了全部权利,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城府极深,政治经验丰富的老练政治家。

超级狠人

这个标签跟上一个一样,也是一个中性词,不狠怎么坐稳皇位,怎么成为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和最长寿的皇帝呢。

从李隆基对待自己的妻子、儿子、爱人、亲人,就可以看出,李隆基不仅城府极深,更是个超级大狠人。

毕竟,就算是李世民也没有杀掉自己造反的儿子,更别说李隆基这样同一天赐死三个儿子的做法。

能和李隆基这种超级狠人并肩的帝王并不多,秦始皇嬴政也没有狠心杀掉赵姬,毕竟赵姬可是宁要情人不要儿子,和嫪毐一起造反想要夺取嬴政王位的人,嬴政更没有杀自己的儿子。汉武帝倒是杀了自己的儿子,可那是因为巫蛊之祸被逼起兵,失败后自杀,后面刘彻也后悔了,刘彻对待陈阿娇、卫子夫和钩弋夫人的冷血无情倒是和李隆基有的一比,比谁狠吗?李隆基还是更胜一筹。

倒是历史上很多昏庸残暴的帝王才会得到这种恶名,李隆基即便是个狠人,但前期励精图治,任用贤能,开创了唐朝的最盛时代——开元盛世。光凭这一点,李隆基肯定功大于过了。


道德败坏

对于道德败坏这个标签,李隆基最为后人所熟知的就是抢了自己儿子的媳妇杨玉环。

但是,对于开放包容的唐朝来说,这并非是什么错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很多这样礼崩乐坏的先例了。

卫宣公抢了自己父亲的姬妾夷姜,又抢了自己儿子的妻子宣姜,楚平王抢了自己儿子太子建的妻子孟嬴,还因此引起了国家内乱。


杨玉环.

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起码流传至今,被人们歌颂,还有诸多诗人为此写诗,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是见证。春秋时期的乱伦就是毫无爱情可言,国君看上自己的儿媳妇就直接抢了,导致国家内乱,争夺国君之位的混乱战争。

李隆基有伟大的政绩和威望,所以即便是看上了杨玉环,也没有引起多大的非议,真正让李隆基名声变坏的是安史之乱。

政治失误

如果说以上几个标签都是对李隆基个人品行的总结,那安史之乱就是李隆基对整个国家的责任了。

政治失误,这才是让李隆基名声变坏的原因。


安史之乱.

李隆基得到杨玉环以后,渐渐变得贪图享乐,二人琴瑟和鸣,在艺术上创造了一番成就,“从此君王不早朝”,导致政事荒废,宠信杨玉环的哥哥杨国忠。

杨国忠和安禄山的斗争,让安禄山的权利越来越大,李隆基却没有及时明察,反而依旧重用安禄山,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及衰,之后藩镇局面的形成也为唐朝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唐朝由盛及衰,李隆基负有主要责任,如果没有安史之乱,李隆基可以和李世民合称唐代最伟大的两位帝王了。然而,历史没有如果,或许,这就是李隆基身上的残缺美,反而因为种种褒贬不一的标签,让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了,因此才成为众多艺术作品中的主角,更因为出众的艺术成就和凄美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古了。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wob39898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69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