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必看十部电影(最伟大的动画电影)

发布日期:2024-12-22 08:35:58     作者:胗忄昔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eaj173276.html     违规举报
《千与千寻》:多重主题的复调叙事 此岸彼岸的守望追寻


所有的生命都是孤独的,那是人生在世最纯粹的感觉。世事行如流水,浮生皆为清梦。匆忙的人生旅程里,天下苍生来来往往,全部的人生都是泪如雨下的逆行苦旅,所有人都在人生的此岸寻找,在未知的彼岸奔逃,因为爱与成长。——题记

据说,最好的影评都不谈剧情。

《千与千寻》是吉卜力工作室2001年出品的扛鼎之作。作为日本历史票房冠军,宫崎骏执导的《千与千寻》是唯一同时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与柏林金熊奖的动画长片。时隔十八年,《千与千寻》终于在中国上映。积攒了十八年,才有勇气写点粗浅的感想,以致敬这部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动画电影。


《千与千寻》,这部汇集了无限想象力与多元意象的电影,用最通俗又最抽象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温情玄幻的故事。宫崎骏用瑰丽的想象建构了一个虚空的神隐镜像,将成长、爱情、坚守初心等主题,根植于柔情的叙事和美好人性,完成了我们从少年到成年的人格启蒙。


一、梦与非梦的时空故事

宫崎骏讲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讲述人类如何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保持初心,用10岁少女千寻的冒险历程,给予成人社会的信心。千寻坚定无畏、诚实勇敢的抗争感动了所有人。这个故事不只属于孩子,更属于所有成年人,提示我们不要忘记初心,回归向善求真的本能。


梦中的小镇看似虚无缥缈,却是现实的真实映照。它启示我们:任何世界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不同的是,有人臣服于规则的驯化而迷失自我,而有人则始终坚守本心有底线地活着。双胞胎汤婆婆和钱婆婆如同硬币双面隐喻世界通行的法则,在善恶有报与价值交换的规制下,沉沦与坚守便是人生底线的两端。第一个故事的主题是想告诉我们,所有人都曾经是孩子,而那种向善求真的初心无须刻意去追寻,只要回望自己的来路即可复得。


另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10岁少女告别童年的历程。这个故事以冒险为梦境,通过千寻脑海中自己构建出来的神秘小镇,臆想了一个并不存在的童年回忆。通过潜意识的幻化,千寻完成了对过往童年时光的华丽悼念,将不愿长大的执念无限放大,用终将逝去的过往告诉世人:人生根本无法回头,因为时间这趟永远没有归程的列车,总是一如既往永不停息地驶向未来。

二、或明或暗的多维叙事

或许没有任何一部电影的主题比《千与千寻》更纷繁芜杂。在或明或暗的耦合维度里,宫崎骏为我们建构了多重隐喻的复调叙事,以神隐的魔幻与想象的能指,全方位展示了电影在人性、社会、心理层面的多维意义。


宫崎骏亲笔题字

第一重情怀,就是对人性初心坚守的颂扬。宫崎骏在悲观的基调里,坚守童年美好的人生底色,用成年人欲望的放纵来折射童年天真初心的美好。“记住名字”和“不要回头”深刻地阐释了人生不能迷失自我、要勇敢前行的奋斗情怀。


第二层隐喻,是对身为资本主义的日本社会法则的人性追寻。阶层固化、物欲横流的日本,某种程度上折射着商业社会游戏规则的冷血本质,金钱至上和丧文化深度溶蚀在日本偏向保守的东方文化与人性氛围中。不坚守规则和努力工作就会被变成主流视野之外的透明人,《千与千寻》将资本对人性的压榨与吞噬展现地淋漓尽致。


第三层视野,是对日本从经济繁荣到泡沫破裂并沦为美国附庸的痛心回首。美国的人为绑架是日本经济失血的根源,让日本沉沦在盲目扩张、挥霍无度的自以为是里,牺牲了青年一代的未来发展机遇。宫崎骏将希望投射到青年一代,希望他们能坚守初心,努力工作,找回自我。

三、多元主题的交叉叙事

宫崎骏用内蕴丰富的意象讲述了一个意味深长、含义丰富的故事。几乎所有的主题都能折射他一直关心的母题,所有的意象都基于隐喻的潜意识投射,让理解的人有其自我层面的理解,让不能理解的人在简单的故事层面理解其想传达的深层意蕴。


