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发展历程简介(第一届世界杯到第三届世界杯)

发布日期:2024-12-22 07:53:47     作者:猪头我爱你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gdr527184.html     违规举报

距离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开幕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目前各参赛球队正在紧密备战世界杯,宝哥也决定开设一个“走进世界杯”的专栏,为大家介绍世界杯发展历史的前世今生,世界杯历史上的著名球星和经典战役,以及本届世界杯参赛球队的介绍,并在世界杯期间对世界杯赛事做出前瞻分析和赛事点评,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关注收藏。先来给大家回顾一下世界杯的发展历程。

第一届世界杯:1930年乌拉圭世界杯,参赛球队13支,冠军乌拉圭。

首届世界杯在南美洲的乌拉圭举行,那时候没有预选赛,所有参赛球队是由国际足联邀请参加的,13支参赛球队按最终比赛成绩排名依次是乌拉圭、阿根廷、美国、南斯拉夫、智利、巴西、法国、罗马尼亚、巴拉圭、秘鲁、比利时、玻利维亚和墨西哥,所以不要嘲笑美国是“足球荒漠”,美国佬可是世界杯13元老球队之一,并且首届世界杯就取得了第三名。


13支参赛球队分成4个小组进行小组赛,最终乌拉圭、阿根廷、美国和南斯拉夫分别取得小组头名,晋级半决赛。在两场半决赛中,乌拉圭和阿根廷分别以6:1的相同比分战胜南斯拉夫和美国队。决赛中,乌拉圭4:2战胜阿根廷,获得首届世界杯冠军,夺得了“雷米特杯”。阿根廷的斯塔比莱在本届世界杯一共打入8球,成为首届世界杯金靴,乌拉圭的佩德罗赛亚以5球获得世界杯银靴。在南美洲举行的世界杯,南美洲球队的优势还是相当明显的。


第二届世界杯:1934年意大利世界杯,参赛球队16支,冠军意大利。

第二届世界杯在欧洲的意大利举行,与首届世界杯不同,此次世界杯16次参赛球队全部是通过本大洲足联举办的预选赛来获得参赛资格,包括东道主意大利在内,意大利也是唯一一支在世界杯历史上需要通过预选赛来获得参赛资格的东道主球队。此外,首届世界杯冠军乌拉圭队因为抗议上届世界杯欧洲球队拒绝乌拉圭的邀请,因此也拒绝参加本届世界杯,乌拉圭也成为世界杯历史上唯一一支没有参加下届世界杯的卫冕冠军球队。


和首届世界杯赛制不同,1934年意大利世界杯没有分组比赛,而是进行了单场淘汰制,所有球队两两一组,决出胜者,90分钟内打平则进行30分钟加时赛,如果还没有分出胜负,则进行重赛(意大利和西班牙就在第二轮中120分钟内1:1战平,重赛意大利1:0战胜西班牙),并没有点球决胜。

半决赛中意大利1:0战胜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当时这还是一个国家)3:1德国,半决赛德国3:2战胜奥地利,决赛意大利通过加时赛2:1战胜捷克斯洛伐克夺得第二届世界杯冠军。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队员在赛前还遭到了死亡威胁,如果他们不能在决赛中获胜夺冠,赛后他们的生命就会受到当时意大利政府的威胁。


捷克斯洛伐克的内耶德里在本届世界杯中攻入5球获得世界杯金靴,德国的柯南和意大利的斯奇亚维奥同以4个进球获得世界杯银靴,奥地利的辛德拉尔获得本届世界杯最佳球员。

第三届世界杯:1938年法国世界杯,参赛球队15支,冠军意大利。

第三届世界杯继续在欧洲举行,这次轮到了法国,一共有15支球队参赛,包括东道主法国队和卫冕冠军意大利队自动入围,另外13支球队通过预选赛晋级,这13支球队中有两支日后很少出现在世界杯决赛圈舞台的球队,古巴和荷属东印度(也就是如今的印度尼西亚)。此时二战的阴影已经笼罩了全世界,由于各种原因,英格兰、阿根廷、乌拉圭、西班牙和美国等队都没有参加决赛圈的比赛,而在上届世界杯表现出色的奥地利由于被德国吞并没有参赛。


本届世界杯依然采用了上届世界杯两两对战,胜者进入下一轮的赛制,最终卫冕冠军意大利、巴西、瑞典和匈牙利进入了世界杯四强。在半决赛中意大利2:1战胜巴西,匈牙利5: 1大胜瑞典,进军决赛。最终巴西4:2战胜瑞典获得第三名,意大利4:2战胜匈牙利成为世界杯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卫冕的冠军。


巴西队的莱昂尼达斯在本届世界杯打入8球,获得世界杯金靴,值得一提的是莱昂尼达斯在巴西队和波兰队的比赛中,单场比赛打入4球帮助巴西队6:5战胜波兰,其中有一个进球还是在莱昂尼达斯鞋子掉了之后光脚打进的,从此赢得了“赤脚大仙”的称号。

在第三届世界杯结束后的第二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世界形势已经不适合继续举行世界杯这样的体育赛事,世界杯赛事就此中断。前三届世界杯称得上是世界杯发展历史上的起源和开端,无论是参赛球队的确定还是比赛赛制,这三届世界杯都各不相同,还在不断摸索阶段,而那时的世界杯影响力也远远达不到现在的程度。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50在巴西举办了第四届世界杯,世界杯的发展才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gdr52718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27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