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妖怪分布图 西游妖物志狮子大集合

发布日期:2025-01-22 05:50:29     作者:额喔喔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znp263520.html     违规举报

当妖精也会上瘾的——比如青狮怪。他一共出现了两次,一次是乌鸡国,把国王推下井,自己当了三年的国王,一次是狮驼岭,位列三大王之首。不过,自打《西游记》问世以来,就有个问题一直在争论——这是同一只狮子吗?

一位菩萨,两头坐骑?

似乎是,因为它们的主人都是文殊菩萨。为了强调乌鸡国妖精的身份,特意给它取名“狮俐王”,因为文殊菩萨,梵文的汉语音译就是“文殊师利”。而且收服这两头狮子,都是文殊菩萨亲自出马,从这个角度看,他俩应该是同一头狮子——从没听说过菩萨、神佛的坐骑分A、B班的。

但是,他俩又的确不像同一头狮子,因为,实力、性格等等,都相差太大了。

乌鸡国的“狮俐王”,最大的本事就是会变化,会变国王,也会变唐僧。这一招的威力在于“四两拨千斤”,变国王,骗了人家江山,一骗就是三年;变唐僧,拉住真唐僧转个圈儿弄成“双胞胎”,逼得孙悟空只能祭起自杀式招数——请“师父”念“紧箍咒”来辨真假。不过,“会变化”这一招可算是《西游记》妖精的基本技能,实在拿不出手。至于“呼风唤雨”,虽然算一样本事,但是小说中会这一招并不止他一个;忽悠国王的“点石成金”,只能算是变戏法。这位“魔术师”,动真格的是不行的,和孙悟空过不到几招就只能逃跑。


而狮驼岭的“老魔”青狮怪,那就厉害多了,手下四万八千小妖,山洞内外门户森严、管理有序,论自家的本领呢,曾经跟孙悟空一样大闹过天宫——能吞十万天兵,正经地和孙悟空交手,也能打到二十多回合。


这两头狮子,论本领不在一个级别上。此外,性格也不一样。

“狮俐王”或许是装国王装得久了,脾气火爆且目中无人。第三十九回,唐僧师徒见了“假国王”立而不跪,行者还故意说“我东土古立天朝,久称上国,汝等乃下土边邦。自古道:‘’上邦皇帝为父为君;下邦皇帝为臣为子。你倒未曾接我,且敢争我不拜?”“假国王”暴脾气一点就着,果然就上当了:“你东土便怎么!我不在你朝进贡,不与你国相通,你怎么见吾抗礼,不行参拜!”接下来就吩咐“拿下这野和尚去!”见官员被悟空用定身法定住,就马上要自己出手,“急纵身,跳下龙床,就要来拿”。正所谓当朝现原形,见过哪个真龙天子这么没涵养的?

狮驼岭青狮怪恰恰相反,虽然本事不小,却出人意料地胆子很小。孙悟空变成“小钻风”混进洞,混说什么撞见“孙行者”正在磨他的“杠子”(指金箍棒),老魔的反应极大:“浑身是汗唬得战呵呵的道:‘兄弟,我说莫惹唐僧。他徒弟神通广大,预先作了准备,磨棍打我们,却怎生是好?’教:‘小的们把洞外大小俱叫进来,关倒门,让他过去罢。’那头目中有知道的报:‘大王,门外小妖,已都散了。’老魔道:‘怎么都散了?想是闻得风声不好也。快早关门!快早关门!’”

这就是传说中的“闻风丧胆”。这份小心谨慎,倒是符合菩萨坐骑的身份——因为总跟在菩萨身边,孙悟空有多厉害,自然是灌满了耳朵,对付这么一个爱闹事的“主儿”,最好还是关起门来由他过去,最省气力。还有,毕竟自己是偷跑出来的,还是隐藏起来,低调一点好。 狮俐王性如烈火,青狮怪谨小慎微,看性格真不像是同一头狮子。还有一条,它们在下界出现的时间对不上。孙悟空求如来去收服狮驼岭三怪,如来就问青狮、白象的主人——文殊、普贤两位菩萨,你们的坐骑下界多久了?二位回答,七天了。佛说,山中方七日,地上几千年。如果按这个算法,在唐僧师徒到达狮驼岭之前,青狮怪就已经在那里“落户”几千年了,比狮俐王下界到乌鸡国“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早得多,既然早就已经跑出来、藏起来了,那就不大可能再接受菩萨的什么任务了。

我倒是认同一位网友的看法,青狮怪的两次出现,其实是吴老先生的一个笔误。就“乌鸡国”故事来说,换成别个神佛的宠物或者部下,也完全没问题。而孙悟空与狮驼岭青狮怪斗法,狮子那张大嘴,是关节之点,替换不得的。

狮子大张口


前面提到的青狮版“大闹天宫”,说青狮怪一口能吞下十万天兵——其实是神仙们关了南天门,躲起来啦!这张大嘴,战力够强。

不过,同样闹过天宫的孙悟空,却不怕他大张口,应该说,孙大圣对“大张口”的妖精还有些“偏爱”。这不,青狮怪张大了嘴想吞猪八戒,呆子钻草丛躲了,结果一回头,把孙悟空吞下去了。如果他知道这么做的后果,肠子都会悔青。用三魔大鹏怪的话说:“大哥呵,我就不曾吩咐你。孙行者不中吃!”

