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的创业笑话(我就是一个行走的笑话)

发布日期:2024-12-22 01:20:38     作者:街道边的爱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arr419850.html     违规举报

作者 豆腐乳儿 来源 非凡油条 (ID:ffyoutiao)

以下内容是我根据一位朋友小张的描述改编的故事,本身不过是前几年那股创业大潮中微不足道的小事罢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创业公司又不少坑,偶尔其实也有靠谱的。而一些看上去很大的公司内部管理也并不一定靠谱。这些都是冷暖自知的事情,希望各位读者朋友们注意。

不好意思,你的努力不值钱

小张当年在某家创业公司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和昨日一样,又要继续每日的数据收集和清洗工作。数据本身不难在互联网上检索出来,但是数目庞杂,是简单却枯燥的体力活,而且做久了就会麻木,麻木就会出错。全公司也没什么人懂得编个小程序部分解决可能的出错问题,只能人肉校对。小张只好在网上找了点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用Excel的多种公式进行数据比对和抽查,算是提高了很多效率。

即便如此,每天的大数据量还是让他头晕眼花。他也不敢停下来,因为如果他这边耽误一点,领导那里的负担会加重,自己明天的负担也会加重。

领导和他做一样的工作,虽然Excel技术上不如他熟练,但作为一个老员工,行业大方向上还是把持得住,数据上有什么错误他都心里有数,因此由他来指导小张。这位领导在任务规划和分配上还是比较能体谅小张的,也对小张的工作能力相当肯定。如果工作量突然增大,他会和小张一起加班。所以小张也会尽量体谅领导,在工作量上不敢推三阻四。

创业公司嘛,总会累一点,他自己是这样安慰自己的,而且他也还没到“996”的地步,顶多就是工作日需要加班。可是他也犯嘀咕,当初怎么就来了这家创业公司呢?

来大城市太匆忙,心心念念的独立太美又太昂贵,租下房子就得快速找到工作,而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前途不清晰,却急于冒险。几千块钱的工资也就只能接受,乐观地觉得省一省日子也过得下去——似乎刨去房租和压至极限的生活费之外,还能省点钱。但是前三个月的试用期击碎了小张的幻想,八成到手工资让他的日子捉襟见肘。

听到小张说到这里,我心头一惊: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真的是容易让人后悔的事情啊,看到《聊五块钱的 | 要找个自己喜欢的,还是找个有钱有背景的?》里还有不少读者朋友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就挺痛心疾首的。

所幸没有多少加班嘛,单位时间赚的钱还是看得过去的,小张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不过钱都花在每日开销上了,空下来的周末该去哪里也不知道。每天只能躺在和人合租的房子的单间里,盯着天花板,还在反复琢磨是不是自己的生活太奢侈了,这么大的房间价格是不是过于昂贵,需不需要再把自己逼得狠一点,寻求更便宜的住所或者想尽办法能不能从牙缝里再省出些钱来。

他也确实这么做了——为了每月省个两百块钱房租,他发着烧搬了一次家。搬家全靠他拎着箱子上地铁,毕竟像他这样算计着过日子的人,也没什么钱添置新东西了,需要带走的东西也太少了。


说起来小张的状态就活脱脱是《谁能融入一线城市?》里飘在大城市的年轻人的样子。不过那个时候还没有我们这个公众号,小张还傻乎乎觉得自己能是那个扎根于大城市的幸运儿——谁不曾在年轻的时候中二过呢?现在还有年轻人也是这么想的。

我承认,我就是个没尊严的社畜

这是家小的创业公司,公司里加上小张不到十个人。让小张感到奇怪的是,公司里一多半人都是这个“总”、那个“总”,真正在技术方面过硬的也就自己的领导。不过小张和他领导目前做的还是清理数据,编写文档,为即将上线的互联网项目服务。

说起来这个行业也算是有点年头的行业,原本是外国人搞起来的,标准也都是外国那一套。一开始国内的从业者也能和外国接轨,享受一段时间的国际化待遇。然而本行业门槛实在不高,这种行业只要被中国人盯上,就能瞬间从蓝海厮杀成红海。很快,这个行业待遇就下来了。

