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气唐诗赏析(盛唐诗极简史春花灿烂)

发布日期:2025-01-22 04:57:26     作者:说是无憾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gxq411896.html     违规举报

唐开元、天宝年间,唐王朝走入国力的顶峰,亦是唐诗繁荣的顶峰。

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一大批禀受天地精华、山川英灵之气滋养的诗人们,携着恢宏大度的盛唐气象,雍容步来。

他们抒发胸襟抱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们宣泄理想破灭后的愤懑,“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他们描摹山川丽景、清幽生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他们更书写国破家亡、物非人亦非的沉痛,“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他们用一枝如椽巨笔,挥毫下一曲唐诗的绝唱;更用胸中豪情,激荡出一幕盛世的风骚。


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在我们的一般印象中,王维是隐逸诗人中的翘楚。

他以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的诗境,奠定了在唐诗史上的大师地位。

无论是“空山细雨后,天气晚来秋”的《山居秋暝》;

还是“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辛夷坞》;

无论是“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的《送邢桂州》;

还是“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的《山中》。

王维将隐逸生活的美写到了极致。


而事实上,早年的王维对功名同样充满了热情与向往。

在《少年行》中,他曾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不遇咏》中,他又说:“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王维曾赴河西节度使幕,到过塞外。

正是在出塞前后,他写下了如《从军行》、《观猎》、《送元二使安西》等壮大明朗的诗作,有名的《使至塞上》也是那时所写: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dū)护在燕然。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在当时,与王维齐名并同样以写山水田园诗见长的诗人,还有孟浩然。

他也是有唐一代终身不仕的唯一一位诗人。

他的大半生是在隐居、漫游中度过,与山水相伴,同鸟虫结缘。但内心深处,建功立业的抱负,却始终不曾磨灭。

怀着期待,他终于在不惑之年向长安进发,虽然科考名落孙山,却还是凭着“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一句名满京都。

而写给当时丞相张说(一说张九龄)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更是成为希求引荐诗中的典范: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歌写得境界宏大,有一种不甘寂寞的豪逸之气。

常建——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与王维、孟浩然诗风相近的诗人中,常建的创作成就最高。

他大部分的时光都隐居于终南山和武昌江渚,诗作中有一种空明寂静。

如其《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深山古诗的清幽、山光潭影的空明,都在其中了。


在盛唐诗坛上,与山水田园诗派齐名的另一个影响力巨大的诗歌创作群体是边塞诗派。

开元后期至天宝年间边塞战争频繁,这为一些士人提供了求取功名的另一条捷径——边塞立功,边塞诗也应运而生。

这一诗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此外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等。

高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在众多盛唐诗人中,高适是唯一做到高官封侯者。

他年少自负,喜好结交游侠,希望通过立功边塞谋取一番功名。

为此,他曾两次北上蓟门,不畏艰辛。虽最终没有如愿,但他却因此得以亲眼目睹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战争的残酷,创作出了极负盛名的边塞诗力作《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chuāng)金伐鼓下榆关,旌旆(jīng pèi)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chán)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岑参——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与高适相似,岑参同样热衷于功名,有着强烈的入世精神。

他曾多次在诗歌中表达自己的志向:

“功名须及早,岁月莫虚掷。”“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他曾两次出塞深入西北边陲,见识过许多天地间的奇景,他又写到诗歌中,成就了诗作中独有的“奇”。


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为人狂傲放纵,进士及第后,他曾将海内文士分为九等,第一等只有三人,除了被誉为“一代文宗”的张说和大名士李邕外,剩下一人就是他自己。

虽有些轻狂,却也反映出盛世里诗人们的洒脱豪放。

他的代表作为《凉州词二首》,其一云: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言语间不见战场的残酷,却自有一种生死看破后的旷达不羁。

王昌龄——“七绝圣手”

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写得极好,历来与李白并称,代表着唐代七绝的最高水平,因此有了“七绝圣手”的美誉。

王昌龄的诗作主要有两类,一类写宫怨、闺怨,情调凄清,满是哀苦,如《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一类写边塞,气势恢宏,“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如《出塞》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许多人知道崔颢,都是因为一首《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据说李白也曾登上此楼,看到了崔颢的这首诗,顿时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他还另有一首著名的小诗,却是仿效江南民歌的对答体短诗,清新活泼,正是《长干曲四首》其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生于垂拱四年,他少年时有侠气,常常一边击剑,一边悲歌。

后来他因为父母相继去世,心情愁闷,又被人诬告,一气之下,拂袖辞官,开始漫游高山大川。

开元年间,王之涣漫游长安,并与王昌龄、高适等人相识。三人一见如故,常常在一起饮酒论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王之涣存诗仅有六首,其中有两首极负盛名。

一首是《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首为《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寒山——“诗僧”

寒山是唐代有名的诗僧。

他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于三十岁后遁入空门,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

他共写有诗作六百多首,都刻在山石竹木之上,而今留存的只有三百余首。诗作多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诗风幽冷,别具境界。


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风格: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二十世纪以后,寒山及其诗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甚至远涉重洋,一度风靡欧洲,更成为美国“披头士”的理想英雄。

一提起唐诗,李白与杜甫注定是我们无法绕过的两座高峰。

他们一个浪漫豪放,一个沉郁顿挫,一个用诗文将盛唐王朝的恢弘写到极致,一个却用字字泣血的诗文,写尽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残酷现实。

李白——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作为盛唐诗坛的泰斗,李白将浪漫主义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他的浪漫、洒脱与飘逸,让他在人们心中渐渐由“人”转变为“仙”。

最能体现其浪漫主义精神的,莫过于那首《梦游天姥吟留别》(节选):

天姥(mǔ)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 lù)水荡漾清猿啼。脚著(zhuó)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李白在幻想的神仙世界中畅快驰骋,不知天上人间。

杜甫——“诗中圣哲”

闻一多说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杜甫的一生正处于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

他深刻体味到了社会的黑暗,人民的苦难,诗作中始终渗透着爱国的热忱,对人民的同情与关切。

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shà)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当他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样振聋发聩的怒吼时,他的名字便已永远地铭记于青史。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

战火所经之处,烽烟遍地,满目疮痍。即便在八年后战乱平息,然而整个唐王朝就像有了裂痕的瓷器,外表仍是温润华美,内里早已残破不堪。

昔日盛唐恢弘的气概也终于不再,转而有了一种淡远的情致,追求高雅闲逸的情调,渐渐露出了中唐的面目,唐诗“中兴”的时代随之到来。


参考文献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王祥《中国文学史话——隋唐五代卷》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gxq41189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77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0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