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怕鹅(为何动物都怕鹅)

发布日期:2024-12-22 11:46:15     作者:初夏爱难散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frd101971.html     违规举报

春节回乡怕什么?也许可怕的不是催婚的亲戚,而是村口的大鹅


大鹅追人

相信有不少人的童年阴影是一只凶猛的鹅,俗话说,没被大鹅追逐过的童年不是完整的童年。其实不光是人害怕鹅,很多动物都害怕,如果村里的狗会说话,它们一定会控诉大鹅的罪行


大鹅和狗狗的追逐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动物害怕大鹅?甚至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叫做有鹅的地方就会有蛇。蛇这样的冷血动物都害怕它,大鹅究竟有怎样的秘密武器?说到底,大家不要被大鹅憨态可掬的外表骗了,大鹅的真实面貌超出你的想象!鹅是什么?它是鸟类的一种,鸟类是什么来历?人家祖上是恐龙


凶猛的恐龙

凶猛的大鹅

如果去网上搜索大鹅的相关信息,就会出现很多有趣的视频,比如动物园用大鹅投喂老虎,结果老虎被大鹅追着跑;再比如,大鹅暴打大黄狗等等。总之这种生物留给大家的影响只有两种,好吃(味道上)和好斗(性格上)!


好斗的大鹅

大鹅在生物学上叫做家鹅,属于雁形目鸭科下的雁亚科,中国的家鹅是鸿雁驯化而来的,欧洲的家鹅是灰雁驯化而来的,也就是说鹅是大雁。大雁是一种候鸟,经常飞跃大半个地球去寻找繁殖地点,这就让大雁拥有发达的胸肌、强有力的翅膀以及能够储存脂肪的肝脏。这些特点大鹅也继承了。


大雁向南飞

鸟类没有牙齿,可是大鹅的嘴里却长满了锯齿,一直武装到了舌头。这一配置猛一看认为它是食肉鸟类,其实大鹅是吃素的,并且它食物里90%都是各种植物,只在少数时候会吃点小鱼小虾小螺


浑身都是宝的大雁

大鹅嘴里的锯齿是齿状喙,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将植物切断,而不是用来捕食小动物。但这一套装备也会给大鹅增加战斗力,锯齿会伤害到人类的皮肤,大鹅也并不是单纯地咬,它还会拧,所以人会感受到疼痛


人仰鹅翻,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那为什么黄狗等动物会害怕鹅呢?狗明明是有尖牙的,直接咬大鹅的脖子不就好了?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鹅的胸肌。鹅保留有大雁强壮的胸肌,使得它每挥动一次翅膀能够产生巨大的拍打力,虽然已经被驯化得不会飞翔,可人家的力还在,因此被大鹅拍一下其实是非常疼的


此外,大鹅在攻击的时候会张开自己的翅膀,这让它在别的动物眼里非常大,动物都是欺软怕硬的,看见比自己大的动物,它们就会谨慎对待


排队的大鹅

为什么大鹅一个吃素得这么凶呢?因为大鹅的领地意识非常强,这是雁亚科的一贯作风。大雁的飞行能力很强,可是脚没有抓握能力,因此它们无法飞到树上筑巢,只能将巢穴建筑在地上。凡是进入到自己视线范围内的动物,它们都会驱赶。鹅继承了祖辈的优良传统,给自己划的领地面积很大,谁都可能踩雷区被它追着咬


领地意识非常强的大鹅

祖上的血脉

不要因为鹅的嘴巴是扁就不把人家当鸟,大鹅属于今鸟亚纲,它的祖先是兽脚类恐龙。大鹅嘴里的齿状喙,是远古鸟类没有完全退化牙齿时的残留。这么一看,大鹅的凶猛,是血脉觉醒罢了


群居的大鹅

古生物学家在化石中挖到了一种和大鹅极其相似的恐龙,它是驰龙类的一种。说到驰龙科最著名的当属伶盗龙,又名迅猛龙,是电影侏罗纪系列里的明星恐龙。可千万不要以为驰龙类的恐龙都长伶盗龙那样,它们中的大部分都有羽毛且体型不大,电影为了让恐龙的形象更加贴近于人们印象中的样子,去掉了伶盗龙的羽毛。