前些年小张刚入行的时候,国家层面似乎对这一行业又有了一定程度上的重视,并且有了一系列的相应政策。尽管政策之手的力量难以很快就在市场上体现出来,但很多人开始蠢蠢欲动,打算在这片红海里玩出一点花样。

小张的老板想把这个行业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做到资讯与开发两开花。如果能做到平台和自营相结合就更美滋滋了。他从上游行业某家知名企业那里拉到了一笔不大不小的投资,搞了这样一家公司出来。

至于一开始的用人嘛,那只能勉为其难找以前的老同事了,请来干活又不得不给个好点的头衔,外面挖来的人才自然也要这么处理,所以池浅王八多,个个是大哥,也就如此了。

而在这个互联网项目上,也是在没有什么人手准备前期物料,只能找小张和他领导两个人加班加点干活了。

小张本以为进来之后会跟着经验丰富的领导先上手业务,没想到业务还没接触,Excel技能倒是学会了不少。只是每天都在做数据收集、清洗和检查,时不时还要加班,有时候小张干着干着,心里也会嘀咕:别让我天天对着Excel吧,好歹让我做点别的……

于是他真的要干点别的了……

一开始,小张开发出特殊的Excel技能,就多要了部分工作量,毕竟他也不忍心领导那么辛苦。后来小张英语水平较好的特点引起了老板的注意,于是这家草创不久的创业公司所有英语外宣材料都要过一遍小张的手——毕竟是自己的员工,不用白不用。


这点精通日语的李西瓜老师肯定有其深刻的体会。李西瓜老师在以前的公司的时候,就有同事来找她做日语翻译,当然不用给钱那种,这让她感到困扰。

业务方面嘛,先把网站前期物料准备好再说吧,老板是这样告诉小张的。

急功近利的是他们,可不是你

说起来老板的大方向也没有坚定过,在战略上一会想要这么做,一会想要那么做。

除了小张的领导外,就属两名请来的销售方面的副总懂行。两名副总全国各地跑来不少业务,却一时半会做不了(人少外加准备互联网项目),又只能转让出去。

老板还指望小张做一个市场监测方面的东西出来,小张给他解释了半天:自己在业内全无经验,业内很多事情连老手都摸不透,怎么能让我做得出来呢?更何况我还在忙互联网项目的前期准备,现在公司又缺人。这才打消了老板的念头。

有段时间老板心血来潮又想抓资讯这块,想让小张做一做公众号的维护。

之前做公众号内容的是一位已婚已育的大姐,她的工作任务并不繁重,但她的心思显然并不在工作上。她日常所谈论的总是她的家人,尤其是女儿,每次谈起来脸上都露出幸福的神色。她在中午吃饭的时候也经常提起晚上和周末会给家里人准备什么样的饭菜,流露出快乐的表情。

相比较而言,她在工作上就显得较为得过且过——如果不是如此,也不会在工作几年后来到这种创业公司了。平时在公司里,也喜欢在工作时间谈论一些中年人话题,无外乎各种养生伪科学,画风类似于中年女性朋友圈内容。

现在想想,这位大姐本可以做好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而且她的追求大概也是如此吧。但是毕竟工作上还是没太上心,老板就又招了一个新人来做这方面工作。

很快年轻的新人就上手了,老板就借机辞退了这位大姐。

按照老板的指示,小张就来研究公众号这边的操作。小张设计了一套新的模板,用起来较为新颖。那个时候的微信公众号还没有原创保护,业内的大号就经常剽窃小张他们的推送。

小张讲到这一段的时候,我陷入沉思。某种程度上,新媒体小编已经产能过剩,绝大多数公众号不仅没有关注价值,实际上也没人关注。一些机构的公众号与其养着新媒体部门,不如把公众号外包给靠谱的第三方——而且确实有很多人这么做了。