成长和告别、回望与坚守是电影最想阐释的主题。千寻克服恐惧救回父母、救白龙都是一种成长。不工作就变成动物则隐喻了劳动才是生存手段的主题,而汤屋的性喻指则是对纸醉金迷的日本社会空虚腐化生活的警示。童年的消逝如同永远无法停止的列车,可唯有回望曾经走过的来路,记得曾经的自我(名字),才会在人生的未知旅程中走得更坚定有力。


爱情是电影另外一个显明的主题。白龙与千寻的爱情始于当年琥珀川在千寻落水时的施救,而名字的剥夺与复得,则深刻地隐喻爱情的迷失与回归。无脸男的存在以暗恋千寻的暗线形式,向我们展示了爱情的悲情与伟大。而影片更深层的内涵,是想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或许都是无脸男,真正的爱情极其匮乏,可遇不可求,因此显得更加珍贵。


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和解是宫崎骏试图探寻的另一主题。白龙原是名为琥珀川的河神,却因为人类对河流的开发填埋失去生存之所。某种意义上,白龙已死并迷失为异世界的存在,而千寻的出现则帮其找回了自我。环保的主题从腐烂神在汤屋洗澡的内容很容易获悉,满身污垢的腐烂神吐出了无数人类制造的垃圾之后回归为纯净的河神,宫崎骏让静默的山川河流回答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和解,既承载了对现代工业对自然环境破坏的隐忧,又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四、爱与暗恋的深度表达

白龙与无脸男的角色,分别隐喻爱情的两种形式。对无脸男而言,千寻是这个世界唯一对其有所回应的人。千寻如暗夜里的一束光,温暖了无脸男的整个人生。无脸男是爱情迷失的代言,他的爱情观认为爱只需要付出全部,可是这种付出却错了对象和方向。白龙和千寻则是真正爱的人。爱是双方的,一厢情愿不是爱情。爱需要遇到对的人,双方感情的产生有共同的经历和积淀,彼此牵挂并随时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这才是爱情应有的样子。《千与千寻》展示给我们的最终的悲情在于:嘱咐千寻不要回头的白龙和留在钱婆婆身边的无脸男都没有陪在千寻的身边。或许,宫崎骏只是想告诉我们,与最爱的人相濡以沫,与次爱的人相忘于江湖,可是,我们总是分不清哪是最爱,哪是次爱,哪是次次爱……


五、情感治愈系的温暖之光

《千与千寻》影射了很多简单的道理,闪烁着情感治愈系的温暖之光。


历经磨难的千寻接过白龙的饭团狼吞虎咽之时潸然泪下,疲倦的老鼠(巨婴)和小鸟(鹰)安睡在千寻的腿上,钱婆婆送给千寻的闪亮的紫色扎头绳,白龙对千寻不能回头看的叮嘱……大量动人的细节都闪烁着温情的光芒。

因为对欲望的放纵,成人随时有变成猪的可能。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都时刻提醒我们在后人类时代过度释放欲望的风险。只有克制欲望,才能永记初心。世人皆孤独,在无边的孤独面前,所有人都是无脸男。在他者导向的欲望社会里,我们不能过度卑微和讨好他人,以致失去自我。


每个人都曾渴望特立独行、坚守自我,可庸俗的社会却最终将我们变成规则拘囿之下最讨厌的人。我们日复一日地工作,完全忘记了生命应有的意义,那些曾经的梦想与远方,都已无法“诗意地栖居”在灵魂深处。最终,我们都活成了记忆中面目全非的人,那些曾经的梦想,那些身边的人、事、物,那些原本想要活成的样子,都已随风而逝。或许,这才是影片结尾主题曲响起时无数成年人哭泣的原因。


六、恢弘壮阔的现实隐喻,奇幻瑰丽的回归之旅

《千与千寻》的成人秘密或许很多人都没懂。它是一首告别童年、关于成长记忆的青春骊歌,是一则事关集体记忆的家国寓言,更是一部追索生命初心和人性未来的梦境哲思。整个故事既是千寻对自我成长的焦虑投射,是其迷失自我到最终回归的梦境展示,也是探寻日本社会迷失的国家寓言,更是以人类集体记忆之名,对过去与未来联结的生命终极价值的深度追寻。


七、东方神韵的铺陈与生命意义的追寻

生命能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与人间不同的灵异世界是何种景象?宫崎骏并没有将灵异世界展示地阴森恐怖,反而构筑了一个琳琅满目、极致瑰丽的东方盛境。在魑魅魍魉横行的灵界社会,日本特有的鬼文化充分折射着天才导演无与伦比的符号驾驭能力,以独具特色的符号体系,构筑了故事特有的演绎方式和叙事张力,深度诠释着博大精深的价值追寻。

