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文的魅力所在 天才疯子王志文

发布日期:2025-01-22 05:09:29     作者:凘煭哋嶵悪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zpo470003.html     违规举报

1966年,王志文出生于上海,他的家中共有兄弟三人,而当年刚出生的王志文则是家中幺子,分别大他2岁和4岁。

其实王志文的父母是想在第三胎的时候要女儿的,因为早先的两个孩子都是男孩,除了淘气还是淘气,看到别人家的女儿十分可爱,自然心里面就痒痒,所以他们也想要一张“贴心的小棉袄”来穿穿,谁知第三个出生后却还是个“带把”的。

不过虽然王志文是个男孩,但是他的肤色和脸型都跟两个哥哥略有差异,因为他十分显白,面孔秀气,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的父母给他取了“志文”这个名字,希望他长大以后斯斯文文的,往文学方面发展,另一方面,这个稍微中性的名字这也算了了他们想生女儿的心愿。


当时王志文的父母都是工厂的普通工人,虽然工资不高,平时也要赡养老人,但难得可贵的是他们夫妻两个相处和睦、几个孩子也十分孝顺,一家的生活很是融洽。

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肯定少不了家中长辈的“特殊疼爱”:每次爷爷奶奶总会偷偷给一些“小零食”给他吃,而哥哥们只能干瞪眼,爸爸有时从朋友手上弄回来的低价电影票也是优先选择带王志文去看,而闹矛盾时,首先挨打的只会是那两个倒霉的哥哥了。

欢乐、幸福与清苦是王志文童年生活的主题曲,也是当时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写照。

在王志文单纯的世界中,他以为父母与兄弟的陪伴还会持续很久很久,久到他还没来得及想象,但是一场意外却打破了一切宁静。


1979年,此时王志文刚过完13岁的生日,父亲给他送的二手怀表成了他最喜欢的礼物,记得他收到礼物时给父亲取下了诺言:“等我工作了,我要送一个全新的,比这个更贵的给你。”他的父亲哈哈大笑地回应道:“好,那我等着。”

10月17日,这一天的天气格外晴朗,阳光都照得人快睁不开眼睛了,而王志文的父亲则毫不在意,因为无论寒冬酷暑,他都得上班挣钱。

然而,在他走到中途时,一辆因为刹车失灵的大货车向他迎面撞来,等他要逃跑躲避时,却已经来不及,因为这辆车开得太快了,短短十几秒,一辆车从一个男人的身上呼啸而过,三个孩子就这样失去了敬爱的父亲,一个妻子就失去了亲爱的丈夫,一对父母就失去了可爱的儿子,一个美满的家庭就不再完整。

一场突发的车祸,毁掉了这个幸福的家庭,也毁掉了王志文的童心。


当时王志文听到这个消息时,他还在学校上课,之后,他跑到了厕所哭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然后,他连书包都没要就跟发疯似地跑去了医院。

父亲离开后的一个月,王志文做了一个梦,梦里的王志文刚刚睡醒,然后就在院子门口遇到了父亲,父亲回头看了看他,两人相视一笑,然后一起洗漱,刷牙,吃早餐...

之后,王志文看着父亲去上班,那道远去的背影似乎在跟他告别。

在梦里,王志文觉得很不一样,但又说不出来哪里不一样。于是,等他醒来时,泪水早已浸透了枕头。


家中的顶梁柱突然倒塌,如何解决温饱就成了一家人眼前最大的难题,而王志文的母亲别无选择,只能一个人扛着这个破碎的家庭继续走下去。

当初丈夫去世后,单位曾提出让王志文的大哥辍学出来接替父亲的职位,继续在工厂里干下去,也算是工厂对他们家庭的一点补偿,可是王志文的母亲却一口回绝了这个提议,因为她知道,丈夫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三个孩子培育成才,靠知识去改变他们的命运,而不是像自己一样,一辈子只能在暗无天日的工厂里靠出卖自己的苦力来养活家庭。

