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节奏(第三节语调)

发布日期:2024-12-22 08:34:50     作者:偉少的小屋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aqh483648.html     违规举报

一、什么叫语调语言具有的声音色彩叫语调,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语气节奏?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语气节奏

一、什么叫语调

语言具有的声音色彩叫语调。

剧作家是写出来的台词的作者。

演员是说出来的台词作者,即角色语调的作者。

优美的音乐必须有动听的旋律和节奏。语调好像是语言的旋律和曲谱。语调包括声音技巧的各种变化:高、低、轻、重、迟、急、顿、挫等。语调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语言就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语言的各种表情都体现在语调中。

语调是明晰的思想、鲜明的态度、强烈的愿望所激起的感情和视象产生的。因此演员必须用自己的想象力把作者提供的人物的生活情境在自己的头脑和心灵中展现出来,使它成为有形有色的生活画面,才能把台词变成自己由衷要说的话,仿佛是从自己的思想中产生的一样。为此演员应该尽力去寻找准确的语调把这些思想、感受、视象、愿望……清楚鲜明地描绘出来,以此来影响观众,达到你所要达到的目的。语调是根据语言的目的性和行动性产生的。

在生活中,人们的语调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在说台词或朗诵中,要防止刻板的、做作的语调。任何缺乏内心根据的语调都会使语言矫揉造作,空乏无味。滥用语调和过分粉饰语调,也会使语言成为庸俗的、华而不实的东西。话剧的特点就是语言的真实、细致。它所表达出来的心灵的声音比任何音乐远为细腻、复杂和多样。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调必须永远是从语言的内容和感情的需要出发。声音是受头脑和心灵支配的,没有具体的思维过程是不会产生语调的。台词应该从剧本中的特定人物出发,要符合于角色的性格和内心的节奏,任何脱离角色的内心生活而造出来的语调虽然可能“很好听”,但却不能打动观众的心。

二、从语法入手寻找语调

语调要求肯定、明确、不要似是而非。只有这样,思想才能通

过语言准确地传达出来。

读简单句子的语调,要求明确以下几点:

1.你对谁说这句话?(你与对方的关系如何)

2.你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动机如何)

3.你说这句话要达到什么目的?(想达到什么结果)

对于比较复杂的句子除以上的要求外,还要弄清楚这个复句的主干是什么。主语、谓语、宾语是句子的主干成分。复杂句子找出主干成分后,句子的结构间架便显出来了。然后再弄清楚其它成分与主干是什么关系,逻辑关系清楚了,语言才能交待明白。

句子是由一些词和词组组织起来的,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有一个完整的语调的语言运用单位。

句子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我们首先对复合句的各种类型进行一些剖析,使我们能从语法的角度出发,掌握语言内部的思维逻辑及其表达方式。

几个在意思上有关系的句子,可以联结起来造成复合句。复合句的分句之间有各种不同的关系。读台词时如果不把这些关系读出来,把一个复合句读成了许多独立的单句,就破坏了语言的逻辑,不能正确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复合句按其结构可分为两大类: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

1.联合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平等地联接起来,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并立的,不分主次。

由于联合复句中分句与分句的关系是平行、连贯、对比、顶接的,通过句子说明或描写几件事情、几种境界,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因而每个分句的地位、作用是并列的,平行的,同等的,在语调处理上也要求对等,只是由于对不同分句描绘的感情色彩不同,在音色上应有所变化。例句: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正义,爱和平。

△她现在老了,嫁给一个下等人,又生了个女孩子,境况很不好。

△她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带着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事情都做: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人民教师、班主任,他所培养的,不要说只是一些学生,一些花朵,那分明就是祖国的未来,就是使中华民族在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强盛地延续下去,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未来!

2.偏正复句:前后分句在意义上有偏有正。正句是正意所在,偏句对正句有说明或限制的作用。一般顺序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可以表示转折、假设、条件、因果、取舍等关系。

因为偏正复句中分句与分句的关系是有正有反,有因有果,有取有舍,所以在语调上必须把这种逻辑关系强调出来。逻辑关系体现在语调的转换上。例句:

△不论走到什么地方,人总是爱他的故乡的。尽管他乡的水更甜,山更清,他乡的少女更多情,他乡的花草湖光更温柔;然而,人仍然是爱他的故乡的。爱他粗朴的茶饭更好吃,爱他的乡音更入耳,爱他淳朴的丝弦更迷人!

