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之父张小龙是洞口哪里人 微信之父张小龙

发布日期:2024-12-22 09:36:01     作者:伶牙俐齿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xlo412452.html     违规举报

马主任有话说

如果一个人除了聪明,却没有其他突出的优点。其实这是一件比较危险的事。因为聪明有时候不但不会帮你,反而会害你。聪明反被聪明误。

如果恰好我们没那么聪明。也不用抱怨老天不公平。因为,反正也不能绝顶聪明,不如把笨的优势发挥出来。选择发展自己智商以外的能力和品质。

笨不是什么坏事儿。只要你懂得给予别人有价值的东西,真正在帮助别人。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直吃亏的买卖,也不会有一直占便宜的生意。

放弃短视的价值精算,把视线放的更长远一些。傻一点,笨一点,不功利的做事情,才能做出大事情。

在很多重大事情上,选择不用智力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马主任:家长们口中的“妇女主任”马迪,尹建莉父母学堂金牌讲师。


很多时候,笨并不是智力不及,而是选择不运用智力 —— 如果你懂这句话,就知道:笨是一种人品。

张小龙,这个创造微信的人,我喜欢他的“笨”。



张小龙以前是一个程序员,喜欢利用业余时间写代码。

1997,香港回归那年,他发明了一款邮箱 —— Foxmail。

Foxmail 一推出就震惊业界,你知道 Foxmail 当时有多火吗?

那时,中国能上网的计算机大概有 600 万台,但三分之一都用了 Foxmail。

还有一件事你可能更想不到:拥有 200 万户用户的 Foxmail,那时竟是一款免费邮箱,而且只有他一个人维护。

有一次,周鸿祎提醒张小龙:“ Foxmail 没有商业模式,要加广告,要盈利。”

张小龙却很固执:“为什么非要这样?只要有用户、有情怀就好了啊。”

张小龙是不是很傻?



由于 Foxmail 没有收入,张小龙最后撑不下去了,就忍痛把它卖给了博大 —— 只有这样,才能让 200 万用户得到更好的照顾。

2005 年,博大一转手,又将 Foxmail 卖给了腾讯。张小龙作为一个陪嫁,被打包送给了马化腾。

张小龙来到腾讯不久,就接到一个艰巨任务——将QQ邮箱打造成为中国的 hotmail。

2006 年初的广研年会上,张小龙指着迪拜帆船酒店的画说:“我们要做一个7星级邮箱。”

台下一片笑声。

那时,QQ邮箱的用户只有百万,连网易邮箱用户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腾讯采取各种手段拉拢用户,但用户们并不买账:“又臭又烂。”

这次年会之后,张小龙制定了“1000 / 100 / 10”的法则,要求团队每一个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收集反馈 1000 个用户体验,关注 100 个用户博客,做 10 个用户调查。”

张小龙推行这个法则的时候,很多人觉得他特傻:“直接抄袭网易、hotmail 不就行了。”

张小龙闻言只是笑了笑。

不久,他提出了一个设计理念 —— “没有设计,只有解决问题。”

用户觉得邮箱笨重,张小龙就让它变得精简。

用户觉得邮箱缓慢,张小龙就让它变得快捷。

用户抱怨无法传送大邮件张小龙就推出“超大附件”功能。

……

只是这么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张小龙用了短短四年,就把 QQ 邮箱做到了中国第一。



2011 年 2 月,张小龙推出了微信。微信并不是最早的移动社交软件,早在它之前,就出现了好几款移动社交软件,如米聊。

而就在它出生后的几个月里,又诞生了好几款移动社交软件,如陌陌。

也就是说,微信当时的处境,其实是前有堵截又有追兵,而且个个势头都很凶猛。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换做我是张小龙,面临如此竞争态势,一定会请求腾讯总部大力支持、强力推广。

但张小龙并没有,

“我坚持了一个原则,如果一个新的产品,没有获得自然的增长曲线,我们就不应该推广它。

所以在前 5 个月里面,我们基本上没有推广微信。”

你说张小龙是不是傻?

从 2.0 版开始,微信有了较好的一个增长曲线后,张小龙才决定去推广它。

腾讯推广微信本来很容易,直接把 QQ 用户批量导入过来就行了。

但张小龙并没有这样做,不仅没有这样做,他甚至还为导入设置了障碍:

很多人用了微信之后觉得不错,就想把通讯录好友、QQ 好友一键导入到微信,但发现微信竟然没有批量导入功能,而只能一个一个手工挑选。

“我们不想让微信成为另一个QQ,所以没有推出批量导入功能,我们就是要让用户一个一个手工挑选,让他们细心挑选谁可以成为微信好友。”

其他移动社交软件,都在绞尽脑汁增加用户,但张小龙却在“设置障碍”,你说他是不是傻?



你知道微信日活用户有多少吗?

超过10亿。

打开手机上的一个个APP软件时,你会发现很多都设置了开屏广告,但微信却没有。

微信的开屏图片,始终是一张“一个人站在地球前”的照片。

按照微信每天的登陆量,如果设置一个开屏广告,一天的收入至少是千万级的。

但张小龙为什么没有这样做?