就这样,为了维持家庭开支,王志文的母亲白天在工厂干活,晚上就靠着做手工、帮别人洗衣服以及一些杂活来赚取微薄的工资。

看着日益苍老的母亲,王志文暗下决心:“在有生之年,必要出人头地,既是告慰父亲在天之灵,更是要回报多受苦难的母亲。”


时间一转眼就来到了1984年,这一年,王志文高中毕业,他要参加高考了。不过与两个哥哥不一样的是,王志文想考取艺术类的学校,而不是文化类的学校。

其实当时家人都挺反对王志文这个决定的,因为当时的演员这一类的工作地位不高,收入也十分不稳定,甚至在社会上还会受到一些莫名的歧视,比如“戏子”一词就是当时演员的另一个称呼。

虽然受到了来自家庭的阻力,但王志文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他仍然决定去考取北京电影学院。

见到儿子如此坚定,王志文的母亲也逐渐理解,她对王志文说:“娃娃,你放心去考,只要你能考上,妈妈就能让你去读。”


怀着责任与信念,王志文坐着绿皮火车奔向了远在异乡的考场。

那一年,第一次出远门的王志文水土不服,五十个小时的路程将王志文摇晃得不停流鼻血、腿脚也肿胀了起来,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肉体上的痛苦并未对他造成多大的影响,最终王志文还是以成都考区面试第一的成绩在众多的考生之中脱颖而出,顺利拿到了笔试的资格。

在成都的两周时间里,王志文给母亲写了12封家信,记得最后一封信息的内容上写着:“妈,我第一名了,我会成功的,您等着我。”


十来年的努力与艰辛似乎已然走到尽头,前方尽是鲜花与微笑,这是王志文在等待笔试通知时的心情。

自从父亲去世后,王志文从来没有如此开心过了,于是他难得骑了家中的自行车出去踏青,可谁也不知道,偏偏就是这时候,意外发生了。


1984年6月22日,王志文骑着骑行车,被一辆横冲出来的卡车,给撞成了骨折。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经医生检查,王志文至少需卧床静养三个月才能自主运动,否则会给腿部留下终生的伤害。

这对王志文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一下就敲到了他的命门,因为北影的笔试时间就定在了7月7日,7月8日,7月9日这三天,就目前的状况来说,王志文已经失去了笔试的能力了。

眼看着一切的努力就要付诸东流,王志文不甘心,这一次不去考,就意味着明年还要考一次,但谁能保证明年还能考出一个“面试第一名”呢?哪怕是王志文他也不敢说有绝对的把握。

更现实的是,他贫穷的家庭再也拿不出200块钱的报名费给他了。

思前想后,王志文终于下定决心,他眼神异常坚定地对母亲说:“妈,这一次,哪怕我是一个人爬,我也要爬进考场,就这一次,我怎么都不能输。”


看着儿子在家里心急如焚,王志文妈妈百般无奈之下,只能通过给记者打电话来寻求社会力量帮助。

其实王志文的妈妈只想着死马当活马医,哪怕断了儿子这个念头也好,因为做母亲的,孩子才是她的心头肉,一切的荣华富贵于她而言,也就是过眼云烟罢了。

也许是老天爷可怜这对母子,一通电话还真的找到了救星。


经过记者的报道后,王志文的事迹在上海闹出了不小的热度,当时时任上海市马当中学的党支部书记朱榴亭老师也关注到了这件事。

好巧不巧的是,朱榴亭刚好是王志文笔试的主考官,而考场原则是:考生独自进考场。

为了了解王志文的情况,朱榴亭亲自登门拜访,经过详细交谈后,朱榴亭做出了让工作人员将王志文抬进考场,然后让他单独笔试的决定。

朱榴亭吩咐考试总负责安排了间空教室,然后让四个工作人员抬着一块木板,将王志文抬进了那个为他专门准备的教室里面,在教室的中间位置,课桌并拢排开来,摆成了一张床的样子,而王志文就在上面躺着,再吊下一块木板,把考卷铺在上面让他答题。

