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在历史中战力可以排第几(正史中公认的九大神将)

发布日期:2025-01-22 04:24:46     作者:弥森若久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dbe367096.html     违规举报

当然在排行之前,我们需要设定几个限定条件,以做到公平公允:

第一,仅从纯武力角度进行评析,不纳入统帅及指挥能力;第二,个人身份为真实在朝将领,在野高人如张三丰等不进入此榜单;第三,神话、演义,话本小说等虚构人物,如李元霸等不进入此榜单。


另外,历史文献极少的高人,本文也不进行对比,以下欢迎各位多多指正。

9、养由基

春秋时期楚国将领,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的专利持有者。养由基能一箭射穿七层铠甲,射石头能将箭杆没入石中,只留下箭羽,曾三箭平叛。


《战国策·西周策》中记载:“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百发百中、百步穿杨都出自这里。此人号“养一箭”,一箭就足以致胜。

8、夏鲁奇

夏鲁奇,字邦杰,后被赐名李绍奇,后唐名将。


乾化二年,夏鲁奇随大将周德威进攻幽州,与骁将单廷gui,元行钦对战,打的难分难解,双方将士都放下手中兵器观看。史书记载,“从周德威攻幽州,燕将有单廷贵,元行钦,时称骁勇,鲁奇与之斗,两不能解,将十皆释兵纵观。”

7、杨大眼

杨大眼擅长骑马,穿着戎装,雄伟挺拔,穿上盔甲,腾挪跳跃,灵活自如,被世人称道。巡抚士兵,称呼如子,看到士兵伤病,时常为之落泪伤心。身为将帅,经常身先士卒,冲突坚固阵地,出入英勇无畏,敌兵碰上他的刀刃者,无不立即身亡。


南方敌人前后所派遣的督军将帅,听说对手是杨大眼,军队未渡长江,个个都害怕不已。甚至传闻,淮泗、荆沔一带民间有孩子啼哭的,父母一说“杨大眼来了”,全都吓得不敢哭泣了。

6、吕布


三国时期第一战将是吕布,我想不会有任何人有异议。“辕门射戟”和“虎步江淮”均为真实历史,对吕布的生平,不做赘述了。

5、杨再兴

江西吉水县人,祖居河南相州,生于宋崇宁三年,死时为绍兴十年,36岁。自小习武,弓法神奇,幼年家境贫寒,跟随父亲打鱼为生。其祖先乃北宋世代忠良---杨家将---杨继业。


绍兴十年七月上旬,金兀术率龙虎大王等1.5万骑直袭郾城。双方激战数十次,金兵不退,再兴单骑冲入敌阵,欲生擒金兀术,却被金军围住。再经血战,杀金军数百人,再兴亦受伤数十处,血透战袍。终获全胜。史称“郾城大捷”。

4、薛礼

薛礼就是我们常说到的薛仁贵。


薛仁贵一生作战40年,仅败一次,一生没有犯过一次军事指挥上的战略错误,而且纂写的《周易新本古意》为世界上第一部辩证法理论的军事著作,可见其军事才能的出色。薛仁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能让敌人在未开战之时就下马跪拜的将军,他打败过铁勒等诸多外族侵略,是我国的对外的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不该忘记的战神。

3、冉闵

冉闵逞勇残杀,立国三年,死人无数,失败是必然的。但是,他的野蛮行动反映着汉族对羯族匈奴族野蛮统治的反抗情绪,所以他的被杀,获得汉族人的同情。慕容隽致祭赠諡,正是害怕汉族人给予冉闵的同情心。


秦汉魏晋从来没有亡国后自杀的大臣,因亡国而自杀,是从冉闵的魏国开始的,这也说明汉族与非汉族间斗争的极端尖锐。

至于冉闵以区区之力驰骋中原,而东晋又只作壁上观,是以亡不旋踵,只成为历史上的悲剧而已。

2、李存孝

勇猛无敌,没有人是他的对手,连武功天下第二的“铁枪”王彦章在他手下都过不了几个回合,排第三的高思继就更不用说了,在李存孝大战10员武将后,而且是重感冒的情况下,几回合就生擒了高思继。


这个应该也很好认,活脱一个李元霸,他俩都属于那种“恨天无把,恨地无环”的人。李元霸在隋唐好汉中是神一般的存在,轻易打败排第二的宇文成都,三锤打走排第三裴元庆。而且两人的武器重量都很像,李存孝用的禹王槊,重800斤;李元霸的擂鼓瓮金锤,也是800斤。虽然是假的(人受得了马也受不了),但能看出两人的相同之处。

1、项羽

秦末时期力能扛鼎的人也只有他一个,力气是独当一面的。史书上记载过他使长戟,野史上说羽哥用的是一把陨石做的长戟,叫“鬼神”,长一丈二尺九寸,重129斤,杆就有碗口那么粗,羽哥拿这玩意用单手!


可以想象一下,他在战场是一抡,就扫倒一片,马下单挑基本上是无敌了。

此人是单挑的祖宗。刚起兵那会,名声不大,巨鹿一战,生擒王离(灭楚之王剪的孙子),击杀蘇角(处于混战中的单挑),九战九胜,每战必亲冲秦军中军,把个百战章邯打得失魂落魄一般,见到他的影子必弃全军而走,遂一战而定天下。

(本文系“刀墓手札工作室”精品原创,全网20亿次阅读的优质文史自媒体)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dbe36709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49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