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间,曾任惠州知府及扬州太守的著名书法家福建宁化人伊秉绶喜欢与文人宴游唱和,他的府上常常宾客盈门,往往是一席又一席,家中厨师深感应接不暇。为此,伊秉绶动脑筋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将面粉和鸡蛋掺水和匀,擀成面条,卷曲成团,晾干后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放起来,来客时只需取面团,放入碗中,用开水一冲,再加入配料,便成了一碗香味扑鼻、柔滑可口的面条,用来招待零星来客,极为方便。此法一经传出,人们便纷纷仿效,并将这种由伊秉绶发明的方便面称为“伊面”。时至今日,一些厂家仍然把生产出来的方便面称为“伊面”,如“三鲜伊面”、“牛肉伊面”、“鸡味伊面”等等。客家祖地宁化的伊府面,与之相比可谓异曲同工,毫不逊色,伊面与现代的方便面有相似之处,所以又被喻为方便面的鼻祖,发明的时间比国外最先出现的方便面,还要早一百多年。伊面制作讲究色型好,体质松而不散,浮而不实,吃起来爽滑甘美。宁化客家人至今祝寿时也要吃这种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