王志文就那样躺在桌上答题,搞笑滑稽却又让人动容。


此后,王志文躺在担架上参加考试的事迹,也成为了当年颇为轰动的新闻。这事后来传到了北京电影学院负责政审的刘国平、陶福庆老师耳朵里。

他们跟校内老师和领导们讨论了这件事情后,大家都一致认为王志文的台词功底是远超其他考生的,演技天赋也好,再加上其性格坚毅,将来肯定有一番作为,所以不管他考得怎么样,这一次,他们都要把王志文招进来。

不过,王志文的成绩却让所有老师的“希望”都落了空,因为王志文居然以文化课第一的成绩考进了北电84级表演专业,也就是说王志文是以双料第一的绝对实力考到北影的,这根本不需要老师们“走后门”。


进入北影后,王志文死死地抓住这个唯一能够改变他命运的机会,他拼命学习,不断钻研自己的演技,时刻期待着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天。

然而,殷切的期待往往会伴随着失望的产生,王志文的第一次自我怀疑就是在那个时期出现的。

老师喜欢跟资本喜欢是两码事,虽然王志文专业能力强,但是架不住那会儿的商业影视作品里,多喜欢选用唐国强这类长得浓眉大眼的“奶油小生”,对于观众审美而言,王志文的长相并不好看,因为他的面孔瘦长,眼睛又小,妥妥的一个“小人物”扮相。

失去了市场的青睐,没钱没背景的王志文就这样在学校被埋没了整整四年。

在这四年期间,王志文只参加过一部半的作品演出,一部是《老三届》,让王志文拿到了300块的片酬;另外半部是《弧光》,王志文在拍摄到一半后,导演直接来了一句:“你不会演戏,我要换人。”然后王志文就被扫地出门了。


少年的志向与惨淡的现实相互冲击,猛烈地考验着王志文的承受能力,要说以后王志文在电视剧中能有如此沉稳的演技,我认为大学的这段苦涩时光功不可没。

剧组不待见,实现梦想遥遥无望,王志文虽然有些泄气,却还是没放弃。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王志文总是自我鼓励,他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很多年后,记者采访了王志文的大学班主任齐士龙,齐士龙对他的评价也十分的真实:“他(王志文)的身上有一种破釜沉舟的豪气、一种难以言表的不恭,一种逆向生长的力量,他勇于挑战命运的不公,他不喜欢生活的磨难,但是磨难找上了他,他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干掉,这就是王志文。


大学毕业后,王志文没能成功转型为演员,但是他的专业能力却得到了很多大学老师的认可。

当时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台词教研室的两位老师封锡钧、冯明义,跟北电表演系主任刘国平,打听起王志文来。他们询问王志文是否找到工作,如果没有,可以让他到中戏当台词老师。

刘国平第二天就找到了王志文:你愿不愿意去戏剧学院任教?现在有两位教授想推荐你到那边。

王志文思考再三后,决定答应下来,虽然去当老师不能实现自己的演员梦,但相比填饱肚子,梦想一词就显得过于苍白无力了,更何况在大学任教这样的“铁饭碗”也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了。

于是,在1988年的那个夏天,王志文同学就成了中央戏剧学院研究所的王志文老师。


担任中戏老师后,王志文的工作也不是很多,一周十来节课,剩余时间都由自己支配。

不过王志文从来都不是一个能闲得下来的人,一旦有时间,他就去片场跑龙套,哪怕没有片酬的他都跑。

很多人觉得他这样做很掉价,似乎会给老师这个集体抹黑,所以经常会有人阴阳怪气地指责他:“就是一个掉钱眼里的货,没有当演员的命,却得了当演员的病。”

对于闲言碎语,王志文一概不理,就我行我素,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1991年,王志文坚持了四年的“小碎步”终于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1991年,王志文凭借着在《南行记》中饰演青年艾芜一角,文艺中包含了一丝痞气,成熟又不失幽默,扎实的台词功底,远超年龄的沉稳,王志文用尽了全部力气来饰演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男主角,于是,他终于成功了。

《南行记》播出后,王志文的演技得到许多同行的认可,这部作品也让他成功斩获了第一个最佳男主角称号——第二届四川电视节“金熊奖”的最佳男主角。

面目白皙,书生意气,喜怒形于色,“内地文艺青年第一人”王志文终于有机会开始在北京文娱圈内崭露头角。


俗话说,天道酬勤,学生时代的落寞,成为了王志文厚积薄发的动力,此时命运女神对王志文的眷顾才刚刚开始。

1992年,王志文又凭借《皇城根儿》中王喜一角,获得了第1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的最佳男配角。


这两个角色的成功塑造,让正在准备拍摄电视剧《过把瘾》的导演赵宝刚眼前一亮,他心想:“王志文不正是自己辛辛苦苦的要寻找的男主角方言吗?