△他没有遗产,他没有嗣息,他没有坟墓,他也没有留下骨灰,他似乎什么也没有给我们留下,但是他永远活在

我们心里。

△要是他借着我的父王的形貌出现,即使地狱张开嘴来,叫我不要作声,我也一定要对它说话。要是你们到现在还没有把你们所看见的告诉别人,那么我要请求你们大家继续保持沉默;无论今夜发生什么事情,都请放在心里,不要在唇舌之间泄漏出去。我一定会报答你们的忠诚。

△这是我的愿望,要那些瞧不起她,不信任她的人看看,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还有人尊敬这些出身不好,但认真改造思想,踏踏实实工作,为社会主义做出贡献的人,并且有人不怕牵连,愿意永远跟她生活在一起。

△由历史所指示,凡有改革,最初,总是觉悟的知识者的

任务。但这些知识者,都必须有研究,能思索,有决断,而且有毅力。他们也用权,却不是骗人,他利导,却并非迎合。他不看轻自己,以为是大家的戏子,也不看轻别人,当作自己的喽罗。他只是大众的一个人,我想,这才可以做大众的事业。

△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个异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

△老鼠生性多疑,总是东猜西想,疑神疑鬼,五内不定,只怕寻得上下无路,进退两难,到了那个时候就窜不出去了。

△你心中有什么疑难不清,只要起个数就可以一清二楚;

想知道流年的吉凶祸福,只要起个数就可以一明二白;

要想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找人能逢,谋事能成,赌钱能赢,官司能平,只要起个数,都能够找到门路,指引迷

津。

△百鸡宴是座山雕山头上的坎子礼儿,每年要举行一次百鸡宴,是在腊月三十的大年五更,座山雕的全山人马大吃大喝一次,因为这次大宴全是吃鸡,不许是别的又是在一百户人家弄来的鸡,鸡数不得超过一百只,所以叫百鸡宴。

从句子的用途来看,句子可以分成以下四类:

(1)陈述句。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句子,凡是对于事物的叙述、描写、说明、判断时,都使用这种句子。陈述句一般来说,句末的语调是下降的。中间停顿地点的语调都稍向上扬,表示这句话未完,结束时语调下降读出句号。

(2)疑问句。分为三类:

a.是非问,要求对方回答“是”或“不是”“有”或“没有”。语调在问句的主要词上转为上升。如:

你有事吗?

这话真是他说的?他真是这样说的?

b.选择问,要求回答者在二者之间选择一个。语调在对比的两个词组上加重上扬。如:

你说咱们这个单位,是吃闲饭的多,还是干活儿的多? c.特指问,要求对方就某一点作出答复。句子中用疑问代词“谁”“什么”“怎么”“怎样”等代替疑点。语调在疑问代词上加重升高。如:

这是谁呀?你要上哪儿去?

今天的幸福是怎么来的呢?

(3)祈使句。向对方发出命令、请求或与对方商量。如:

出去!

你回去吧!

最好准时来,不要迟到!

这样的句子感情色彩很重,语气和语调都要根据上下文提示的感情尺度来处理。

(4)感叹句。感叹句都是用以表达强烈的感情。根据情感的不同要求运用不同的语调表示。如:

△这是多么长,多么可怕的一场恶梦!

△是啊,听着是凄凉啊!可瑞贞,我现在突然觉得真快乐呀!

这心好暖哪!真好像春天来了一样。活着不就是这个样子

吗?我们活着就是这么一大段又凄凉又甜蜜的日子啊!叫你想想忍不住要哭,想想又忍不住要笑啊!

三、从人物出发去寻找语调

在生活中人们的语调是千变万化的。文学戏剧语言是从生活语言中提炼,加工,更富于形象感和表现力的艺术语言。古今中外,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剧本中出现的人物,有不同的民族、时代、年龄、性格、职业、习惯……又各有不同的语言特点,在台词中要求演员的声音语调能适应不同人物语言的表达能力。我们从语法和逻辑的基本规律出发,找到一些最基本的表达语言的规律和方法只是台词训练基础的一部分,这部分要求演员明确如何通过语言表达思想,明确语言形式和思维活动(语言的内容)的关系。思想对于每一个人的每一具体时刻都是具体的、活的,因此

