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霜里spfpa是什么(防晒霜上的SPF和PA是啥意思)

发布日期:2024-12-22 04:18:58     作者:我要的飞翔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daf475555.html     违规举报

夏至过去,炎热的七月盛夏即将来临,爱美人士的防晒工作也更加“艰巨”。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官网发文科普防晒知识。


自然老化不可抗,紫外线是光老化的主要“杀手”

人们日常所说的皮肤老化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随着年龄增长所造成的自然老化,这一过程不可避免,而受紫外线伤害所造成的光老化,则是可以通过一定的防护手段来减缓的。因此,要减缓光老化首先要对付导致光老化的杀手——紫外线。

紫外线是太阳光到达地球表面的一种人类肉眼无法看到的物质,虽然紫外线只占太阳辐射能量的7%,但它对人类皮肤的损伤却是最大的,因为紫外线具有较高的光子能量。

当然紫外线并不是一无是处,适量的紫外线能促进体内矿物质代谢和维生素D的形成,对人体健康有益,但是大剂量或者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还是会对皮肤以及眼睛造成损伤,更为严重的是,长期高剂量的紫外线暴露会增加皮肤癌的发病风险。

紫外线“杀手”:中波导致晒伤皮肤,长波导致皮肤衰老

紫外线的波长为100nm(纳米)-400nm,当太阳光通过大气层时,波长短于290nm的光线绝大多数被臭氧吸收,因此自然光线中紫外线主要是波长在290nm-400nm的部分,这部分光线根据波长又分为中波紫外线(UVB:290nm-320nm)和长波紫外线(UVA:320-400nm)。

因此,目前我们所说的防晒主要是防UVA和UVB,防晒化妆品标识的PA等级(PFA值)代表防护长波紫外线的能力,SPF值代表防中波紫外线的能力。


中波紫外线波长短,频率高,光子能量很强,但由于波长短不易发生衍射,所以它的穿透能力较弱。因此,中波紫外线往往引起的是表面的晒伤,表现就是皮肤发红、水肿或水疱,自觉烧灼、疼痛感,愈后可留有色素沉着斑。

长波紫外线波长长,频率低,光子能量低,短时间内观察不到它的损伤,但是它穿透能力较强。因此,长波紫外线可以达到真皮层,破坏胶原蛋白以及弹力纤维,从而造成皮肤松弛老化,加速皱纹的形成,并且长波紫外线能够促进皮肤黑色素的形成,导致皮肤色素沉着,诱发或加重雀斑、黄褐斑等各种色斑。

遮阳可以防晒,但化妆品防晒仍有必要

虽然使用墨镜、帽子、太阳伞等遮阳方式可以阻挡一部分太阳直射光线,但是紫外线仍然会从地面、水面反射到皮肤上,尤其是冬天雪地和夏天水面反射的紫外线会更强烈些。因此,选择防晒化妆品可以为皮肤健康美丽多一份“保障”。

防晒化妆品直接涂抹在皮肤表面,相当于在皮肤和紫外线之间修筑了一道“保护墙”,物理类防晒剂,如:二氧化钛、氧化锌,可以直接将紫外线进行反射、散射;化学类防晒剂,如:二苯酮、水杨酸乙基己酯,能够和紫外线发生反应,从而吸收紫外线,保护皮肤不与紫外线直接接触。

认清三大标识,了解化妆品防晒能力

我们常说的防晒化妆品的防晒功效是指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在化妆品标签上常用防晒指数(SPF值)/防晒等级(PA)来表示。

1.中波紫外线防晒指数(SPF)标识

SPF是防晒指数Sun Protection Factor的英文缩写,以具体数值表示产品防御中波紫外线的能力,是评价防晒化妆品保护皮肤避免发生日晒红斑/晒伤能力的防护指标。

SPF值越大,防日晒红斑/晒伤效果越好。例如:如果在某强度的阳光下暴露30分钟会引起皮肤晒伤,那么正确足量(2mg/cm2)涂抹SPF15的防晒霜时,可将晒伤时间延长至15×30分钟 = 450分钟。我国法规要求SPF的标识以产品实际测定的SPF值为依据,根据防晒能力可标注范围为SPF2-50 ,当产品的实测SPF值>50时,可标识为SPF50 。

2.长波紫外线防护指数分级(PA)标识

PA是Protection Grade of UVA的缩写,以“ ”表示产品防御长波紫外线的能力,是评价防晒化妆品防止皮肤晒黑能力的防护指标。

PA等级越高,防止皮肤晒黑效果越好。如PFA值为4,表示正确足量(2mg/cm2)使用该产品时,可以防御长波紫外线延缓皮肤晒黑时间4倍。例如:如果在某强度的阳光下暴露1 小时会引起皮肤晒黑,那么PFA值为4的防晒霜可将晒黑时间延长至4小时。我国法规要求PA标识以产品实际测定的PFA值为依据,根据防晒能力可标注范围为PA -PA。

3.防水防汗标识

防晒化妆品如经防水性能测试,显示洗浴后SPF值减少不超过50%的,可标注宣称防水效果。宣称具有防水效果的防晒化妆品,可同时标注洗浴前及洗浴后SPF值,或只标注洗浴后SPF值,不得只标注洗浴前SPF值。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daf47555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46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