为了约到王志文的档期,赵宝刚亲自给他打电话,两人经过一番沟通后,决定约定一个星期后进行试演。

穿着松松垮垮的西装,梳起一个油油的大背头,面容清冽,眼含讥讥,笑起来痞气又迷人

再加上不紧不慢的语调,那个潇洒不羁的文艺青年方言就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了赵宝刚面前,于是,他正式敲定,王志文就是《过把瘾》的男主角!


1994年,《过把瘾》一经播出,就迅速爆火,男主方言也彻底爆火,王志文凭借这个角色一举拿下第14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男主角奖。

一时间,成为”文艺青年“代言人的王志文风靡全中国,无数痴情少女陷入了王志文那忧郁而深邃的眼神中。

28岁的王志文,火了,随之而来的是无数的广告代言和作品签约。

按照普通人的想法,火了后肯定要疯狂捞钱,因为谁都不知道,下一个机会在哪里。

但王志文偏偏不走寻常路,走红之后他既不接着拍片又不接广告代言,而是随心所欲地跑去唱起了歌。

1995年,王志文发行了两张专辑——《糊涂的爱》、《想说爱你不容易》。演戏唱歌双栖发展,王志文再次圈粉,瞬间成为了当时万千少女心中的白马王子。

记者问他为何如此特立独行,他淡淡地回了一句:“我还没到巅峰期呢,有什么好担心的?好好关注我以后的作品,它们会更优秀。”自信而洒脱,这就是王志文


1996年,王志文出演电视剧《像春天一样》,在本片中他饰演一个腼腆内向的建筑师,其情感的复杂与内心的妥协,勾勒出了那个时代背景下青年一代的惆怅与茫然,因对角色细腻的表现,他获得了第六届上海电视节最佳男演员奖。

1999年,王志文参演了话剧《归来兮》,为了完美完成这台给香港回归献礼的史诗性话剧,王志文带领着一众演员是没日没夜地苦心排练,终于在话剧登台亮相后,众人收获了汗水灌溉的香甜。

京沪两地的文艺界同行们评价甚高,称之为“当年上半年北京最火,最具气势,反响最为热烈的一台戏”。

而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台词极多但却一个字都没有错漏的王志文也因此斩获第九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最佳男演员奖。

自此,王志文终成“三料视帝”。


随着事业不断攀上顶峰,人们对王志文的私生活的关注度也逐渐大了起来,许多观众都十分好奇:具有如此能力和如此魅力的男人平时到底是怎么生活的呢?

有了需求自然就有供给,而娱乐记者们最喜欢抓住粉丝的胃口下菜,于是他们对王志文展开小时无间断地监控跟拍。

有一天,王志文还真的闹出了一件让全国影迷都关注的大事。


2000年,王志文正在拍摄电影《谁说我不在乎》,因为连夜通宵拍摄,剧组的工作人员都十分疲惫,所以导演就特意让大家休息半个小时,而王志文就利用这个空闲之余嚼着口香糖放松小憩。

就在此时,一个不速之客冷不丁地闯了进来,打破了片场难得的宁静,原来这位不速之客是当地某报社的一位娱乐记者,他乘着保安上厕所的空隙偷偷跑了进来。

而且他的目标也非常明确,那就是王志文。那位记者直接猛地奔跑向王志文,一开始王志文还搞不清楚他是什么人,立马就要喊保安,谁知记者一下握住了王志文的手,把自己的名片塞到了王志文的口袋中,并声称自己想采访王志文,希望王志文现在就接受自己的独家采访。

见到记者如此无礼,王志文本来就心中不悦,但他还是强压下火气,心平气和地对记者说:“这是片场,属于保密工作环境,我不便接受您的采访,而且等下我与冯巩先生还要拍一场非常重要的画面,所以目前也没有时间跟您出去接受采访,希望您能移步离开,谢谢。”


刚说完话,王志文就被导演喊了过去,由于走得匆忙,口中还有口香糖王志文下意识地从口袋中翻了一张纸出来把口香糖包了上去扔到垃圾桶中,但这一举动却立马惹怒了那位记者,因为王志文拿来包口香糖的那张纸竟然是他的名片。

王志文的举动让记者感觉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他又跑上去拦住王志文,质问他为何要这么做?