宫崎骏向我们展示了奇幻瑰丽的东方神韵,文字、建筑、花瓶、服饰的风格和谐统一,在光怪陆离与极致简单的组合叙事中,浓烈地呈现了导演的情感赋予与艺术情怀。那油屋,那电车,那空旷的车厢,那无脸男,那胖宝宝……质朴的手绘风格最大化地体现着艺术对现实的再造,将所有人带入一个从未涉足又亲切熟悉的梦境天堂。


人如何在俗世中保持初心?万物之灵的人类或许是欲望最多的生物,因此便有着最为极致的痛苦体验。《千与千寻》让我们看透内心深处的原始欲望,让日渐污浊的凡心得以澄澈,警示自诩聪明的人类若不能坚守欲望的底线,最终只能沦为及时行乐的庸俗肉身。

名字作为生而为人的表征,是个体概念化自我和社会化生存的明证。被剥夺名字的千寻始终没有遗忘自己,而长久处于麻木困境的白龙已经无法记得自己。生活如同奔流的长河,不能因为太多的污染就丧失掉应有的纯真,唯有记得名字(自我),人生的存在意义才得以彰显。


如同硬币的两面,钱婆婆和汤婆婆代表两种人生。一个拘囿于金钱和魔法,一个安居在恬静的乡村。二者如同人性的两端,并不能简单地用善良与邪恶进行对立划分。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这两种人性的成分,时而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善良和道德法则,时而又淡泊宁静,在俗世中善良守真。

唯有欲望的克制能让人获得幸福。宫崎骏告诉我们:因为千寻,大家都变得更美好了,而千寻背后承载的,则是对欲望的克制。千寻的父母因为贪吃变成了猪;无脸男因为空虚寂寞忘记了善良,变成了四处吃人的怪物;汤婆婆因为对金钱的贪婪,只在对待自己宝宝时才展示她的温柔;白龙忘记了自己的名字而沦为汤婆婆的傀儡。千寻没有忘记初心、善良和名字,终于让自己救回父母、帮白龙找回名字、让无脸男找到平静、让宝宝回归纯真、让锅炉爷爷、小玲及各种妖怪们变得乐于助人。


我们都是孤独的行者,后人类社会的来临加速了这种孤独和恐惧。水泥森林与高科技构筑的梦幻城市里,人类在虚空的荒原中追寻认同和精神皈依。我们如此强烈地渴望被爱,又如此绝望地发现自己并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超级快速流变的碎片化时代,物质超越一切控制了人类的情感,身处这个时代的人类,在孤独失落的垮掉情怀里,更容易忽然就哭得一塌糊涂,只因为发现人生原来如此的孤独和无意义……


坚守初心不要迷失的回响弥漫在整部影片。生命的电车一直向前,铁轨的尽头无限延展。人生就像一列从母体脱离驶向坟墓的单程车,沿途有无尽的风景和人,一路行色匆匆,风景和人不断消失。人生至味是孤独,生命尽头是虚无。成人社会的规则都是具象与显性的,而孤独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专属。所有的生存和离开都是莫名的,我们总是莫名的活着,又莫名的离开,花、人、风、城市莫不如斯。


毕加索说他画了一辈子画,到最后才画的像个孩子,而灵魂深处的流浪就是这种自带循环属性的回归,我们始终在永远无法回头的时光中徘徊,而一切的一切,不过是一直在回应永恒的苏格拉底之问:你来自哪里,又去向何方?世上万般,唯有纯真最是动人。在宫崎骏看来,至纯至真的人性才是对抗人生悲苦的终极武器,是它指引我们一路坚定地走向未知的未来。


人生何处是起点与终点,或许千寻的梦幻之旅告诉了我们答案。布满苔藓的石像静默地矗立在洞口,隧道深处联通神界与人界。千寻的整个历险过程仿佛或者就是一场梦,但每一步都是从起点到终点的丈量。每个人都会走这样的路途,我们无法说清它何时开始,也不知道它的终点何在,只需要勇敢无畏地走下去,一路向前,一路随风,热泪盈眶……让我们泪流满面的何止是无法回头的童年。宫崎骏让我们明白:爱是克制、爱是放手、爱是陪伴;现实与梦境中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坏人;永远不要忘记初心、走好人生长路;童话是写给所有成人的回忆和梦想;人生的旅程就是不断成长,长大之后,归来还是少年,可谁又能真的还是少年。感谢宫崎骏,一部足够伟大的电影。群山寂然不语,河水静流无声,路人皆有姓名。那个夏天,永远都在。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和我一样在现实中挣扎却从未放弃理想的我们!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eaj17327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30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