表达思想的语调也是具体的、活的。语调是受规定情境制约的。演员对规定情境(时间、地点、人物关系……)理解感受的正确、深刻,语调也就产生得自然而生动。

掌握了语法和逻辑的规律,使我们不会只是形式地背台词,也不会不论念什么都只用一些固定的刻板的腔调来“朗诵”。

四、语调变化的基本因素

语调是语言所具有的声音色彩。这点我们已经讲过。一般人简单地理解语调的变化只是高低的变化。实际上,语调的变化是高低、快慢、强弱这三组因素不同的组合而构成的。

只有高低的变化,或只有强弱、快慢的变化的语调,会给人以单调重复之感,也是产生朗诵腔的原因之一。而这三组因素综合的运用,则会使语调千变万化,产生意想不到的好的艺术效果。当然我们不是为变化而变化,语调变化的根据是人的思想行为。

生活中人们的语调是判断一个人思想、性格、行为、目的的好手段。舞台上也同样如此,同一行动所产生的同样的语言,由于不同的人说出会产生不同的语调。同样的语言,在不同的规定情境下说出也会产生不同的语调。当然,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行为的语言,差异就更大了。

这些差异和变化,我们从语音的角度认真去分析会发现,是由高低、快慢、强弱这三组因素的变化而构成的。人们一般在兴奋的时候,说话音频会提高,力度会加强,速度会增快,于是形成高、强、快的语调。而当一个人在悲伤、痛苦时,音频会下降,速度会减慢,力度会削弱,因而形成低、慢、弱的语调。但是这样的变化绝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律。比如当人们在讲述一件激动人心的事而又不能让外人听见时,力度会减弱,形成高、弱、快的语调。而往往有时人们在极度兴奋(特别是悲伤)之下,说话反而形成断断续续--慢,泣不成声--低弱的语调。有时,为了表达对一种事物崇敬的心情,会产生高、快而弱的语调。有时为了表达对一种人或一种事物的憎恨,会产生低慢而强的语调。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三组基本因素变化运用是对比而形成的。我们说一个人物的语调是指一个人物语言的基调,是指与其他人物的对比而言的。而就其一个人物的语言而言,也是变化多端的。但这变化要受到基调的制约。我们说某句话的语调是指这句话的基调,是指对比上下句而言。就一句话中高低快慢强弱也有对比和变化,但要受这一句话的基调制约。在安排每一句话的基调时,要考虑到与上下句的衔接,这个衔接的“茬口”是很重要的。可能是延续的、缓变的,可能是跳跃的,突变的……衔接的不同预示着语言思想行为的变化。对下一句的语调起着重要的作用。

舞台语言是造成舞台气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朗诵文学作品时,舞台上其他一些手段诸如灯光、布景、音响等因素一概被排除,舞台气氛只由语言这一因素而形成。因此必须在语言上下功夫,才能造成良好的舞台气氛。舞台气氛是指舞台演出中能烘托主题思想和舞台人物形象的生活气息。舞台语言的处理,包括语调、重音、停顿的运用不能脱离创造舞台气氛这一宗旨。因此我们必须对语言所描绘的生活环境、生活景象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细微的体验。使每句话的语调,在形象地再现具体人物、事物的基础上组成统一的气氛。特别是作品的开头,更需要造成一个真实的有生活气息的气氛,使观众能身临其境,很快地进入到作品的生活环境之中,并能相信作品所描绘的人物和事物。

我们讲气氛这一问题,目的在于说明语调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受语言通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所制约的。是在统一构思的基础上产生的。这样形成的语调,使这篇作品与那篇作品迥然不同。我们泛指能够代表这篇作品特征的语调,为这篇作品的基调。基调是由在统一构思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调组成的。

五、重音、停顿、语调的关系

以上我们把重音、停顿、语调分别进行了讲解。这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重音、停顿是构成语调的重要因素,但它们都要受到语调的制约。重音和停顿本身也是不可分割的、互相配合的。因此这三者之间是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如一句话中处于语调高势上的重音和停顿,与处于低势上的重音和停顿,显然有强弱高低长短的不同。反过来说,为了能造成语调的高势与低势,重音和停顿都要进行一番苦心的安排。因此这三者的运用是需要统一考虑安排的,都是为语言的思想性、行为性服务的。这三者如能运用自如,配合巧妙,就能使舞台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如贺敬之的诗《三门峡--梳妆台》:

挽断“白发三千丈”,愁杀黄河万年灾!登三门,向东海:问我青春何时来?!

这是全诗中的重点和高潮段落之一,是表达深受黄河之害的劳动人民盼望根治黄河的强烈愿望。为了突出这一点,我们要将前三行诗读出一种向上的动势,在第四行“青春”两字时达到高点,然后突然停顿,这是一个较长的停顿,最后读出重音“何时来”。这个停顿使重音更为突出,而这停顿、重音、节奏又使整个段落形成由低到高,有紧有松的丰富语调。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aqh48364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85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