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东吴有哪些特种兵 三国弱国东吴的

发布日期:2025-01-22 02:58:47     作者:何尝我一个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iux241638.html     违规举报

东汉末年,朝纲失统,帝不掌权,先有十常侍乱政,后有董卓权倾朝野,残暴不堪。在哀鸿遍野中,黄巾揭竿而起,在平定过程中,最终形成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局面。河北袁绍、淮南袁术、益州刘焉、荆州刘表、西凉韩遂、马腾、董卓等乱世王者,上演了一幕幕群雄逐鹿的争霸大戏。经过角逐最终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而诸侯靠什么来争霸,靠嘴上说说而已吗?并不是。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靠的是战场厮杀,攻城略地。这就联系到诸侯的实力,也就是士兵实力,军队规模。而一个完整的战斗单位,不仅需要数量庞大的普通士兵,也需要一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兵虎士。这些战斗单位,往往能够以少胜多,左右一场战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特种部队”


而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三国之中关注度最低的东吴。看看这最不起眼的国家,有哪些“特种部队”。


1、【解烦兵】

解烦兵,又被称为“解烦卫”,是三国东吴一支直接隶属中央的精锐部队。建立初衷是为了应对蜀国刘备讨伐东吴的兵力短缺,组建的一支精锐部队,号称“解烦”,寓意“战无不胜,能解困危”。从组建之初的千余人发展到后面的万人左右。第一任将领为徐详与胡综,之后又分别由韩当、张温各统一部分。最后一任解烦督陈修死后,就几乎没有了关于这支部队的记载

刘备下白帝,(孙)权以见兵少,使(胡)综料诸县,得兵千人,立解烦两部,(徐)详领左部、(胡)综领右部督。--《三国志·吴书·胡综传》

(陈武)子修,有武风,年十九,权召见奖厉,拜别部司马,授兵五百人。时诸新兵多有逃叛,而修抚循得意,不失一人。权奇之,拜为校尉。建安末,追录功臣后,封修都亭侯,为解烦督。--《三国志·吴书·陈武传》

黄武二年,(韩当)封石城侯,迁昭武将军,领冠军太守后,又加都督之号。将敢死及解烦兵万人,讨丹杨贼,破之。--《三国志·吴书·韩当传》


2、【锦帆营】(也有人说是白衣水兵)

“锦帆营”是由“东吴海盗王” 锦帆贼甘宁而得名。甘宁在还没加入东吴阵营之前,曾经在长江某段比较富庶的区域,带着一帮小弟做水贼,由于这帮人进行打劫的时候,衣饰华丽、身佩铃铛,当地人就十分形象的称他们为“锦帆贼”后来同甘宁一起投奔了吴国,而“锦帆贼”也就成了甘宁手下的一支“王牌水军”。

少年时好游侠,纠集人马,在地方上为非作歹,组成渠师抢夺船只财物,人称锦帆贼。青年时停止抢劫,熟读诸子。曾任蜀郡丞,后历仕于刘表和黄祖麾下,未受重用。


3、【车下虎士】

车下虎士是三国吴宿卫兵,是东吴步兵精锐中的精锐。是专门用来保护主公或者是指挥者的。他们起初是各个吴国诸侯王的私人卫戍部队,也就是说可能你有几十个,我有几十个这种状态的,并没有统一为一个单位,也没有名字的。根据记载,所以称之为“车下虎士”。而且还有有这样一个传说:在逍遥津战役之前车下虎士都是由各个统帅的近卫军来负责保护孙权的,逍遥津战役张辽800骑兵直奔孙权指挥的方队,一下便击溃了吴军,在撤退的时候,所有的车下虎士都去保护各自的“主子”,而孙权却没人保护,孙权差点被杀,有了这种情况,所以后来车下虎士变成由孙权统一指挥,战时再将指挥权交于将领。

《三国志·吴书·甘宁传》记载:“建安二十年,从攻合肥,会疫疾,军旅皆已引出,唯车下虎士千余人,并吕蒙,蒋钦,凌统及宁从权逍遥津北。”


4、【劫营骑】

“劫营骑”是甘宁亲自训练的骑兵部队,士气高昂,训练有素。其最巅峰的时候就是:以百余骑夜袭曹营,而不折一人得胜而归,“劫营骑”的称谓也由此而来。这间接的打击了魏军的士气,使得在合淝之战中令曹魏大军退却。也有说法称这劫营骑其实就是当初的“锦帆贼”训练而来的。

(甘宁)即告权曰:“宁今夜只带一百人马去劫曹营;若折了一人一骑,也不算功。”孙权壮之,乃调拨帐下一百精锐马兵付宁;又以酒五十瓶,羊肉五十斤,赏赐军士。

甘宁只将百骑,左冲右突。曹兵惊慌,正不知敌兵多少,自相扰乱。那甘宁百骑,在营内纵横驰骤,逢着便杀。各营鼓噪,举火如星,喊声大震。甘宁从寨之南门杀出,无人敢当。

甘宁引百骑到寨,不折一人一骑。

当然另外的山越兵、敢死兵等等我们就不展开讨论了


虽然能够找得出这几只精锐部队,但是东吴为何给我们很弱几乎没有打什么打仗的感觉(其实并没有,赤壁之战、荆州之战(偷袭荆州)、夷陵之战、合肥之战、石亭之战、东兴之战不都是东吴的吗?)。这和他所实行的兵制是有很大关系的。东吴兵制是世袭制的,而且调度不统一,这在战斗力上就拖了后腿。不过好在有长江天险,水军也是魏蜀吴三国中最强大的。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iux24163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88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