说起来那段时间老板在方向上举棋不定,到处试探,也可能有创业压力大的因素。他的老同事似乎因为看不到未来而离职了,他只好再从外面挖了一位新的负责业务方面的副总。

这位副总是真的经历过行业前些年和国际接轨的黄金期的,也因此混足了资历,并在行业里有了名气。他的经历也让小张明白了,早个十年出来混,在大城市里立足都更为容易一些。而小张则只能听他谈起当年行业的繁荣,说起开会都去旅游胜地,那可真爽。

不过小张也不知道这位副总究竟是在做什么,只是从他的朋友圈看出,他是几乎每个单位都标配至少一个的那种中年男老师:朋友圈里到处都是赞颂美国的英明和伟大,顺带暗搓搓讥刺国内这里不行那里不行。


根据小张的经验,这种对美国无限崇拜的中年男性领导分为两种,一种是赞美美国“白左”(不好意思我觉得这个网络用语不大精确,但也只能凑合着用了,下面那个“红脖子”也是如此),热爱其民主自由;一种是赞美美国“红脖子”,主张强硬排外甚至吊打全世界。

由于该行业和全球化息息相关,这位副总显然属于前者。

后来特朗普当选总统,这对该行业是一大利空,这位副总失魂落魄了一天,第二天便在朋友圈里发“认真学习领会新总统的指示”。

据小张说,这些都是一字不差的原句,没有歪曲副总朋友圈的意思。

很抱歉,我只对我喜欢的工作努力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时候,小张早已离职。离职之后的他也看出了副总朋友圈里一些端倪——这位副总似乎只是把公司当做自己在圈内混名气和资历的平台,彰显的都是他个人品牌而不是公司的利益,偏偏老板对他也是言听计从了好一阵子。

小张离职之后的公司图景就只能在各种流言里出现了。

比如销售的某位副总说她还有一笔奖金尾款在离职之后并没有给到她,她很生气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但似乎她的新单位也很坑,她在老板离职之后又兜兜转转回去了。

对的,小张待过的创业公司的老板离职了,可能是来自于投资方的压力。

从这里也看出业内确实很坑。投资方的压力也很大,甚至一度搞起了类似于P2P的东西,只不过这个P2P对外发售也发售不出去,只能要求员工认购,而员工认购的多的,据说能得到一个苹果——是红彤彤的苹果而不是iPhone。

如果只做到这一步,这家投资方企业在业内甚至算比较良心的,因为毕竟有家业内领先企业还强制公司内员工购买公司旗下理财产品,并要求他们动员家里亲戚朋友一起买,为公司扩张融资。

可能这些也都不出乎小张的意料吧。

在准备好互联网项目的物料之后,小张去外包的程序项目组对接,为搭建网站提供资料和支持。

除了光鲜亮丽的互联网大厂之外,在那一轮创业风潮中,各种互联网创业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包括我们在《上班如上坟,满眼全是鬼》里的那种,也有这样承接外包建站之类业务的公司。

进入这种公司的办公室,满眼都是那些不讲究穿衣打扮,精神因为长期加班而萎靡困顿的程序员。那些衣服色调要么单一、要么格子衬衫的程序员,那些打出一系列程序语句间或看一下QQ的程序员,那些要么早早秃顶,要么头发板结在一块的程序员。

在与程序员和产品经理的交谈中,小张推测出,公司如此急着上互联网,可能是开发周期已经大大超过了预算——而这本该多招点人来解决。

小张明白了,他在这家公司的前途怕不会有多好。


于是小张在回去后,找到了做业务前的间隙提出了离职,哪怕老板提到做业务来挽留他,他也下决心要走了。

临走之前小张也和其他同事讨论过一些问题。其中一位负责销售的副总问小张:

“你说这微信上的公众号上说的东西,是真的还是假的呀?”

小张说:“这个就看人了,你也可以开一个自己写一写。”

这位副总仍然很迷茫。

小张知道这位副总业务上还算得力,但确实人到中年,接受新东西的能力跟着衰减了。当小张离开的时候,想到未来会到来的中年,感觉离职也没那么轻松了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arr41985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86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