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最悠闲的乡镇(齐鲁人文II有种情怀)

发布日期:2024-12-22 03:25:05     作者:春燕歌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cra433447.html     违规举报

马西良/文

农村人喜欢赶集。逢集日,即使在离家很远的农田里劳作着,也会不时抬腕看看表,自己留点时间去赶集。买东西不买,到集上逛一逛,不去集市总是个心事。

集市,是一种民间风俗,也是中国人生活中最具市井气息的活动。“集”含“人与物相聚会”之意。

一,集市的由来

集市大约起源于殷、周时期。《易·系辞》曰:“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名称,中国南北朝时的农村集市,称为草市;唐代南方农村集市称为“墟”,北方称为“集”,取“约时群集”之意。南方称为“墟”,则取“以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之意。旧时有“趁虚”、“赶市”等种种说法。如今,到集市买卖称“上集”“赶集”,到集上随便看看称“逛集”“赶闲集”。

集市,是古代农村商业的依托和载体,是为了发展农村和城市的商品经济而建立起来的贸易交流场所,是农村产品和城市工业品的聚散地。集市,承载着历史,承载着记忆,承载着岁月。

二,滕州集市的演变

滕县境内集市起源较早,据有关资料记载,1486年(明成化二十二年)县城集市贸易已初具规模。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全县集市发展105处,分设城乡有全日集、半日集、早集、晚集之分。

1938年(民国二十七),日军侵占滕县,严禁民众交易。县城内四处集市遭受战乱火焚,近城区百姓大都是东沙河集市上成交。乡村中的集市亦频频受到限制、取消。到1949年全县尚存47处。

建国后,传统集市得以恢复。1951年,城区设城关综合交易管理所,并在东沙河、界河、官桥、桑村、羊庄、东戈6个集市上,设立了集市贸易管理所,管理和维护集市贸易。1953年全县新设立了35处粮食市场。到1960年全县已发展起大、中、小型集市92处是年、县委、县人委对全县集市进行了调整,由92处调味83处。1966年以后,集市贸易受到严格限制。


1971年6月,滕县革命委员会发出通告,全县减少集市,统一集日。有1960年83处减少到44处,并规定全县集日统一按农历、一、六日执行。由原来全县每月900多个集日,减少到246个,1975年,全县取消了县城内一、六的大小牲畜市场。农村集市多为早集、半日集,限制了全日集。

1978年以后,传统集市有的到了恢复和发展。县城内相继增设和恢复了杏花村、西门里解放街、环城西路、荆河桥、玉皇庙、奎文街、安乐街、书院街、通衢街、烟酒糖茶批发等11处农贸、牲畜、菜市、鱼市、粮食、手工业等市场。农村集市得以全部恢复。

到1987年底,全县集贸市场(除划出8处乡镇外)已发展到102处。初步形成大、中、小配套,专业、综合、批发、零售、早集、晚市,多门类、多层次、多服务的集市贸易网络。集市按照阴历固定日期开集,你阴历三和八,我就二和七,相邻乡镇都会把日期错开,为的是乡亲有更多的大集可以选择。

三,集市的文化

集市是农村经济生活的晴雨表。国家富裕不富裕,农民富裕不富裕,年集最能体现出来。想当年,集市规模小,农民手头紧,平时全靠鸡蛋、杂粮、草鞋等“土特产”换几个零花钱,买些油、盐等日用品。即使是年集,也办不起丰裕的年货。

我市西部,尤其是靠近湖区,一般都是早集,来去匆匆,到上午集市贸易就结束了,回家下地干庄稼活去。特别是人民公社时期,赶完集还不晚生产队劳动,不影响农业生产挣工分,被称为夜猫子集。


东部都是全天集。临近中午,赶集的人还未见减少,赶集之人已饿得满头大汗,在市场一侧的小吃店门口,一口大锅正冒着白气,香气弥漫四周,这是一家羊汤馆,店内店外的简易小桌子上坐满了人,厨师师傅穿着油腻渲染得分不清颜色的围裙,一边飞快地手起刀落,一边喊着 "谁的羊杂肺?" 对方回应 "我的,我的,多放点葱",这就是正宗的鲁南羊汤,但凡有卖羊汤的一定有卖玩吊炉烧饼的跟着,两行人互相依靠,忙的时候也能出手,一碗羊汤撒上葱花、香菜、辣椒油,再来一个刚出炉的烧饼,吃得满头大汗,还意犹未尽。山亭集那又肥又香的猪肉汤特别馋人。到东郭赶集,就是要上一碗热气腾腾的丸子汤,又压饿又解馋。