以下就是孙行者的人体(狮体?不大好听)旅行必杀技。孙行者曾多次钻进别人的肚子,比如黑熊怪,罗刹女,老鼠精,不过在狮子肚子里折腾得最充分。先是一段“肚皮内外”的对话。三魔(大鹏)说孙行者不中吃,孙行者立即答道“忒中吃!又坚饥,再不得饿”,意在提醒老魔,我被你吃了,可是没死。

老魔立即采取措施,先喝了半盆盐白汤。盐白汤不知为何物,应该是类似酸菜汤那样催吐的东西,老魔是想把孙悟空呕出来煎了下酒。这招当然不管用,“那大圣在肚里生了根,动也不动,却又拦着喉咙,往外又吐,吐得头晕眼花黄胆都破了,行者越不动。”孙悟空非但不动,还打算在里边过冬,“我自做和尚十分淡薄,如今秋凉我还穿个单直裰。这肚里倒暖,又不透风,等我住过冬才好出来。”

老魔又想出第二招儿,饿——“他要过冬,我就打起禅来,使个搬运法,一冬不吃饭,就饿杀那弼马温!”弼马温的应对法是就地取材,打算开煮狮子杂碎,“将你这里边的肝肠肚肺细细儿受用,还彀盘缠到清明哩!”而且还特别声明,炊具都已经备好了,“我儿子,你不知事!老孙保唐僧取经,从广里过,带了个摺叠锅儿,进来煮杂碎吃。”“广里”就是广州,不明白西天取经的队伍怎么走到那里去了?或许,广州在那时代真的出产“摺叠锅”这样的便携式旅行用品,所以吴老先生就随口说上了……


有趣的是,大圣这一段“狮子杂碎畅想”,居然得到了“肚皮”外边魔头们的响应。那二魔还只是惊讶:“哥呵,这猴子他干得出来!”三魔则问了更具体的问——在哪支锅?行者的回答是——“三叉骨上好支锅。”三魔又说,在狮子肚子里点火,烟排不出去会打喷嚏。行者也有解决办法:“没事!等老孙把金箍棒往顶门里一搠,搠个窟窿:一则当天窗,二来当烟洞。”

真的怀疑二魔、三魔也是孙行者的“驯狮助手”,看热闹不怕事儿大。


狮驼岭三妖

接下来,要动真格的了,老魔喝下药酒,打算毒死“弼马温”。他不知道的是,孙猴子酒量不行,药酒不但没让他中毒,反而促进他闹腾。折腾到后来,孙悟空终于答应出来了,三魔却悄悄出主意让老魔趁机咬死孙猴子,结果更吃亏——似乎没有比金箍棒更硬的东西了,孙猴子出狮肚之前,先拿它探路,老魔被结结实实磕掉了几颗狮牙。孙猴子还喜欢“留根儿”,在狮心上栓了一根绳,出来以后拽着绳子远距离放风筝,直到老魔彻底求饶,答应用香藤轿抬唐僧过山。

这一段“大圣驯狮”,曲曲折折,好生热闹。假设青狮怪吞下的不是孙行者而是其他任何东西,他的大嘴本是他最大的优势,可惜,被一只猴子破解得啥也不剩。

辈分最高的“狮爷爷”

《西游记》中最有王者风范的狮子,还不是狮驼岭青狮怪,而是玉华州的“九灵元圣”。九灵元圣是九头狮子,趁着狮奴醉酒跑下界来,不但降服了竹节山九曲盘桓洞的六头狮子,还认了一门远亲——偷了悟空三人兵器的豹头山虎口洞黄狮精。有人说九灵元圣是《西游记》中辈分最高的妖精,没错,七头狮子都管它叫“爷爷”呀!在七狮看来,这位新来的狮子着实了得,拜干爹都不足以表达敬意,必须直接拜“爷爷”。


九灵元圣的本领,第一体现在“九个头”。人家也不跟你硬打,九个头,有六个分别咬住了唐僧、八戒、玉华州王子和他的三个儿子,轻轻松松地就把“猎物”带回洞,还有三个头闲着没用!第二次,连孙悟空带沙僧也被叼进了洞。这个,连大圣也没招。

九灵元圣的第二个本领是通灵。黄狮精作为土生土长的狮子,其实并不认识悟空兄弟,他跑到竹节山来搬救兵,稍稍描述了一下事情经过,九灵元圣呢,“默想片刻”,就知道了悟空兄弟的身份。如果说这一次他是通过黄狮精的描述、结合自己以往掌握的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那么下一次是真真的通灵了。


黄狮精和其它四头狮子被悟空兄弟捉去了,悟空和八戒又来竹节山讨战,“老妖听说,低头不语。半晌,忽的吊下泪来,叫声:‘苦啊!我黄狮孙死了!猱狮孙等又尽被和尚捉进城去矣!此恨怎生报得!’”一低头就可知事情原委,这个本领《西游记》中的其它妖精的确没有,连孙悟空也没有,否则他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变成小虫子去窃听打探呢!

