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金蝉脱壳是什么意思(金蝉脱壳的分析和用法)

发布日期:2025-01-22 09:30:27     作者:那么久了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cze431228.html     违规举报

一提到《三十六计》人们脑海里都会蹦出这么一句俗语:“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走”并不代表畏惧和懦弱,当我们处于劣势时,暂时退却是一种明智之举。而《三十六计》中也不乏有记载“走”的各种计谋,“金蝉脱壳”就是其中的一种。而作为逃跑手段的“金蝉脱壳”同时也是一个比喻,用来指危急关头设法从困境中脱身,同时留下种种假象以营造并未脱身的迹象,也可以称之为“分身计”。而古往今来,“金蝉脱壳”这一计也被很多古人先哲所运用,毕再遇、祖茂以及孙坚等人都曾用过这一计逃脱了敌军的追击。


毕再遇

故事还要从南宋宁开禧年间说起,当时金国屡次侵犯宋国,而对宋国忠心耿耿的将领毕再遇主动请缨前往抵御金兵。在毕再遇与金兵交战数次并且都胜利之后,引得金兵恼羞成怒,当即调集了数万的精锐兵队进攻毕再遇,此时毕再遇的兵马只有几千人。面对气势强盛的金兵,毕再遇没有选择与其正面交锋,准备撤退暂避锋芒。可是金兵就近在咫尺,如果贸然撤兵必定会被金兵察觉,也会遭到金兵的追杀,聪明的毕再遇就想到了一个对策。将羊的后腿绑在树上,然后在每只羊的前腿垫一面鼓,而由于后腿被绑住这些羊都会不断地踢动前腿,鼓就会发出不停的声响。而这些鼓声一开始传到金兵营内,金兵下意识的以为要开战,于是迅速集结兵队,但毕再遇那边却没别的动静。如此三番两次金兵早已对鼓声置之不理,而等金兵发现不对劲后,毕再遇一行人早已脱身。


战场

而毕再遇通过巧妙运用“金蝉脱壳”这一计谋,蒙蔽了数万金兵的眼睛,既带领手下的将士士兵们全部在金兵的手下全身而退,又保存了实力。用羊和羊腿制造击鼓的假象,用虚假的鼓声迷惑住了金兵,从而达到了掩护自己一行人撤退的目的。


毕再遇

“金蝉脱壳”一词的名字最早出现于仲长统《见志诗》的“飞鸟遗迹,蝉蜕壳亡。腾蛇弃鳞,神龙丧角”中,而其中的“蝉蜕壳亡”也就是“金蝉脱壳”名字的来历。而在《三十六计》中讲到这一计,是用“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来描写的,其中“存其形,完其势”就是保存阵地已有的战斗状态,进一步完备继续战斗的各种态势。“巽而止蛊”则是出自《易经·蛊卦》卦,即高山沉静,风行于山下,事可顺当。整句翻译过来就是保存阵地原形以便对地方在造成我方还在防守的假象,打消敌方的疑心,实际上我方已经偷偷离开了阵地。


战场

通常来说“金蝉脱壳”这一计在战场上适用于敌强我弱,不仅力量对比悬殊我方还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使用。利用这一计制造假象,用虚假的外衣来迷惑敌人,我方便可以凭借这层假象撤退。“金蝉脱壳”中的“金蝉”也是知了的别名,众所周知蝉变成虫的时候,就需要褪去身上幼虫的壳。


毕再遇

而“金蝉脱壳”一计的核心就在于“脱”,简单来说就是“存其形,去其实”。运用此计一定要选好时机,先要稳住敌人后再脱离险境,也就是先用制造的假象迷惑住敌人,才能为我方的撤退打好掩护。“壳”也就是指的假象,而制造的假象也一定要自然和巧妙,太过于于夸张的“壳”反而最容易引起敌方的警惕和疑心,因此在制造“壳”之前一定要仔细分析局势和敌方的性格特点。除此之外“脱壳”的时机也很重要,不宜过早也不宜太迟,而且整个过程讲究的就是隐秘,不能给敌方漏出一点破绽。


战场

同时这一计,往往都要求使用者对当前局势分析准确,能够正确做出判断等等。因为一旦对局势的分析出了差错,出现判断失误和谋划不全,以及行动的方式太过于夸张都有可能会被敌方所识破,偷鸡不成蚀把米。而谈到这一计的使用情况,大致有两种。第一是为了脱身而使用。在遇到强敌时为了避免正面交锋所带来的巨大伤亡,就可以用这一计从困境中脱身,选择把“壳”留给敌人,保存自身实力。第二是腹背皆受敌时。在遇到多股敌对势力时,以一己之力对抗是傻子才会做的事。而先对其中一股势力虚张声势,使得其暂时不敢轻易开战,而我方却暗中调动主要兵力去消灭后方的敌人,再回来抵抗原来的敌人才是智者的选择。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cze43122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50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