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生态文明旅游(生态底色添旅游特色)

发布日期:2025-01-22 02:45:13     作者:敌不过命运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fod513222.html     违规举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编者按:近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公布2022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我国的广西大寨村和重庆荆竹村成功入选加上此前入选的浙江余村和安徽西递村,我国已有4个乡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即日起,本版推出“美丽中国·乡村旅游看生态”系列报道,关注这些乡村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环保生态文明旅游?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环保生态文明旅游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者按:近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公布2022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我国的广西大寨村和重庆荆竹村成功入选。加上此前入选的浙江余村和安徽西递村,我国已有4个乡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即日起,本版推出“美丽中国·乡村旅游看生态”系列报道,关注这些乡村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清晨,鸟鸣声声脆耳,炊烟袅袅升起。仙女山上,一座村庄苏醒了。这就是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街道荆竹村。

怪石嶙峋,临崖瞰江,绕过树林掩映处,一道幽深峡谷忽而出现……自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以来,荆竹村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国际游客约5万人次。12月20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公布了2022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荆竹村成功入选。

复育土地,让乡村旅游还原生态底色

穿过林间小路,落叶在脚下铺成绵软的“地毯”。路过一片石林,荆竹村村民杨小波面带自豪:“看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只有喀斯特地貌才有。”再往前走,群山之间开了一道口子,眼前豁然开朗,翠绿的乌江从山底蜿蜒而过,远处云雾缭绕,风景美不胜收。

海拔1300米,森林覆盖率75%,荆竹村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不过,早些年,这里却不为外人所熟知。彼时,仙女山上景区游客数量快速增长,林海、高山草甸、天坑、峡谷等多种类型的自然资源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而距离不远的荆竹村却少有人问津。

“自然风景本来就在,但没有挖掘出来亮点。”仙女山街道办事处主任李鹏程告诉记者。2015年,荆竹村引入文化旅游公司,开始为村庄量身打造旅游项目——归原小镇。

依托原有的自然风貌,该公司文旅负责人范鲁峰开始带领团队复育土地。“刚开始,有部分地块出现了土地板结。”范鲁峰告诉记者,他们种上了格桑花,为土地更新提供充足的养分。

此后,连续两年,团队不在地里耕种,让土地恢复自我更新能力。“如果发生病虫害,我们也采取原始的办法,进行物理防治。”范鲁峰说。不仅如此,团队还请来了重庆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民宿一条街的青年旅舍里,还保留着一棵树。“经过测量,这棵树的直径过大,我们就让这棵树穿过了房子,现在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范鲁峰说。

在进行村庄的整体规划时,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在荆竹村,有一个著名的网红景点——小天坑,这也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独特风景。原本,设计团队打算在这里建造一个小剧场,可是范鲁峰和同事们发现,坑底四季常绿的水芹菜,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物种,“稍微有外力干预,就会造成破坏。”范鲁峰紧急叫停了剧场的建设。现在,小天坑保留着最初的样子,由绿色植物装点的坑底,也吸引着更多游客前来打卡。

“我们希望把每一棵树都保留下来,最大程度地呈现这个村庄的美。”范鲁峰说,民宿、餐厅、图书馆,都是利用村民旧居改造而成,“不搞大拆大建,保持原汁原味,要让乡村旅游还原生态底色。”

推进人居环境改造,发展绿色产业

知名度提高了,人气旺了。但是新的问题摆在了荆竹村面前——污水和垃圾怎么处理?

“旅游人次的增加,也必然带来污水和生活垃圾的问题。”范鲁峰说,原有的污水处理网无法承载现在的旅游负荷。

在仙女山街道的支持下,荆竹村开始了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为提升排污管的容纳能力,范鲁峰和团队实地勘测排污管线的走向,最大程度减少动工对生态造成的破坏。同时,由于喀斯特地貌天然缺水,而面对日益增多的游客,荆竹村也对水网进行改造,确保饮水更安全、更稳定。

另一边,荆竹村党支部书记谌菊也带领大伙儿进行村居环境改造。“我们对村域沟渠、河流进行定期的垃圾清理,并且在村规民约中制定环境保护方案和制度,完善环保设施。” 谌菊告诉记者。不仅如此,仙女山街道还在林地内设置人工鸟巢和投食点,吸引鸟类栖息。

村民们的环保意识也日渐提高。主动捡拾垃圾、劝导不文明不环保的行为、开展人居环境评比……村民自愿组成了志愿者队伍,维护村里的生态环境。“村子美了,日子才能更红火。”村民冉光杨笑着说。

村里应该发展什么产业?这也要经过精挑细选。“不能造成污染,更要和乡村旅游发展相契合。”李鹏程说。最后,荆竹村瞄准了高山绿色水果产业。

“种了水果,发展采摘园,游客多了,咱们生意也就好了。”杨小波直乐呵。可是,怎么种水果,也是个难题。为此,重庆市派来了科技特派员。

作为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研究员,胡蕾来到荆竹村,带着大伙尝试一些新技术。“产生病虫害,就需要打农药,为了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的干预,就要想更多办法。”在高山水果示范基地,胡蕾对水果实行“避雨栽培”,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胡蕾指导的采摘园里,还藏着许多环保“小心思”,“这里使用农家肥,降低养殖对生态的影响,那里有地膜覆盖,减少雨水冲刷带来的面源污染……”好的种植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也提升了水果的口感。“每季的水果一出来,游客来尝一尝就都下了单,有时候都抢不到!”胡蕾说。

近年来,武隆区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改造工程,积极打造环境优美的人居环境精品村项目。“以屋面整治、景观打造、产业发展、产业展示等为主要建设内容,突出人居环境与产业、乡村文化相结合,从而让美好的生态吸引更多人走进乡村。”李鹏程说。

打造自然科普平台,感受乡村文化

一把豌豆尖下锅,蒜香四溢,揭开锅盖,里面的土鸡汤正“咕嘟咕嘟”地冒着泡。厨房里,切菜声、传菜声乒乒乓乓一阵响。见客人到齐,随着一声“开饭咯!”武隆当地特色农家菜摆上了桌。

在荆竹村,当地村民也捧起了旅游的饭碗。2015年,村里开始打造乡村旅游项目后,杨小波瞅准时机,不久便返乡创业,开起了农家乐。如今,随着荆竹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杨小波心里更是乐开了花,“30多间客房,少说也要提前半个月预订。”

亲子游、研学教育、非遗体验……越来越多的孩子也来到荆竹村,开展自然和文化的学习。“我们引入了皮影戏、手工蜡染展示、手工竹编等文化体验项目,让孩子们在这里感受乡村文化。”文化项目工作人员冯鑫告诉记者。

“按照规划,这里将成为种子基地。”范鲁峰指着正在建设的玻璃房说,在未来,这里将为青少年自然科普提供平台,让孩子们能够近距离感受植物的生长过程。此外,荆竹村打造的新型田园艺术农业项目,让孩子们也可以亲手耕种,在体验农耕文明的同时了解自然规律,“让更多孩子亲近自然,也能爱护自然。”范鲁峰说。

从农事研学学习农耕文化,到非遗项目进行现场展示和体验,荆竹村的生态旅游项目覆盖了各个年龄群体。乡村生态与文化的乐章在这里交织。

“我们希望每个年龄段的人来到这里都能感受到生态的美。”李鹏程说,“接下来,我们将组织志愿者、游客参与气候变化保护小讲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和尾气减排等活动,让乡村旅游发展和生态保护共同推进。”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26日 14 版)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fod51322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0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