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发布日期:2025-01-22 06:19:33     作者:他人友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byw189159.html     违规举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核心阅读,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保障国家木材和粮油安全的同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家门口的绿水青山,成为让广大林农获得感满满的金山银山。

林产品供给不断丰富,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初秋的安徽省广德市东亭乡高峰村,俨然一幅竹乡画卷。1.1万余亩竹林,是全村最大的资源,如何让乡亲们的日子像竹子一样节节高?

高峰村党总支书记张昌伟说,近年来村里采取“党组织 合作社 农户”模式,110余名村民把近7000亩竹林交给合作社统一经营,形成了从竹材加工到竹木废料综合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村民陈照兵把20亩竹林流转给村里的合作社,自己给一家竹加工厂跑运输,一年增收10多万元。

如今的高峰村,以竹为美、因竹而富,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3.3万元,村里先后获得了“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一根竹子“撑”起一方经济。在全国,竹林面积超过1亿亩,竹产业年产值近3200亿元,带动1500多万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

提供木材是森林的基础功能。目前全国木竹产品种类达上万种。除了提供木材,森林还提供丰富的健康食物。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藤桥村,油茶林丰收在望。“10年前,村民都不怎么管自留山,现在山林成了‘绿色银行’。”村支书赖春根感慨。

既要让村子增绿,又要让村民增收。吉州区鼓励农民发展油茶产业,对新建连片20亩以上的高产油茶林基地,每亩奖补1000元。在好政策带动下,乡亲们陆续种下2000多亩油茶林。随着油茶林陆续进入盛果期,“一亩油茶百斤油”成了当地农民的顺口溜。

作为木本食用油,油茶丰富了老百姓的“油瓶子”。目前,全国种植油茶面积超过6800万亩,茶油年产量90万吨左右,核桃油、橄榄油等木本食用油年产量30多万吨。

向森林要食物。10年来,全国发展6亿亩经济林,干鲜水果、木本油料等经济林产品产量达2亿吨,产值超过2.2万亿元,较10年前翻了一番。

向林下要增值空间。初秋的阳光透过白蜡林,林下微潮的稻草丛中,松茸菇正悄悄钻出“圆脑袋”。正是这一个个松茸菇,让山东省东营市龙居镇谢何村村民谢光翠富了口袋:“以前林下闲着光长草,现在种松茸菇,一亩纯利润近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李涛介绍,村里采取“公司 合作社 基地”模式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产品远销京沪商超,供不应求。

在龙居镇,一个个甘甜可口、巴掌大的麻湾西瓜成了热销的网红产品,一盆盆婀娜小巧、毛茸茸的多肉植物,成了游客的伴手礼物……林下经济多点开花,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林下生金”让广大林农获得感满满。

“龙居镇黄河滩区有4万亩林场,我们积极鼓励发展林下经济,不断提高林地综合效益,以产业生态化打造乡村振兴‘绿色引擎’,以生态产业化培育乡村振兴‘绿色银行’。”龙居镇党委书记隋海伟说。

木竹产品品类不断增加,森林食物供应潜力不断释放,林下经济繁花似锦,森林旅游方兴未艾……10年来,我国持续丰富林产品供给,在保障国家木材和粮油安全的同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林产业规模和增速稳居世界前列,总产值超过8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超过1倍。

生态优先、绿富双赢,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林业的生态功能日益显现。”南京林业大学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强表示。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如何平衡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

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富双赢的转型发展之路。

越来越多的“砍树人”变为“看树人”。

58岁的周义哲是内蒙古森工集团满归林业局有限公司北岸林场第七小队工队长。过去,他是一名伐木工。2015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

“不让砍树,干啥、吃啥?”周义哲和工友们转了岗,但心存顾虑。几年下来,通过森林管护抚育、防火、防治病虫害等工作,他们发现,现在看树,人均年收入超过6万元,“生态饭”才是长久饭。

停伐后,北岸林场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经常有狍子、棕熊“光顾”林场和管护站,林场顺势发展起了森林旅游。“白天能闻松香、听鸟鸣,晚上睡火炕、数星星,吃的是纯天然的森林美食,来我们林家院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周义哲说。

在广大林区,林业工人在管护好森林的同时,围绕“林”字做活“绿文章”,实现了“不砍树照样能致富”。

告别“原字号”,壮大“新字号”。

“拔草时要用心,别把幼苗的根带出来。”在云南省永平县大理为民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基地里,公司副总经理王云正指导村民为滇重楼除草。

2013年,为民公司在龙门乡大龙午村打造林下中药材仿野生种植基地,带动农户到基地务工。村民杨正勤夫妇在基地学会种植管理技术后,自己繁育滇重楼种苗,实现了增收致富。

永平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郑卫达介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2.5万亩,2021年带动农户增收4200万元,带动1100多人就业,年劳务收入990万元。

森林也是“药材库”,在生产优质中药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全国森林中药材种植与采集面积超过5000万亩,产量超过395万吨。

告别“木头经济”,家门口的绿水青山成为林业经济转型发展的突破口,花卉、中药材、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林业新产业新业态在全国蓬勃发展。全国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超过6亿亩,产值达到9563亿元,从业人数达3400万人。

做大特色产业,林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多年的枸杞产业实现美丽蝶变。“枸杞原浆附加值高,能更好带动村民增收。”学电子商务的刘朋鑫返乡创业,在吴忠市红寺堡区创办公司生产枸杞原浆,通过“线上 线下”售往全国各地。

“枸杞鲜果卖给公司,1亩纯收入七八千元,我在这里工作,每个月还能挣3000多元。”大河乡红崖村村民冶玉明说。

深度开发“原字号”,做好深加工。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徐庆林介绍,截至去年底,宁夏枸杞鲜果加工转化率达28%,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50亿元。药品、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等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让小枸杞身价倍增。

在浙江省安吉县,一根竹子被加工成3000多种产品,“吃干榨净”的同时,竹产业新产品不断涌现。竹制品开展个性化定制,以竹代木、以竹代塑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竹餐具、竹牙刷大量进入市场,竹建筑嵌入书店、音乐厅多个场景……

“一竿翠竹撑起一县经济”“一把转椅转出一大产业”“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安吉以全国1.8%的竹产量创造了全国10%的竹产业产值,全国每三把椅子中,其中就有一把产自这里,白茶产业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8800元。

安吉是个缩影。全国各地借生态底色提升产业成色,林产业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木材加工及木竹制品制造产业、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三个产业,年产值均超过万亿元,成为我国林产业三大支柱。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创新产品不断涌现,重组木竹、竹缠绕复合材料、无醛人造板等生物质材料规模化生产,定制家居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

锚定供给侧,发力高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林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素质显著提升。国家林草局改革发展司司长刘树人介绍,林业一二三产比例由2012年的35∶53∶12调整到2020年的32∶45∶23,一产、二产加快转型升级,三产贡献率大幅提高。全国共创建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511个、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75个、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649个、国家森林康养基地96个,绿色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26日 17 版)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byw18915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28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