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群不太适合吃粽子(这几种人不能吃粽子)

发布日期:2024-12-22 02:16:52     作者:填海以泪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enh437413.html     违规举报

在这不平凡的一年

成年人都会铭记住2020年

岐黄学社学友会依然提醒大家

勤洗手,少聚集,戴口罩~

眼看明天就是端午节了,避免不了吃粽子。有的人却不能吃,你知道吗?今天会给大家分享学习~在这里呢,也提前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甜甜黏黏,粽子虽然好吃,不是所有人都适宜吃粽子,那哪些不适合吃粽子呢?

糖尿病患者

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通常人们吃的时候还要加糖拌和,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

胃、肠道病患者

粽子的主料是糯米,不易消化,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会在胃里停留很长时间,刺激胃酸分泌,容易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旧病复发。

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心血管病患者

肉粽和猪油豆沙粽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老人和儿童

粽子多用糯米制成,黏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如果一定要吃尽量选择小粽子,尤其是含有粗粮、薯类的粽子、不加油不加肉的粽子,吃时要细嚼慢咽,便于消化。


除了以上人群不能吃粽子,当我们买粽子的时候,也要注意以下问题。

露馅的粽子不要买

露馅的粽子一般都不新鲜,合格的粽子应粽角端正,扎线松紧适当,无明显露角,粽体无外漏。

另外,粽子保质期很短,应注意少量购买,或现吃现买,购买后尽快食用,使用前要彻底加热煮透。

吃粽子也要注意这几点~

早饭夜宵不宜吃

粽子是糯米做的,本就不易消化,一大早吃粽子,糯米停留在胃里的时间更长,会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有慢性胃病、胃溃疡的人发病。

临睡前也不能把粽子当宵夜,否则晚上留在肚子里不易消化。

不能一次吃太多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不易消化,如果一次吃的太多,容易引起腹胀等不适感觉。

一般来说,成年人一天以吃1~2个(不超过250克)为宜。

不和寒性瓜果同吃

吃粽子时可搭配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帮助肠胃蠕动,避免消化不良。

但不要与寒性瓜果类一起食用,比如西瓜、生西红柿等,以免引起腹胀、腹痛或腹泻。

不要空腹吃

如早晨空腹吃粽子,由于难消化的糯米等在胃里停留时间较长,会刺激胃酸分泌过多,易出现“烧心”或“泛酸”等症状。

尤其是原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还可能导致旧病复发。

不宜凉着吃

  粽子最好不要凉着吃,吃前要加热。

一是因为糯米和粽子馅都是容易变质的食物,加热不充分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

二是因为变凉的粽子过油、过粘,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不能同时喝冷饮

  吃粽子的时候可搭配一些用丝瓜、紫菜、海带、豆腐等为主料的热汤,有利降低粽子的滑腻感,并能均衡营养。

但不要同时喝冷饮,因喝冷的汤水会使糯米发硬凝固,容易引起腹部滞胀难受。

最好不要当夜宵

特别是肉粽和猪油豆沙粽等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睡前食用会加重胃肠负担,易引起消化不良,还影响人正常睡眠。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enh43741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87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