一言惊醒梦中人,王志文这下才知道那张纸是人家的名片,他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确实不妥,于是立马跟记者道歉,并答应记者等拍完这场戏之后再出去接受采访。

谁知这位记者却丝毫不领情,不依不饶地要求王志文解释清楚,不然就不给王志文去拍戏。


孰可忍孰不可忍,虽然是王志文有错在先,但记者的不依不挠也终于刺激到了他。

王志文一个没忍住,就对记者破口大骂起来:“请你搞搞清楚主次好不好,我这正在准备拍戏的事情,你突然跑出来塞给我一张名片,我什么都没搞清楚,加上导演又喊着开工,我手边没有趁手的东西,我又不能把口香糖吐在地上,顺手从兜里摸出了这张名片,我不是故意的,我也承认这样做确实是不礼貌,我也向你道歉了,你还要我怎么解释呢?反正我的动机并不是针对你和名片,这件事你理解理解,你要是理解不了那我也没办法,你赶快离开,我不想跟你继续纠缠下去。”

这段话一说出口,王志文就成了30多家媒体集体炮轰的对象,因为他们觉得王志文这是对娱乐媒体“整体的侮辱”。


随后事情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联名抵制王志文,几经发酵后,“名片事件”也成功登顶2000年十大娱乐热点事件之一。

在后来举办的金鹰节答谢礼上,有的媒体记者故意旧事重提,重点战火。而王志文终于丝毫不留情面,当着镜头就对着各家媒体一个个地“开怼”。

王志文淡定地说:“我只是一个演员,我在认真地做着我的本职工作,我的观众是通过我的作品来了解我的,并且我更喜欢观众通过我的作品了解我,我喜欢我的观众以这样的方式去认识我,去认可我,那样的我才是一个演员,而不是明星;同样而言,我不希望观众是在媒体上了解我,所以我几乎很少参加新闻发布会或者是接受采访。而且在金鹰奖这样的新闻发布会上,我不愿意说这个事,如果是电视直播,我可以谈这个事情,因为你不能做任何删减。”

面对王志文的“硬气”,有的娱记面子上开始挂不住了,他们甚至在台下当面威胁道:“你要再狂的话,我们就封杀你,让你以后无戏可拍。”


王志文听完这句后,直接甩下一句话:“我不在乎。“之后便离开了现场。

经此一役,王志文成为了媒体公认的“最难搞的艺人”之一,哪怕是跟“狂人”姜文相比,他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媒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换作其他人,被联手封杀,不死也得脱层皮,但是他是谁,他是王志文,他就是玩。

2001年,王志文的巅峰之作《黑冰》横空出世,卷席各大卫视,打破了一个又一个收视纪录,拿下了一个又一个重量级奖项,其中最有含金量当属于入选柏林国际电影节奖。

在《黑冰》这部作品中,王志文饰演的郭小鹏是一个外表儒雅,内心狠辣的国际大毒枭,他从小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他存在着一种看似正常却又不正常的思想境界。

要演绎郭小鹏这个接近分裂、极其复杂的角色绝非易事,这个人物的一面阅历丰富,重情重义,另一面却又阴险无比,凶狠至极。

王志文为了让自己更加接近原著描写的那个人物,他反复翻看剧本,然后一个人分饰两角,一个是郭小鹏,一个是他的对手,就是通过不断切换人物的方式,王志文终于摸透了人物的语言习惯以及思想变化。

