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事迹(一段火红年代的奋斗史)

发布日期:2025-01-22 01:05:36     作者:你若闹心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gnx147610.html     违规举报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

编者按:

作者从红旗渠建设者后人的视角,以“红旗渠三问”即“为什么要”“为什么敢”“为什么能”三个问题为主线,详细梳理了红旗渠从酝酿到决策,从上马到建成的壮阔历史,还原了那个火红年代的时代背景、建设场景、心路历程等细节。

本书跳出林县写林县,选取真实史料,科学缜密地评述这段历史,探寻新中国发展壮大的基因,探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为什么能的秘密,进而对当下中国面临的挑战有所思考。

本书展现了党领导人民追梦圆梦、建设新中国的奋斗历程,既可以作为学习红旗渠精神的通俗读本,也可以为开展红旗渠研学提供有益导读和理论辅导。以下内容节选自《山腰上的中国:红旗渠》一书。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 (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花费十年之功,从山西省平顺县引浊漳河水,在陡峭的太行山上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60年前,物质条件异常艰苦,以一县之力和简陋工具“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不啻创造了一个人间奇迹。即便以现在的眼光看,能够在太行山上建成如此宏伟的工程,也是一件了不起的壮举。

攻坚克难

缺水一度是制约林县发展的最大瓶颈。新中国成立后,全县98.5万亩治耕地中,仅有1.2万亩水浇地。全县550个行政村中,吃水困难的村就水有307个。为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林县县委班子组织研究引漳入林工作。

从1960年2月11日正式开工,到10月1日正式竣工通水,8个月的艰苦鏖战,换来红旗渠总干渠第一期工程顺利完成。10月17日,红旗渠第二期工程全线开工。

此时,国内自然灾害大面积发生,国民经济暂时出现困难。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国实行“百日休整”,各地开展生产自救,所有在建基建项目全部下马停工。红旗渠是继续建设还是下马停工?

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经过深思熟虑,想出了一个颇具智慧的解决思路:整个工程大面上按中央要求停工,让绝大多数的修渠群众下山回家休整,只留下少量精干力量继续攻克不需要太多人手的咽喉工程。这样的话既有效落实了中央“百日休整”的指示精神,又可以从实际工作出发保留住建设火种,不至于使红旗渠中途下马,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青年洞是红旗渠的咽喉工程,是总干渠上最长的引水隧洞,也是整个红旗渠上最艰巨的工程。隧洞从狼牙山中穿过,一边是万丈深渊,一边是悬崖峭壁,中间凿穿坚硬的石英岩,施工难度非常大。在狭窄逼仄的空间里,大家一锤一钎地掘进,每天只能前进三四十厘米。

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和便于通风,青年们在隧洞外壁开凿了五个旁洞,将整个青年洞分成六段,每个旁洞里进行双面施工,可以实现12个工作面同时开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提高洞内掘进效率,青年们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先后创造出了“三角炮”“瓦缸窑炮”“连环炮”“立切炮”“抬炮”等爆破新技术,使每个工作面的日进度由0.3米迅速提高到了2.8米。

经过500多个日夜的攻坚,青年们终于在1961年7月15日凿通了狼牙山隧洞,打通了红旗渠二期工程的重要咽喉。

漫步在蜿蜒的渠岸上,每隔一段就会有个嵌于渠岸的小石碑,上面模糊可辨刻有“××公社××大队承建”字样。这是红旗渠特有的“责任碑”,上面刻的是建设者的名字,既记载建设者的功绩,也界定责任义务。

如果30年某段渠道出了问题,当初谁修建的负责重修。如今60年已过,这种情况似乎从来没有发生过。

红旗渠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建设红旗渠历时近10年,前后有30多万人上山接力修渠,后方还有不计其数的人在默默地全力支援,如此浩大的工程注定是一个人力、物资、技术、管理等诸多要素高度配合、有机整合的综合系统。

党组织始终像吸铁石一样牢牢地凝聚着整个修渠大军的意志力和战斗力,党员干部走在了队伍的最前头,人民群众紧随其后汇成了顽强拼搏的强大洪流。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汇集起了上上下下、四面八方的资源力量,凝聚成为改造山河的磅礴伟力,合力创造出一个人间奇迹,最后让勤劳勇敢的林县人民有机会完成“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的壮举。

从1960年2月开工到1969年7月支渠配套竣工,红旗渠总投工3740.2万个,总投资6865.6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25.98万元,占14.94%;县社队投资5839.66万元,占85.06%。截至1966年4月,总干渠和三条干渠工程竣工,共用水泥6705吨,其中自制5170吨,占总用量的77.1%;共用石灰14.5万吨,全部由自己烧制,节约投资232万元。

数据是枯燥的,但数据背后的奋斗故事却是感人的,它真实地反映出红旗渠就是一条自力更生的渠、一条艰苦创业的渠。可以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就是红旗渠活的灵魂。

物质意义上的红旗渠屹立于太行山腰,充分彰显了新中国建设者的力量与气质,而精神意义上的红旗渠,则传承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不懈奋斗的奋斗精神,诠释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时代旋律。

穿山越岭、蜿蜒盘旋的红旗渠,就是山腰上的中国最为形象生动的展示。

尽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始终没有变,不愿看到中国崛起的外部力量依然十分强大,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

我们要战胜面前的各种风险挑战,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永远不会过时,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制度优势永远不能丢掉。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同志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山腰上的中国,奋斗在路上,虽有荆棘羁绊、风雨阻拦,却遏不住“会当凌绝顶”的雄心壮志,挡不住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矢志登攀的坚定身影。经历风雨洗礼的中国会更加强大,中国人民也必然会实现梦想。

(本文标题为编辑所加,内容略有删减)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第8期)


2021年第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本文来自【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gnx14761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87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