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南巡准备工作(为确保乾隆的人身安全)

发布日期:2025-01-22 05:09:41     作者:对你迷恋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flk253856.html     违规举报

清代十二个皇帝中,只有康熙和乾隆两人曾有南巡的记录且都为六次。自乾隆以后,再也没有皇帝南巡,一方面是乾隆定下祖制:后世皇帝不得南巡;二是南巡是建立在国力的基础上,后世皇帝即便想南巡,恐怕也是力不从心。


康熙六次南巡总体来说花费不大,乾隆则不同,每次南巡都是声势浩大花费无算,据统计六次南巡仅是户部拨款就多达数千万两,间接花费则多达数亿两。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出巡旅游次数最多最频的帝王。据统计乾隆出巡次数为:南巡六次、巡游热河避暑山庄五十二次、巡幸并拜谒东西陵及关外三陵共六十六次,东巡泰山与曲阜八次、巡游中州嵩山一次、巡游五台山六次,并多次巡游盘山,累计出巡活动共一百五十余次,年均两次以上。

乾隆的这些出巡活动中,以南巡场面最大影响也最深。他先后六次南下江苏、浙江的扬州、苏州、杭州等地,进行巡视。乾隆本人在《御制南巡记》中说:“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一曰南巡。”


由此可见,乾隆将南巡作为他一生中除西北用兵以外的另一项重大政绩。所谓的“西师”是用军事手段镇压叛乱分裂活动,以巩固边疆维护民族统一。而南巡则是用怀柔手段,消弭江南士商的敌视,通过笼络、加恩,达到促进社会发展与安定的目的。

乾隆南巡功过这里不想多加讨论,这里主要来介绍乾隆南巡之前朝廷要做哪些准备,地方官员又要如何接驾?从这两个方面大致可以看出乾隆南巡声势之浩大及花费之浩繁。

一、随行人数及准备工作

乾隆每次南巡,随行的人员有皇室成员、王公大臣、章京侍卫官员、拜阿唐兵丁等,这些人加在一起共有2500人左右。每次南巡日期确定后,各部门就会在前一年进行精心而周密地筹划备办。


按例,南巡的前一年要钦定一位亲王总理行营事务,派出向导统领及地方官员详尽勘察沿途道路,修桥铺路,修葺行宫。

凡是行宫、名胜、营盘、地名、行程里数,均要绘图呈送乾隆。此外,军机处、内阁等部门还要认真筹备南巡队伍,每到一地,例需进呈方舆图说和古迹单,详细载明历史沿革、地理位置、人文风俗、古人题咏以及本朝事迹等项事宜,以便乾隆每到一地能察知历史沿革、山川风物、民风教化的状况和态势。

在行程安排上,乾隆南巡也是有严格制度的。南巡队伍每天的行程,要按古礼,即“古者吉行五十里”,陆路大约每日行五六十里,水路可走八九十里。从京师到杭州往返五千余里,共分为四十站,设行宫三十处。没有建行宫的地方,则搭黄布城和蒙古包帐房住宿。


南巡途中凡遇州县交界处,地方官员要建木牌坊,写明交界处两边地名。凡经过道路,皆泼水清尘,石桥石道黄埔铺垫,水路码头铺设地毯。此外,乾隆南巡虽不带卤簿随性,但每天早晚时分,仍要奏乐鸣鼓,以示威仪。

二、南巡警备措施

皇帝出行是天字第一号工程,没有什么比皇帝的人身安全更加重要。凡南巡之前,都要在八旗最精锐的部队中挑选兵丁作为护卫。出行之时銮舆周围铜墙铁壁,警卫森严。

乾隆出行之前,兵部及地方大员早已率领兵丁在途中稽查清道,地方衙门的捕快备带锁链等戒具,对那些冒昧投词,请求面君、呈送诗文等等者,一律以“冲撞仪仗”之罪名缉拿。


如果是走水路,为了避免御舟堵塞,往往在头一年冬天即要提前赶运漕粮船、盐船,且御舟行经之时,所有船只提前回避。

南巡的船队规模庞大,前后相连共有一千多艘船,好一副皇家气派。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乾清门侍卫等所乘船只在前行驶,御舟、军机处、侍卫处、内阁及兵部官员等船只随后,最后面的还有随行的轿舆和乐器等船只。此外,岸上会有地方官率领兵丁沿河行走,以备随时差遣。

乾隆皇帝的御舟名为“安福舻”、“翔凤艇”,这两艘御舟要动用三千六百名纤夫,分作六班。沿河两岸之内,凡支流河汊、桥头村口,都要安设围站,派有兵丁守护。


每次南巡时,正值春耕时节,沿途凡有耕耘灌溉等农事活动不予禁止。但銮驾经过时,全体男子一律要回避,女子可以听之。

乾隆南巡所经之初,地方官要放下所有政务,在三十里以外穿着朝服前来接驾。至于民人那些有威望的耆老、生监,则要在空旷处排列跪伏在地接驾,八十岁以上的老翁、老妇,则要穿官府赏给的黄绢外褂跪接銮驾。

乾隆一生的六次南巡,每次的历时长、人员多,且声势浩大。这就势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给国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给地方上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乾隆嘴上尽管说南巡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功绩之一,可是心里也明白,南巡的负面影响更大,好在乾隆所处的时代正是大清鼎盛之时,而到了嘉庆以后,即便皇帝想南巡,国家也没有这个经济能力了。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flk25385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59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