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爷爷对我讲吃水不忘挖井人(难忘那年戽水车水忙)

发布日期:2024-12-22 03:30:06     作者:暴发户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jym135162.html     违规举报

作者:二马在途 来源:美篇App

我的家乡蜀地丘陵,水田旱地约半,特别是水稻种植是人们一年中主要收获的农作物。水田是栽种水稻的唯一水土, 一年四季人们非常关注水田保养。犁田保水,肥田插秧,是最忙碌的农活,不能怠慢,也不能松懈。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戽水、车水是家乡传统的、唯一的水田保养方法。特别是戽水的农活,祖祖辈辈不知传承了多少代。

小时候父母去戽水,带着我坐在田埂上;父母老了,我又接过了这戽水的农活。1959年,失学回乡务农,第一件农活就是戽水、车水,做好保田插秧的前期准备。

丘陵地带,水田在山沟间高低错落,田与田之间存在高低阶差,相差20至40公分,最高处阶差两米左右。从低处的冬水田把水调剂到高处的水田,没有抽水机,没有灌溉渠,所有的引水、提水全靠人工一层一层地劳动完成。


当年提水灌溉的工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竹编戽水蔸取水。农民用竹子剥成篾片,将篾片编成“官帽”状的水蔸,四根长竹绳分别系在水蔸口部和底部的两端。竹绳是当地水竹剥片,用小型简易绞索机绞制成的绳子,这种竹绳适合水田作业,既经济实惠又防水耐用,是家乡普遍使用的一种绳索。

另一种是木制水车。这种工具在农业私有经济年代使用较少,它属于农村家庭大型农具,一般人家无力添置。它需要专业木匠专门制作,是一种木工机械式车水工具。可分为手推或脚踩,单人或双人手推,双人或多人脚踩等几种车水方式。过去,只有富裕人家才会有水车车水,普通人家只是水蔸戽水。新中国农村实现农业合作化,农民普遍使用水车车水,极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用水蔸戽水时,两人操作,每人手持两根戽水绳索,两手协同,密切配合,左(右)手高(低),右(左)手低(高),身体前倾弯腰放松绳索,操作水蔸斜口朝下搲满一蔸水。同时反方向,身体后仰,双手提水上扬,身体后仰,水蔸冲向固定好的倒水口,两人同时拉动水蔸后面的竹绳,水蔸里的水顺势倒入高处水田。


搲水,提水,倒水,全凭两根竹绳四只手操作,身体弯腰后仰,水蔸一搲一提一倒,自然地协同配合。戽水的动作远远看去,既像体操运动,又似特殊艺术表演,低头弯腰,抬头后仰,一俯一仰节奏明快,很辛苦也很乐趣。

妇女能顶半边天,特别是农村妇女他们是农村戽水劳动的主力军。第一次戽水时,我和院子里一位年轻大嫂搭对,她教会了我戽水的劳动。虽然小时候常见戽水的劳动,由于上学读书却从没有真正干过这门活儿。

第一次真正当作事情来做,感觉还是不一样,也闹了不少笑话,两人总是配合不好。要么两根绳索绞在一起或水蔸不搲水,要么用力不均匀,半途就把水洒了个净光,大嫂耐心帮助示范,几次试操作终成戽水的行家能手,劳动搭配合作非常愉快,受到大家的一致赞扬。


集体经济时,添置了好几架水车,戽水和车水同时并用,低处、矮处用水蔸,高的地方采用水车车水。水车有手摇式和双人脚踩式,灌溉地势较高的水田使用双人脚踩式比较省力,稍低的水田用手推式较方便。有时候要把水提到好几米的高处,还会用两架或多架水车接力进行车水,场面非常热闹,车水马龙有说有笑,好像没有感到车水有多辛苦似的。

水车的构造,分为车头、车尾、车身和车骨(又称龙骨)四部分组成。车头、车尾是带动水车转动的一大一小木轮,车骨是串满了搲水的木片连接成似龙骨样形成的链条,套在车头和车尾木轮上经转动提水,车身是木板制成长形箱体,车龙骨与搲水板在箱体糟内上下往复循环进行拖动,就成了车水水车。

手摇式水车,在车头加上手摇曲柄推动水车转动,带动车水运动提水灌溉。故乡的手摇水车是双人操作,车水时,左右各一人用劲手推曲柄上下转动,带动把田水提到高处的水田里,保水育秧培育水稻丰收。

脚踩式水车车水,是在车头上增加一款似高低杠的木架子,木车轮安装在车架上,车轮圆木轴心两边加装十字形脚踏板,车水人手扶木架,两脚像平地走路一样,用劲踩踏木轮转动带动水车车水灌溉。


车水使用的水车,车箱长度在三米左右,也有的水车略比一般水车要长一些。整个龙骨大约安装50节左右,每节固定一片与箱体同宽的正方形搲水木板,50节左右龙骨一节一节用竹销钉铆接,好似自行车链条一样,套在前后木轮上,就轻松地转动起来了。

戽水、车水从春天整理秧田开始,一直要持续到犁田保水过冬为止。这期间,需要保水插秧灌溉,水稻成长时需要提水防旱,水稻收获后要保水过冬。根据地形地势,有时需要戽水,有的需要车水,稻田缺水救急,白天、晚上还必须加班加点车水,保证水稻丰收随时都要戽水或车水。

农村逐步实现现代化,人工车水、戽水的日子早已成为历史,车水、戽水的农具已进入历史博物馆,成为乡村旅游时的游乐体验项目。但,那年车水、戽水的辛勤劳动和快乐场景,那种为追寻美好生活、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的奋斗与努力始终在心中萦绕!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jym13516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447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