伶盗龙模拟图

驰龙科并不是鸟类的直接祖先,但是在演化支上比较靠近,根据出土的化石可以看出,这种驰龙是半水生状态,大小和一只鹅差不多,古生物学家认为它的生活方式和现在的鹅很像。生物学上有一种说法叫做趋同演化,意思是同一生态位的动物会在外形和生活习性上相似


鲸鱼祖先想象图

比如鲸类的祖先是陆地哺乳动物,进入海洋后占据了食物链顶端,身体进化成了鱼的样子。这一类驰龙占据的就是大雁如今的生态位,因此才会有如此相似的模样与身体结构,当然它们不会飞。


除此之外,古生物学家还在南极洲发现了目前最古老的雁形目成员维加鸟,它的脚上已经长出了脚蹼,样子也很像今天的鸭子。这块1992年发现的化石显示,维加鸟生活在白垩纪末期甚至更早之前,它也是目前发现的白垩纪唯一会飞的今鸟亚纲成员


翼龙想象图

当时占据天空的,是翼龙和反鸟亚纲,现代鸟类的祖先大多数都不会飞。大灭绝肃清了翼龙与反鸟类,给现代鸟类的祖先腾出了空间,它们才顺势成为了天空的新主宰


神气的大鹅

维加鸟的发现,表明今鸟亚纲在早期也是有飞行成员的,雁形目很有可能成为最早一支会飞的现代鸟类,这也难怪它们是少数几种可以飞跃喜马拉雅山的鸟类。大鹅作为被驯化的雁形目成员,身体里还留着先辈的血,安逸的人类世界生活并没有消磨它的意志,它依旧延续着祖先的生活习惯。在人类看来这是凶猛的表现,但在它自己心里,这才是它的生活

鹅克蛇

民间有一个说法,养鹅的地方没有蛇。这并不是说明鹅会将蛇吃掉,实际上在家禽里,鸡和鸭会吃蛇,但蛇并不怕鸡鸭,反而会怕吃素的鹅,这是为何呢?


因为大鹅的体型更大,鸡和鸭只能欺负一些小蛇,面对大一点的蛇,它们就不敢造次,因为力量不够。鹅攻击性很强,它会用齿状喙攻击闯入自己领地的蛇,或者用翅膀拍打蛇,这可比鸡鸭的力量大多了,一般的蛇招架不住这一通乱揍。而且鹅喜欢小题大做,它这动静闹起来会引来其他动物的注意,比如猫。鹅可能只是把蛇打疼,猫是能把蛇杀死的


正在游泳的鸭子

还有一点就是,鹅的粪便呈现酸性,蛇爬过去之后,会觉得皮肤难受。这是因为鹅吃的植物特别多,这些植物里面有草酸,经过鹅肠道发酵酸性进一步提高。因此农村喂鹅的时候还会辅助喂一些煤炭渣,帮助鹅调节自身。所以,如果蛇感应到附近有鹅,它就不会主动靠近,毕竟动物都是趋利避害的,蛇没傻到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最后一点就是,蛇在演化支上属于鳞龙类,鹅是恐龙的后代,属于主龙形类。两家有一定的关系但是相隔很远,并且在过去2亿多年的时间,基本上都是主龙压着鳞龙打。鳞龙家族只昙花一现出现过沧龙,而主龙家族龙才辈出,陆地上的恐龙、海里的鱼龙和鳍龙、天空中的翼龙,就连鳄鱼也是这家的。祖先都打了2亿多年,现在收拾一下蛇算什么呢?