“微信已经诞生八年了,你想一想这八年里,你是花在朋友家人身上的时间多,还是花在微信的时间多?微信可能会多一点。

如果微信是一个人,它一定是你最好的朋友,你才愿意花那么多时间给它。

那么,我怎么舍得在你最好的朋友脸上,贴一个广告呢?让你每次见他,都要先看完广告才能跟他说话。”

你说张小龙是不是傻?



微信其实轻易就能挣很多钱。

比如,只要在打开页面的底层栏,设置“商城”“游戏”两个入口就可以了。

无比庞大的流量,就可以让 “商城” “游戏” 赚翻天。

但张小龙并没有这么做,微信的一级流量入口,始终是 “聊天框”、“通讯录”、“发现(朋友圈为主)” 和 “我”。

为什么要这样设置?

“一切以用户体验为核心。”

很多 APP 开发者都觉得,“牺牲一点用户体验来换取利润很正常啊。”

但张小龙从来没有这种念头,在他的眼里,其他一切跟用户体验相比都不值一提。

你说他是不是傻?

不仅如此,张小龙还推出了小程序,“帮助创造价值的人获得更多回报。”

国内第二大游戏公司负责人,前不久向张小龙吐露心声:

“我们也想做小程序游戏,但我怕我们做得很好以后,你们会推出一个同款的,一推出来就把我们灭掉了,因为你们可以利用流量扶持自己。”

张小龙听完说了很长一段话,大致就是以下这个意思:

“我们不会针对某家公司开发产品,也不会搞流量分发扶持自家的产品,我们绝对不会那么做。”

很多人搞不懂小程序为什么要去中心化,张小龙在演讲中解释说:

“如果不去中心化,我们公司自己垄断头部的小游戏、小程序,就没有外面开发者什么事了。”

不仅不利用流量扶持自家公司,反而去中心化帮其他开发者赚钱,你说张小龙是不是傻?



有一次在讨论某款产品时,同事想出了一个妙招,能引诱用户点击和下载。

但张小龙脱口而出:“不要这样误导用户。对产品人来说,善良比聪明更重要。”

现在的互联网工具和平台,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套路:

诱导用户去下载、去安装,诱导用户去点击、去分享,诱导用户去消费、去购买。

但张小龙不一样,他开发每个功能每项服务时,想的不是怎么去套路用户,而是这个功能给用户创造什么价值。

张小龙有一句名言:“善良比聪明更重要,AI 比我们更聪明、更懂套路,但我们可以比他更善良。”

善良比聪明更重要——这也是我写这篇稿子想传达的主题。

有时,张小龙看起来似乎很傻很笨,但这种傻笨并不是智力不及,而是选择不使用套路不运用智力。

正因张小龙如此“愚笨”,微信才成了中国第一个 10 亿级 APP。

“微信的与众不同,并不是我们想了特别的办法去与众不同,而是我们守住一些做产品的底线就与众不同了。”

这个底线,就是“善良”。

善良,就是真心实意为用户着想。



喜欢企业家吴清友的一句话:“一个企业真正的创新,是价值观的创新。”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用罗素的话来解释就是——所有人的行为都来自于欲望驱动。

这个欲望,就是价值观。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他就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

2010 年、2011 年、2012 年三年里,中国诞生了好多款移动社交软件,但为什么最后是微信独领了风骚?我觉得核心是赢在了价值观上。

用张小龙的话说就是:“微信是互联网的异类。”

异在什么地方?

异在 “始终坚守做产品的底线” —— 开发每一个功能、每一项服务时,出发点都是为了用户着想,而不是为了谋利。

“我们对用户的态度,必须是善良的态度,而不是一种套路的态度。”

正是因为坚守这个 “傻笨” 原则,微信最终才得以脱颖而出。

所以张小龙说:善良比聪明更重要。

2018 年,中国发生了好多起热点事件,这其中就有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和天津权健事件。

长春长生、天津权健都曾牛逼一时,最后为什么都崩盘了?因为他们的老板太聪明了。

但聪明的选择,往往不是对的选择,善良才是。

这个世界不缺少聪明,但缺少善良。



最后讲两个视频故事吧。第一个视频是在微博看到的。

年轻女子 A 经过贫困地区时,看见了一群衣衫褴褛的孩子。

于是她掏出 10 元、20 元的票子,用手攥着伸出车窗外,让孩子们来追赶抢钱。

孩子们在追抢过程中非常狼狈不堪,女子发出了银铃般的笑声。

第二个视频是从新闻上看到的。

2018 年 10 月 23 日,年轻姑娘张雪雪在上班路上,发现一个晕倒在地的农民工。

当时有好几个人围观,但都没有上前施救。

于是张雪雪冲了上去,她没有嫌弃农民工很 “脏”,立马嘴对嘴做起了人工呼吸。

最终,农民工成功获救。

这两个视频,就是现实社会的缩影。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我们都可以拥有两种选择。

你可以选择成为 A,看着好像在积极行善,但心里面想着的其实全是套路。

你也可以选择成为张雪雪,做着一些看似蠢笨的事情,但心里面其实充满了善意。

希望你我,多多做后者。

后者虽慢,但终将致远。

后者虽 “傻”,但终将撼动人心。

喜欢一句诗,也转赠大家: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作者介绍

拾遗,本文转载自“拾遗(ID:shiyi201633)”。一个有趣、优品、有态度的文化生活微刊。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xlo41245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43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