王志文的表演十分细致,一举一动都体现了人物内心种种矛盾,他富有磁性的男低音,强大的台词功底,更给这个角色增添了一种别样的魅力。


尤其是最后一集,作为死囚犯时的独白,更是将一个高智商大毒枭落网之后的泰然自若,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教科书”级的演技,让王志文彻底把这个角色演“活”了。


“在你们眼里,我一定是个十恶不赦的死刑犯,可是,在我自己和那千万个不幸的灵魂的心目中,我是一个英雄,我是他们的救星、福音。”郭小鹏当年的这句话足足震撼了我十年之久,似乎在那一刻,王志文和郭小鹏融为一体了,他们的灵魂都得到了救赎。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王志文依靠着自己强大的实力躲开了媒体的联合封杀,这是值得庆幸的,但是也是对于自身能力的过于自信,差点又让他在阴沟里翻船。

2003年,王志文主演的爱情电影《芬妮的微笑》即将上映。该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一个奥地利少女与一个中国青年从相识、相爱并远渡重洋到中国生活了60年的传奇爱情故事。

但是在拍摄过程中,王志文因为剧本问题和中方制片方发生严重分歧,出于合约精神,王志文在拍摄过程中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但他却选择了最终一口恶气都撒在了影片在上海的首映式上。

当时女记者猛夸“王老师在戏里表现很好”的时候,王志文直接表示“演得不好”。

女记者继续问他:“演的不好,为什么莫斯科电影节将最佳男主角给了你?

就在此时,王志文说了一句令所有人都十分惊讶的话,他回答道:“这样的一个角色也能获奖,是因为莫斯科人瞎了眼。当初接拍这个电影时,完全是被这个故事感动了,所以非常快地敲定了合作意向,但是拿到剧本后发现和他想象中的故事完全不一样,我对剧本很失望,我演的不好。”

此后,王志文也没有继续参加影片接下来在北京政协礼堂的首映式。”


王志文拿了钱却不好好办事,还口出狂言损害投资方利益,那影片背后的“老板”自然而然不会放过他了。

果然,没过多久,《芬妮的微笑》出品方辽宁金通实业集团将王志文告上法庭:称王志文不履行之前签订的合约出席北京首映式,更在宣传活动中炮轰自己主演的影片,造成影片票房严重损失,原告向王志文索赔25万,并要求他立即召开记者会公开道歉,消除不良影响。

对于王志文的做法,制片人王浙滨在出庭作证时表示,“王志文的做法不是什么艺术家的怪脾气,而是存心要破坏我们这部影片的正常运作。”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全国媒体一直都在关注官司发展,大部分人都想看王志文的笑话,因为毕竟在外界看来,这一次他的行为确实有些过分了。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最终的审判结果却是,王志文竟然赢了官司。


这样的判决结果让很多人无法接受,有的人甚至造谣王志文“有后台”。

直到同年9月份,王志文才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并公开,事后,他表示,自己对于电影坚持不会变,但“选错了探讨作品的场合,以后也不会再轻易评价作品了”。


也许是年龄渐大,王志文真的开始慢慢收起自己的锋锐,开始学会与世界和解。

于2008年4月1日,42岁的王志文,在和上海和陈坚红步入婚姻的殿堂,两人正式结为夫妻。

据说,陈坚红既是兰博基尼中国区负责人,又是知名模特,年收入高达5000万。


2009年,两人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刚为人夫的王志文又为人父,这样陌生的角色演变对他来说比演好一个角色更难,因为画面不好看还可以重拍,唯独这个两个身份他再也没有机会重来。

很幸运,几经世事磨练,多情与放荡不羁的王志文扛起了属于他身为男人的责任。

如今他家庭美满,夫妻和睦,子女孝顺。


在闲暇之余,王志文仍然能为我们奉献佳作,如《天道》、如《青瓷》,这一部又一部的作品说明他还在继续热爱着他童年时那个美好的梦想,这很好,对观众来说,有这样的演员,很好,对王志文来说,有一直喜爱他的观众,也很好。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同王志文所言:“这个世界太多圆滑的人了,我不希望自己也成为那种人,我希望我能成为让自己感到舒服的人。”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know/zpo47000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54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1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