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生态保护工作:甘肃通过司法力量解决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

发布日期:2025-01-22 01:40:55     作者:嗜骨决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axa255381.html     违规举报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国家早在1988年就批准设立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期以来,祁连山局部生态破坏问题十分突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祁连山生态保护工作:甘肃通过司法力量解决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祁连山生态保护工作:甘肃通过司法力量解决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国家早在1988年就批准设立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期以来,祁连山局部生态破坏问题十分突出。

近年来,甘肃针对广大群众反映的问题,通过检察机关开展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专项监督活动,解决“老大难”问题,充分发挥行政公益诉讼监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尽责,有效治理和保护了祁连山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据了解,2018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共立案6611件,履行诉前程序5894件,提起公益诉讼483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47件、民事公益诉讼65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371件。

强化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力度

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不仅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适应祁连山生态安全保护形势要求,甘肃专门成立祁连山林区人民检察院,重点打击破坏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案件。

“2020年至2021年,被告才仁某某等三人进入保护区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破坏生态环境,共造成野生动物资源损失168.94万元。”在才仁某某等三人破坏生态案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基本案情中笔者了解到。

在公安机关移送甘肃省祁连山林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后,祁连山林区人民检察院对此线索的真实性、可查性、风险性进行了调查研判,认为可作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进行审查,建立了线索台账并报分院备案。

公检法通力协作,本案经过移送审查起诉、诉前程序、庭审程序等阶段,最终作出被告才仁某某等三人赔偿国家损失以及公开赔礼道歉的判决。

据了解,自公益诉讼制度建立以来,甘肃省三级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在办好生态环保领域公益诉讼案件中持续发力,突出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优先保护,协同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加大对非法猎捕、交易野生动物犯罪的打击,强化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力度。将公益诉讼与督促履职相结合,对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刑事案件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通过赔偿野生动物损失来增加当事人的违法犯罪成本,震慑犯罪。

同时,甘肃省检察机关也对野生动物保护行政执法中怠于履职或者监管漏洞提出有针对性地督促履职、加强监管的意见建议,促进双赢多赢共赢办案效果的实现。

生态修复司法理念促进当事人履行义务

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贯穿于司法实践之中,创新“以司法办案为依托,以恢复性司法为引导,以生态修复补偿为主要目的”公益诉讼新模式,率先以“专业化监督 恢复性司法 社会化治理 多元化协作”的生态修复理念引导涉生态环境类案件的办理,这是甘肃通过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来保护生态环境的又一个工作亮点。

2021年2月10,这一天,谢某终生难忘。他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河口保护站扁都口资源管护站辖区黑土沟上坟祭祀焚烧纸钱时,将地面杂草及灌木引燃,导致大面积林地被烧毁。

“这次山火造成31.4227公顷天然灌木林地和7.4418公顷天然草地过火,过火区域系保护区实验区。”甘肃省祁连山林区人民检察院办案人员介绍说。

案发后,检察长及案件承办人在走访调查过程中了解到,谢某系当地建档立卡户,若直接诉请赔偿损失,其家庭因案返贫风险极大。

在审查过程中,通过地方基层组织督促当事人在生态修复基地内按照生态修复方案的要求进行先期补植,由保护区管护中心提供生态修复的地块和所需植被苗木。案件诉至人民法院之前,当事人谢某在基层组织和保护站的帮助下,在检察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补植青海云杉9420株。

该案系国家公园挂牌以来首个由检察机关提起的因失火造成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损失的公益诉讼案件,设立的该处检察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也是自祁连山国家公园成立以来,在公园内设立的首个检察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

“将犯罪嫌疑人是否履行生态修复义务作为量刑情节,既能让他们弥补自己的过错,得到法律的从宽处理,也能使受损生态得到有效修复。”祁连山林区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还通过建立生态修复保证金制度,为无法实现直接修复的当事人开展生态修复提供制度保障。”

抓好中央环保督察

反馈问题整改“回头看”

此外,甘肃还通过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依法监督相关部门整改落实,持续开展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活动,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回头看”式的监督,督促整改、确保整改质量。

近年来,全国上下一大批环境污染事件被媒体曝光,甘肃也不例外。2018年初,中央环保督察发现阿克塞县小哈尔腾区域因企业违法勘查矿产资源破坏草原面积达3427.07亩,责令限期修复治理。2019年7月中央环保督察发现金塔北河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内生产染料中间体的4家企业违法排放生产废水形成7处渗坑,总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造成大面积土壤、地下水及周边生态环境被污染破坏。2019年8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敦煌三危山硫磺沟石料厂爆破采石危害三危山景区及莫高窟安全问题。2021年1月“敦煌阳关林场万余亩公益防护林被严重砍伐”事件的相关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上述环保督查反馈或媒体曝光事件的发生,一次次敲响了环保警钟。

其中酒泉金塔北河湾违法排污的4家企业及11名相关责任人因涉嫌污染环境被追究刑事责任,市县两级政府领导及环保、公安、工信、自然资源等部门19名党员干部被追责问责。

面对生态环保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甘肃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检察机关准确把握公益诉讼督促、协同、兜底的职能定位,发挥公益诉讼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参与生态环保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针对非法探矿、采矿破坏生态环境问题,通过诉前建议、圆桌会议、宣告送达等多种监督方式,实现公益保护最大化;针对非法排污污染土壤、水体问题,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准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针对滥伐林木问题,通过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既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又通过补植复绿的方式要求其承担民事责任,以实现打击犯罪与修复生态的共赢;针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问题,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用足用好提出建议、提起诉讼等监督方式。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作者:汪蛟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axa25538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28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