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和朱允炆削藩有什么不同(建文帝朱允炆如果不削藩)

发布日期:2025-01-22 04:23:58     作者:半身殘廢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eja168548.html     违规举报


如果建文帝朱允炆削藩的方法不那么霸道,燕王朱棣是不会反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建文帝的削藩应该称之为废藩,是要把藩王往死里逼的。

建文帝这么狠,燕王朱棣这种人又怎么可能坐以待毙,自然是反抗了。

下面宋安之来给大家具体说说。

一、建文帝朱允炆的霸道削藩

建文帝朱允炆这个历史上留下仁厚好名声的皇帝其实一点也不厚道。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之初,甚至在明太祖驾崩没几个月的洪武三十一年七月还没有改元建文时候,就急匆匆的开始削藩。

至建文元年,连废周、齐、湘、代、岷五位王爷,皆是废为庶人,不是将其徒迁偏远地方,就是软禁在京师南京或其封地之内。

其中湘王朱柏甚至被逼的举家自焚而死。

明太祖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之初不到一年,就连废五王为庶人,并且不是让他们和流放罪犯一般徒迁偏远地区就是将其软禁,因此逼死了一个湘王。

照这样的速度下去,一年废五个王爷,建文登基只需要五年就可以将这些藩王都收拾了。


二、燕王朱棣的反应

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手段霸道至极。

当时藩王可谓是人心惶惶,尤其是当时的诸王之长又在边境拥有赫赫战功的朱棣更加危险了。

为什么朱棣是诸王之长了,因为他上面的大哥太子朱标死于洪武二十五年,二哥秦王死于洪武二十八年,三哥晋王死于洪武三十一年,到了建文年间朱棣就成为实际上的诸王之长了。

燕王朱棣面对建文帝霸道的削藩方式。

其实是一忍再忍,下面来具体说说。

建文元年三月,建文帝就开始布局针对朱棣了,派都督宋忠、徐凯、耿献帅兵三万屯开平、临清、山海关,调北平、永清二卫军队于彰德、顺德,隐隐有包围架空燕王朱棣的意思。

建文元年四月,以太祖小祥为理由,招呼燕王朱棣的三个儿子朱高炽和朱高煦还有朱高燧入京师南京。(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其实就是人质之意,就这样燕王还不是乖乖的送人。

后来朱棣采取了一个笨拙的方法试探建文帝,以自己病重的理由,乞求三个儿子归来。齐泰不同意,认为要一直扣着。黄子澄的想法比较高尚说: “不若遣归,示彼不疑,乃可袭而取也”。建文帝竟然同意了,就这样放回来燕王朱棣的三个儿子。

建文元年六月,燕山护卫百户倪谅上变,告燕王的属下有不轨行为,于是被抓入南京杀头了事,有杀鸡给猴看的意思。

后来下诏责怪燕王朱棣,朱棣开始佯狂称疾,走呼市中,夺酒食,语多妄乱,或卧土壤,弥日不苏。官员来看望,朱棣竟然盛夏围炉说太冷了。

燕王府内长史葛诚后来密告朝廷:“燕王本无恙,公等勿懈”。使朱棣的装疯卖傻被识破,朝廷下令逮捕朱棣。

燕王旧部张信就是负责逮捕的人之一,在他的内应之下,朱棣才反败为胜最后夺取北平的控制权。

可见朝廷很早就针对燕王朱棣了,甚至慢慢将其大本营北平都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

面对朝廷的架空之势,朱棣可谓是忍气吞声,先是派三个儿子入京当人质想稳住朝廷。后来装病重,使三个儿子被放回。最后还装疯卖傻,朝廷要逮捕他以后,才想着赌一把,开始造反。

可见建文帝削藩这么狠,朱棣也是一再忍让,最后忍无可忍才有了反心,开始造反。


三、建文帝与朱棣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建文帝虽然是失败者,但是敢对天下藩王这般肆无忌惮,说明还是有一定底气所在的。

建文帝的底气他是天下之主,拥有正统名分。更拥有明太祖给他留下的中央朝廷可直接调遣的数十万大军,这对于燕王朱棣可是拥有着碾压性的优势。

而朱棣一再忍让,其实也不是因为忠心耿耿。

而是忌惮建文帝碾压性的实力。

不过历史总是戏剧化的。

靖难之役最后竟然是燕王朱棣爆冷门胜利了。

所以今天有很多人认为朱棣造反是蓄谋已久的。

更是认为建文帝不削藩,朱棣还会起兵造反的。

其实并非如此,虽然朱棣有野心,可是中央朝廷所拥有的实力也是让他绝望的,压根不想反抗。(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所以即使他面对建文帝霸道的削藩,也是一忍再忍才造反的。

如果建文帝不削藩,中央朝廷实力依旧巨大,还没有破绽露出,也不会因为霸道削藩而使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还有诸王人人自危,使燕王朱棣拥有了支持者。那么燕王朱棣荣华富贵可保,而且造反一点胜算都没有,干嘛要造反。

甚至建文帝软性削藩,朱棣都不一定会造反。

因为软性削藩一般是推恩令那样老子基业几个儿子平分或者是朱棣削藩时用经济特权换取军事特权一般,这样一来身边人利益没有受到影响,甚至有可能会有新的利益,朱棣拿什么造反呢?


谢谢观看,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eja16854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44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