鱼龙

鹅和它的亲戚

鹅属于雁亚科,该分支一个有8个属33个物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鹅和各种大雁。大鹅本质上是大雁的亚种,中国家鹅是鸿雁的亚种,欧洲鹅是灰雁的亚种,天鹅和大鹅的关系稍微远一点


鸿雁

雁亚科个个都是暴脾气,尤其是天鹅,很多人都被柴可夫斯基给骗了,认为天鹅是优雅的象征,实际上,天鹅是目前有记录以来伤人最多的鸟类之一,曾经有把人打成脑震荡的历史。天鹅的领地意识比大鹅还要强烈,所以没事儿不要去招惹它,更不要因为《天鹅湖》滤镜想要亲近它,到时候被它打,哭都来不及。


芭蕾舞:天鹅湖

大鹅还有一个亲戚叫加拿大雁,它是黑雁属的成员,体型在雁亚科算中等,但这种雁在北美简直是横着走,就连白头海雕都不放在眼里。因为它很狡诈,在白头海雕攻击它的时候就装死,趁着对方放松警惕,连忙飞向水里。如果白头海雕选择去追它,就会被它拖入水上战场,在水里白头海雕发挥不了自己的优势,反而会被加拿大雁利用体重优势淹在水里,搞得狼狈不堪


加拿大雁

当然,雁亚科也拥有鸟类中最强大的勇气,能够飞跃喜马拉雅山的鸟类中,就有大天鹅和斑头雁,它们克服缺氧、低温、饥饿,挑战世界上最严酷的地方。 而白颊黑雁,它们选择将巢穴建在100多米高的悬崖,幼鸟刚破壳出来没几天,就要从百米悬崖一跃而下,如果不跳就不能跟随父母去地面觅食,最后饿死


白颊黑雁

每一只小白颊黑雁都要经历跳崖,有的直接摔死在山脚下,即使平安落地,还会面临下面守株待兔的掠食者们。可以说从诞生开始,白颊黑雁就要经历九死一生,它们是顽强生命最好的代表


面临生存考验的白颊黑雁幼鸟

雁亚科普遍都有迁徙的习惯,只有夏威夷黑雁是留鸟,它们一生都不会离开夏威夷群岛。根据分子生物学,夏威夷黑雁是加拿大雁迁徙到夏威夷群岛后分化出来的一个物种。因为夏威夷温暖的气候,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迁徙付出的代价会太大,于是这一支进化成了不会迁徙的地栖鸟类,是唯一不迁徙的野生雁类


大雁迁徙

然而因为人类的活动,除了家鹅,雁亚科的成员们都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这支代表鸟类最早飞行的族裔应该有自己在地球上的一席之地,我们希望在未来看见天空中迁徙的大雁群。


天空中迁徙的大雁群

鹅的经济价值

别看大鹅很凶猛,人家可是全身都是宝!不然我们的祖先也不会费老大的进而驯化。 雁亚科的大部分成员都长期生活在寒冷的地带,并且在迁徙的时候,需要飞到8000米左右的高空,所以它们的羽毛具有极好的保暖效果。大鹅不负众望继承了优良传统,它们的绒毛是极好的羽绒服填充材料。


羽绒服填充

鹅的体型远超过其他家禽,人们还培育出了体型硕大的狮头鹅,公鹅体重10~12公斤,母鹅9~10公斤,生长速度快,是食用肉鹅。鹅的肉质劲道,纤维比鸭肉粗,口感极佳,是南方地区深受喜爱的菜肴,广东烧鹅、重庆荣昌卤鹅等都是我国知名菜肴。


正宗狮头鹅

要说鹅唯一不如意的地方就是产蛋量不高,它没办法做到像鸡一样天天产蛋。母鹅一般隔一天产一颗蛋,鹅蛋比一颗鸡蛋加一颗鸭蛋还要重,但是口感比较粗糙,并非人人都爱吃,因此鹅蛋的市场没有鸡蛋大


经常吃鹅蛋补充充足蛋白质

鹅和自己的野生祖先一样,很容易囤积脂肪,囤积的地方是肝脏。有一道世界名菜鹅肝酱,采用的就是鹅的脂肪肝,因为胆固醇很高,并不是健康的食品,老人和有三高的人群最好不要食用


潮汕卤鹅

虽然中国鹅和欧洲鹅不是一个祖先,但是不妨碍它们之间互相杂交。鹅也可以和野外的一些大雁杂交,人类利用这一特性培育出一些新的品种,用来改良家鹅的基因看在鹅这么好吃的份上,我们可以暂时容忍它的好斗。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frd10197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43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