作为大仙人的坐骑,“九灵元圣”本领高强,而且做事也像青狮怪一样有分寸,按照太乙救苦天尊的话说,“我那元圣儿也是一个久修得道的真灵,他喊一声,上通三圣,下彻九泉,等闲也便不伤生。”事实也的确如此,九灵元圣下界来不过是想转一转、休闲一下,让黄狮精们叫几天“爷爷”过过瘾,其它的坏事都没做,对唐僧肉更是一点兴趣也没有。这位“狮爷爷”还很讲情义。他跟唐僧师徒作对,完全是因为他的“黄狮孙”被欺负了,替他出头而已。虽是妖精,做事风格却有些像镇元子,拿了唐僧师徒来,并不惦记吃肉,而是绑起来打,给他的“孙子”出气。

玉华州这一回的题目很有意思,“师狮授受同归一 盗道缠禅静九灵”,把“师”和“狮”并称,广目天王也打趣道:“那厢因你欲为人师,所以惹出这一窝狮子来也”,行者也认同,笑到:“正为此!正为此!”有句俗话叫“人患在好为人师”,其实出自《孟子·离娄上》:“人之忌,在好为人师”。就故事情节来说,悟空三兄弟有了三个小王子做徒弟,多少是有点飘飘然了,所以才会放松警惕,让自家的兵器离了手。黄狮精盗了兵器,九灵元圣又显了显神威,总算让大家都清醒了一下。

这一难的另外一个看点,是出现了很多头狮子。除了盗钉钯的黄狮精,其它六头杂毛狮子,猱狮、雪狮、狻猊狮、白泽狮、伏狸狮、抟象狮,一起居住在“九曲盘桓洞”,人称“六狮之窝”。这里边,还真有个小科普——其实狮子是大型猫科动物里唯一群居的动物。类似的非洲草原景观我们看得多了,就像《狮子王》里那样,一头成年雄狮和一群母狮及其幼崽住在一起。其实还有很多“单身汉俱乐部”,它们是被那些“大家庭”赶出来的刚成年或者年老体衰的雄狮,暂时组合在一起,集体狩猎,以便生存。


外来的狮子

狮子在《西游记》多次出场,有人觉得是因为它们的形象很常见,特别是在古建筑上。不管是紫禁城、颐和园还是老北京普通四合院的大门口,一对狮子是少不了的,而且还有公母之分。一只的脚底下踩的是绣球,那是公狮,另一只肚皮底下吊着一两只或者更多的小狮子,那是母狮。再想想卢沟桥吧,简直是狮子开会啊。怕老婆这事,最著名的那句话叫“河东狮子吼”。还有咱们中国,据说曾被拿破仑称为“睡狮”。


但是真相是,狮子,其实并不是中国原产。

现在一提起狮子,大家都会想到非洲大草原,其实以前亚洲也有狮子,主要分布在南亚的印度和西亚一带,叫“亚洲狮”。因为人类的捕杀,现在亚洲狮已经濒临灭绝,只在印度的吉尔国家森林公园能见到。所以,虽然古代中国有那么多狮子的形象,活狮子其实都是外来户,而且数量有限。

公元87年,西域安息国向当时的东汉章帝进贡了一头狮子,第二年,月氏国又进贡了一头。这两头狮子的老家,极大可能就在西亚一带。

因为是外来的“稀有动物”,而且基本上是皇宫内院的“圈养动物”,大家平时很难见到,也不会像老虎那样到处乱跑伤人(那时候老虎还是很多的,《水浒传》里的打虎英雄那么多,就是一个明证),所以,狮子就成了类似于图腾的民间文化形象,威武、可爱,还有驱邪作用。比较典型的是舞狮,不管是金毛红发圆滚滚带着喜气的“北狮”,还是大眼睛长睫毛面目狰狞又不乏可爱的“南狮”(其实南狮跟“麒麟”的形象更相似),都是艺术化的狮子形象,很讨喜的。


至于门前的大石狮子,比舞狮写实一些,可是和真实版的狮子还是有区别的,这里边也有说头。原来在安息国、月氏国向汉章帝进贡活狮子之前,也就是东汉初年,佛教传入中国,自然也包括佛教著名的菩萨——文殊菩萨。山西五台山,也就是《水浒传》中花和尚鲁智深醉打山门的地方,一向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文殊菩萨诸多的形象当中,骑狮子的形象是比较常见的,估计就在那个时候,石雕或者其它材质的艺术化狮子,就已经在中国出现了。有此文化衬底,《西游记》中的狮子精都不是凡品,就好理解了。

青狮怪是文殊菩萨的坐骑,九头狮子是太乙天尊的坐骑,这两位主人,分别在佛教和道教中都位居高位,好大来头!有趣的是,这一僧一道,所骑狮子的寓意都差不多——借助于狮吼来震醒人们的向善之心。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znp26352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23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