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是一个无法避免的悲剧世界(为什么说是一个无法避免的悲剧)

发布日期:2024-12-22 08:37:47     作者:任是旧情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bgt463041.html     违规举报


了解中国文化的人都知道,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是因为得不到楚王的信任才最终在郢都被秦军攻破之后投汨罗江自尽而死的,殊不知,即使楚怀王一直像当初那样非常欣赏十分信任屈原,屈原的兴国大业也注定会走上失败的道路。

为什么这么说呢?此话要从战国后期的两大战略说起。

战国后期的第一强国无疑是西方的秦国,但是,您知道在战国初期这个荣誉属于谁吗?答案应该会让很多人大跌眼镜——魏国。


魏国强大之后,最先瞄准的目标就是与其相邻的秦国,而且最终完全攻占了秦国的西河地区。秦国在魏国的威胁下生存了半个多世纪,直到公元前四世纪中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取得成功后情况才有了变化。兵强马壮的秦国对魏国展开了复仇之战,不但夺回了西河之地,还继续向河东进军,逼得魏国把都城彻底迁到了远离秦魏边界的大梁。

和当年的魏国相比,秦国的胃口可是要大得多,它不仅跟魏国算清了旧账,还对另外几个邻国虎视眈眈,必欲得之而后快。在这种情况下,被秦国打得心有余悸却又颇不甘心的魏国打出了合纵抗秦的旗号,代表人物是惠施和公孙衍。


这个惠施不是别人,正是以和庄子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而为人熟知的那个惠施,此时他正在魏国为相。惠施主张魏国联合齐楚两个大国一起对抗秦国的东侵,并建议齐魏两国互尊为王,向早就自封为王的楚国看齐。齐国的确如惠施所愿和魏国化干戈为玉帛了,但并不肯出兵帮魏国抵抗秦国的进攻,而楚国更是不讲义气,以不满魏国太子为借口向盟国发起了进攻,魏惠王既失望又愤怒,心里的天平立即从惠施的合纵偏向了张仪提倡的连横,于是,惠施罢相,张仪上位。

张仪虽然是魏国人,实际上却是秦国派到魏国的卧底,他的连横战略完全是为秦国服务的,简而言之就是秦国拉拢关东六国中的一个打另一个。张仪的第一次连横实验把魏国作为“一个”,把齐国作为“另一个”,结果却因为齐国太强而失败了,魏国和齐国山水相连,而秦国却远在关西,所以秦魏联军吃了败仗就意味着魏国面临强敌入侵的危险。

魏惠王同志是个绝对不吃眼前亏的人,为了挽回齐国的好感,他赶跑了连横的张仪,把合纵的公孙衍推上了相位。


公孙衍和张仪是几辈子的死对头,他一上台就紧锣密鼓地展开了联合韩赵楚燕四国攻打秦国的国际军事行动。这次五国伐秦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五国联军浩浩荡荡打到函谷关前时,天下人都以为五国志在必得,秦国危在旦夕,结果却着实地出人意料,秦国一发起反击,就给了魏军一个大大的下马威,其他四国见状竟然没有派兵救援,而是纷纷撤军一哄而散了,秦国却不肯就此罢休,在樗里疾指挥下乘胜追击,一路东进,杀得联军死伤惨重,一直深入到了中原腹地。

公孙衍导演的合纵攻秦遭受重创后,张仪又发起了新一轮的连横运动,这次他没有让秦惠文王失望,成功拆散了对秦国威胁最大的齐楚联盟,此后,秦军在丹阳大败楚军,夺得了连接巴蜀和关中的汉中之地,强大的楚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这个时候,屈原已经因为小人的诬陷而失去了楚怀王的信任,从位高权重的左徒变成了清闲无权的三闾大夫,他主持的变法事业和他提倡的合纵运动当然也就以失败收场了。楚怀王意识到自己上了张仪的大当后,又想起了屈原的连齐抗秦政策,于是,屈原被任命为大使到齐国重修旧好。胆大心黑的张仪得到消息后又一次来到楚国,并且又一次把楚怀王给忽悠了,结果齐楚复交告吹,秦楚订立了“黄棘之盟”。张仪的连横行动第二次取得了成功,屈原的合纵路线再一次遭遇了挫折,屈原后半生的流放生涯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如果没有南后郑秀、上官大夫靳尚和令尹子兰等宵小之辈的攻击诬陷,如果没有张仪一次又一次千里迢迢地跑到楚国来诱骗楚怀王,如果屈原和楚怀王之间的关系一直像开始时那样如鱼得水,互相欣赏,屈原的合纵政策会不会像张仪的连横策略一样走上成功的康庄大道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合纵是和当时的历史潮流相逆的,而连横则顺应了战国后期的天下大势。

为什么这样说呢?

俗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春秋初期就已经开始的诸侯混战到战国后期时已经持续了将近五百年,历史老人的脚步势必将朝着天下一统的方向前进,那么,合纵和连横这两大战略中哪一个有利于统一大业的呢?


连横的核心是秦国联合一个诸侯国打击另一个诸侯国,这就意味着它是完全为秦国的统一大业服务的,是符合当时历史趋势的,当然统一大业是从秦国和后世角度而言的,对于关东六国来说,秦国的统一就是侵略;相比之下,合纵的宗旨是关东诸侯国联合起来对抗强秦的蚕食鲸吞,也就是说它的服务对象是关东的六个大诸侯国,它的目的是维持现有的分裂割据局面,和彼时的历史大势是背道而驰的。

尽管屈原是个典型的君子,张仪是个公认的小人,但有利于统一大业的不是屈原支持的合纵,而是张仪主张的连横。


屈原诚然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但不幸的是他所坚持的合纵战略和他所处时代的历史大势是不相符的,这就注定了他的联齐抗秦事业无论如何也不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应该也是造成他悲剧命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忆江南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bgt46304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0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