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消磨你情绪的人(面对情绪垃圾TA说说而已)

发布日期:2024-12-23 12:00:17     作者:洫啉啉哋殇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wtz111171.html     违规举报


以前单位里的一个同事,也是一个小部门的负责人。

特别爱发牢骚。

只要碰到大领导,完全不分场合、时间、地点,就开始突突突突突连发一通。

“手下团队不好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公司可利用的资源太少,项目起色很慢”;

“跨部门协作太困难,相互推诿都是先考虑自己的KPI”;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提醒这位同事:

“领导让你负责一个部门,就是奔着解决问题去的,你光抱怨,难道想让领导撸起袖子来帮你干活吗?”

这位同事丝毫不避讳,对我的提醒逐条反驳:

“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

我耐着性子听,又是牢骚。

最后实在听不下去了,只得求饶:“我错了”。

不是我真错了,是这样的人,没法跟她玩儿。

估计大家生活中也会遇到这种随意倾倒“情绪垃圾”的人。


01

对垃圾情绪分类

世界上有九成人,被“垃圾情绪”所困扰。

人类,作为社交性动物,必然会面临四面八方的负能量。

大卫波莱在所著的《垃圾车法则》中提出过一个“垃圾人定律”。

他把生活中的某些人比喻成垃圾车,TA们装满垃圾四处奔走,充满懊悔、愤怒、失望的情绪。对着垃圾越堆越高,就需要找地方倾倒,释放出来。

TA们会逮住一切机会,到处碰瓷、找茬、泄愤。如果你给TA们机会,垃圾就会全部倾倒在你身上。


这里,我们可以给情绪垃圾分个类:

湿垃圾:思虑过多(当事人自己容易消化)

“领导怎么没回我信息,是不是对我不满意啊”

“我刚刚说的那句话,是不是伤害了闺蜜的自尊”

这类情绪的想象力极强,但传染性比较低,一般都是当事人自己折磨自己。

干垃圾:抱怨(当事人自己不易消化)

“什么破交通,距离1公里,堵车2小时......”

“我上了一天班,回家还得做家务,你也不知道来帮我......”

抱怨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情绪垃圾,但它对解决问题一点用都没,而且传染性比较高,会让听到的人,一秒心情变差。

有害垃圾:迁怒(自己消化不了,别人也忙不了忙)

“你是我老婆,我不冲你嚷嚷冲谁嚷嚷......”“我从小把你养到大,赚钱这么辛苦,说你两句咋了......”

经调查,几乎90%的人,都习惯性地把垃圾情绪一股脑丢给亲近的人。而迁怒,就是最容易在亲近的人之间传播的。

可回收垃圾:焦虑(自己不易消化,别人容易帮助消化)

“你看看人家XXX,年薪几十万,在北京有车有房,你呢”

“还想生娃?养孩子要花多少钱你知道吗”

焦虑这种情绪,俨然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而且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已经发展成一种症状。


02

总是卷入他人的情绪中?

有位网友:

那天我在车站等高铁,闺蜜一连发来N条连环夺命信息,一会说同事XXX气到她,一会说周末被逼加班很烦躁,一般这种情况我给会安慰她,但那天因为和客户谈项目没谈妥,再加上高铁延误,实在没心情回她...而且这不是她第一次向我抱怨,感觉这样的关系好累。

不知道你会不会这样?

不自觉地卷入别人的垃圾情绪漩涡,感到无力、疲惫和深深的挫败?

总是“共情”觉得“心很累”?那么你可能:


1、缺失边界感

如果你总感觉自己应该对别人的情绪负责,这就是一种边界不清晰的表现。尤其是在亲朋好友之间。

你会把对方的事当作自己的责任,而且认为TA们唯一能求助的人只有自己,内心的责任感、使命感,让你“奋不顾身”,希望拯救他人于“水火”。

2、高敏感人群

同理心强是高敏感人群的突出特征之一,因为更容易吸收、共情他人的感受,对关系中的细节更敏感,也更容易受到他人负面情绪的影响。

3、特定职业人群

有些职业本身对共情能力有更多的需求:比如医务工作者、记者、社会工作者等等。

生活环境也一样,如果你生活中需要长期照度他人,在环境的影响下,也会让你把“共情”内化成自己的责任,长此以往,会觉得很累。

每个人的共情能力有限,如果总想过度使用共情能力,就会很累。

这种在临床上叫做“共情疲劳”。

心理学家查尔斯·菲格利(Charles Figley)这样描述”共情疲劳“(compassion fatigue):因为长期暴露在共情压力下,在身体和情感上感到疲惫和功能障碍,导致同情他人的能力下降。


03

如何对待他人的垃圾情绪?