当年,世界小说之王的蒲松龄到济南参加秀才考试,正逢春节,家家户户赶年集,街道小巷的各类庆祝活动很多,人山人海,老幼摩肩接踵,挤得密不透风。摊位上货物繁多,品类齐全,鳞次栉比,多如繁星,热闹非凡。但给他印象最深的是看到一位杂技艺人在表演“大变活人”,那一年,他十八岁。后来就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下了名篇《偷桃》。


2019年我在泰安市参加山东省散文创作大会,高唐县的一位美女作家,听说我来自滕州市,找到我非和我合影留念不行。说是三年困难时期,他的家庭非常困难,他父亲都是来赶滕县东沙河大集,靠贩卖猪秧子(小猪娃)度过难关。她和我合影,完成父亲的一个心愿,回家和他父亲看看,让我讲一下现在东沙河大集的情况。。我说我老家就在东沙河镇,你算找对人了,请你父亲再来滕州,我请他赶东沙河大集。

1982年,滕县在文化馆举办文学创作培训班,张寒朗老师讲散文,王牧天老师将诗歌写作,张晶老师讲戏剧。张晶先生身材魁梧,他在将集市上的打花像时就说过:打着竹板把街逛,店铺门外挨个唱。掌柜的给钱俺就走,不给俺就接着唱。一直唱到给钱才离开,如果店主时间长不给钱,打花像的的就会把自己的头顶刺破,然后满脸是血,继续演唱,直至店主给了钱物。行有行规,盗亦有道。

赶年集是小城的习俗,也是对春节的最好诠释,过年用的一些东西都是从集市上买来的,包括大红福字、春联等,都是去年从买年货的人家买来的!


现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鲁南乡间的集市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每个乡镇,大一点的村庄都有集市。只要想赶集,天天都有集赶。年集更是物资丰赡,应有尽有,集市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昔日的杏花村大集,已成为全国有名,货通世界各国的国字号大市场。

如今,鲁南乡村集市的主角虽然还是鸡鸭鱼肉蛋等农副产品,杈子笤帚锨等农具,城里的一些时尚玩意也闪亮登场。糖葫芦、羊肉汤等各种特色小吃的摊点琳琅满目;说书的、唱戏的、时装模特表演的,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政府组织的“三下乡”文艺演出也来凑热闹,往往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看来还真受农民欢迎。若是赶上庙会唱大戏,方圆几十里村庄的老人都纷纷赶来,集市就更加热闹了,农民的生活真的越来越好了,也更加注重精神享受了。


传统集市承载着非常丰富的民俗文化,是乡村文化的根与魂。今天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一些民俗被淡化和丢失了,但乡情乡愁没有变,有滋有味的集市场景没有变。每逢赶集,方圆七里八村的乡民纷纷向集市涌来,有看的,有卖的,有买的,一派红火热闹的景象。买不买不要紧,总得上大集上溜达溜达。这样的溜达会带给我们绵延一生的记忆。

乡村的集市是一架琴,把乡村弹唱的悦耳动听;乡村的集市是一盘棋,把乡村摆布的天马行空;乡村的集市是一本书,把乡村述说的声情并茂;乡村的集市是一幅画,把乡村描绘的绚丽多彩;乡村的集市是一首诗,把乡村书写的生动活泼。

在鲁南地区,这处悠久弥香、古老而又时尚的区域,集市记忆时时刻刻潜藏在人们的心里。


马西良,山东滕州市人,作家、地方文化学者。山东省写作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学会会员,《齐鲁晚报》副刊签约作家。在海内外100多家报刊发表通讯、散文、随笔、小说作品300万字,出版了散文集《眷恋》《沉香》和文化读本多部。几十篇散文获国家省市大赛奖励或选入国家年度散文作品集。

壹点号山东马西良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cra43344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28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