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旅游管理专硕学制学费(广西民大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为何成)

发布日期:2024-12-22 04:39:18     作者:沵坐下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cfu185272.html     违规举报

从2019年首批招生8人,到2021年招生91人,广西民族大学旅游管理硕士专业(MTA)学位授权招生人数连续3年快速增加是怎样的办学理念和模式使得广西民族大学的MTA受到追捧?,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广西大学旅游管理专硕学制学费?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广西大学旅游管理专硕学制学费

从2019年首批招生8人,到2021年招生91人,广西民族大学旅游管理硕士专业(MTA)学位授权招生人数连续3年快速增加。是怎样的办学理念和模式使得广西民族大学的MTA受到追捧?

旅游管理硕士专业是在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的,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旅游职业素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能够胜任现代旅游业实际工作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广西民族大学校长谢尚果表示,“从广西民族大学设置旅游管理专业,到获得教育部批准学位授权,再到目前受到业界的认可,是多年来学校一贯秉承‘三个坚持’办学理念的结果。”

据悉,广西民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始设于2002年,由于具有齐全的东南亚小语种课程,先后多次承担越南、柬埔寨、老挝等国的旅游行政管理人才培训、旅行社及导游人员培训等,是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

在旅游管理本科教学上,广西民族大学坚持学校的区域性、地方性和国际性特色化办学之路,采用“3 1”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国内学习三年、在东南亚国家学习一年的中外合作办学培养模式,使学生不仅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的扎实基本功,同时具有国际化视野。

近年来,广西民族大学与泰国大城皇家大学、素叻他尼皇家大学、马来西亚精英大学等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对东南亚国家的旅游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有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毕业后留在泰国经营旅行社的2008级旅游管理毕业生屈钰桂说:“得益于学校的‘3 1’教学模式,我们对泰国的旅游业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这是我能留在泰国从事旅行社行业的主要原因。”

在研究生教学上,该校邀请行业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领导、旅游企事业高层管理人员担任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一同形成导师组指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既有理论的高度,同时又能与一线的旅游产业实践相联系。

“我们中很多人都是工作了几年后来读研的,所以特别在乎专业实践,我报民大MTA就是看重这里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模式。”2021级MTA学生黄昕晔说。

一支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是专业跨越发展的保障。在师资队伍提升上,广西民族大学旅游管理系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一方面坚持内部培养之路,支持鼓励现有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和进行博士后研究、进行国内外访学等,提升科研和学术水平,支持鼓励教师到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去挂职锻炼,支持鼓励在职教师申报各层次项目。通过这些举措,学校教师入选国家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1人、广西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3人,培养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1人。另一方面,学校坚持外引战略,持续引进国内外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青年教师,补充完善优化师资队伍。通过内培外引,优化了师资结构,锻炼打造了一支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师资团队。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是大势所趋,按照‘能融则融,宜融尽融’的指导思路,我们一直坚持走文化和旅游专业融合发展之路,不断拓宽办学思路。在本科专业上,没有靠旅游管理一个专业进行发展,而是‘多条腿走路’,积极申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促进文化和旅游专业的交流合作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广西民族大学MTA学科带头人刘宏盈说。

经过不懈努力,该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于2020年获得教育部批准,2021年首批招生60人。专业的增加使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范围更大,内涵也更加丰富。在导师配置上,虽然MTA是旅游管理专业,但从一开始学校就注重文化和旅游专业导师的结构搭配,邀请广西文化产业集团、广西文化产业协会等单位的专家担任学校的硕士生导师,使研究生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学习中融入文化的思维,将文化和旅游专业进一步深度融合。“文旅融合的关键是人才,现在既懂文化又懂旅游的专业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文旅深度融合的一大因素。广西民族大学MTA办学的探索,对于培养复合型文旅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广西旅游协会秘书长高琳说。

通过多年持续的努力,广西民族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办学质量越来越高,知名度迅速提升,成为学生报读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的“催化剂”。(作者:刘宏盈 邝伟楠;编辑:杨硕)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cfu18527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1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