(1)避免成为垃圾桶

我们先看一下“情绪垃圾桶”的定义:

对方话题固定,每次都向你倒苦水;约会对象僵化,只要有了苦水只找你;角色定型,你只是个收苦水的垃圾桶;

所以,共情他人前提下,要保护的自己,在情绪上要与他人保持距离,避免成为垃圾桶。

这里提供两个小方法:

转移话题

比如,每当对方抛来情绪垃圾时,就适当的转移话题,将情绪由低带高,由负变正。

角色反转

自己做一个倾诉者,让对方做一个聆听者,由角色的转变带来思维上的不同感受。


(2)高效共情他人

虽然面对他人的情绪垃圾,我们都不想做垃圾桶,但现实生活中,我们是无法逃离所有的人际关系的。

因而掌握一些沟通共情的能力还是很重要的。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70%是情绪,30%才是内容。

所以在共情他人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对方说了什么,更要把对方的情绪和感受作为交流的重点。

研究共情的心理学家都会强调,既要能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情绪,然后还要能带着对每个人和每个情境独特性的尊重来给出回应。

共情需要把有倾向性的偏见放在一边,并控制住那些自动进行评判和谴责的冲动。

如何做到高效共情?

比如当你的闺蜜向你吐槽自己生活的琐碎:

“真是烦死了,上一天班回来还得干着干那,我男友跟个猪一样躺着不动,说他,他还觉得我没事找事...真气死了”


第一步:接受

“允许”对方有情绪的事实

错误回答:“你自己选的猪队友啊,能怨谁”

正确回答:“谁都有烦躁的的时候啊,理解你”

第二步:了解

“倾听”了解发生的事情 “感受”对方的内在感受

注意:聆听要耐心听完,不要打断对方;如果对方不愿意诉说,要给对方空间。

第三步:表达(最关键的一步)

“表达”对对方的理解 = 总结对方由“事件”-“看法”-“情绪”的过程

注意:不要评价对方及他人的对错

“你是说你工作了一天,回来还要干家务,然后也没人帮你,你觉得心情很不好,是吗”


第四步:启发(根据实际情况可做可不做)

“启发”对方客观地看待问题 “引导”对方站在他人角度思考

注意:整个过程在对方平静和理智后,并且有意愿想思考时才进行;而且一定不要逼对方承认自己有不足、有错误,需要成长等。

“我记得你之前说过你和你男友是共同做家务的,他是今天不干活呢?还是一直不帮你呢?另外你男友平日对你挺温柔的,他今天凶你,是不是自己遇到了什么烦心事呢?”

“引导”对方关注自我的发展及解决方案

注意:目的是引导对方不要陷入当下的事情,而且整个过程都以引导的方式,不给出答案。

“我之前也有烦躁的时候,但我都会找男朋友好好沟通,陷入糟糕情绪会让我头疼很久,所以我会当下解决,你也可以试试?”

这里要注意的是“共情”他人,而不是“同情”,同情是为了安慰他人,而共情则是理解他人。


(3)实在惹不起,那就躲

当在一些关系中,对方的情绪确实让你感觉很糟糕、很痛苦,你感觉无力共情他人,那么一定拒绝对方向你倾倒情绪垃圾。

你可以告诉对方:

“我可能消化不了你的这些情绪,没办法共情你,所以希望你不要向我吐槽、发牢骚了”。

记住:一定要摒弃救世主的心态,不要把对方的情绪揽成自己的责任,学会课题分离很重要。


(4)自己不要做垃圾情绪制造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但是不肆意向他人制造情绪垃圾,让自己的情绪正常流动则一些一些技巧。

自我觉察

在叙事疗法里,有一个很核心的观点: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处理情绪最好的方式就是“自我觉察”,每种情绪都有存在的必要性,如果我们“看见”、“接纳”了它们的存在,那么情绪就不会变成一股邪恶的能量。

但是,自我觉察并不容易。

Kernis和Goldman在一篇强调“人需要真实存在”的论文里提到:“准确的自我觉察可能是令人痛苦的。换句话说,真实性并不总是令人愉悦的。”

这里可以采用“正念冥想”、“独处”、“写日记”、“散步”等等方式来进行。

情绪调节

另外你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将情绪释放出来,比如呼吸放松法、音乐调节法、运动宣泄法等等。

专业人士帮助

如果情绪严重到自己无法消化的程度,则可以寻求专业人士(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04

写在最后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安东尼·罗宾斯说过:

“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懂得怎样控制痛苦和快乐这股力量,而不为这股力量所反制。”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带来的不仅仅是平和心境,更是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重新看待自己和世界的视角。

愿我们都能实现掌控情绪的自由,不做肆意释放情绪垃圾的人。

References:

——————

[1]Title: the power of empathy Author: [U.S.] Arthur joramikali, [U.S.] Katherine kircy translator: wangchunguang Publishing House: China Zhigong Publishing House Publishing Time: 2019-01

作者:KK

排版:琪琪


解X心理凡事都有解

公众号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wtz11117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29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