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伤用冰敷会消肿吗(冰敷快速有效缓解外伤疼痛肿胀及热毒疾病)

发布日期:2024-12-22 03:54:13     作者:红颜为君殇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kfu233999.html     违规举报

当我们在受伤的时候第一想到的是冰敷,为什么要冰敷呢?如何进行正确有效率的冰敷?


荀子在《劝学》里有名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早已将“寒于水的冰”运用于治疗热毒疾病。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了冰敷治疗乳痈的病例。古籍医书中记载冰敷的治疗作用主要有退热消暑,解渴除烦;治阳毒、热甚昏迷,解烧酒毒。现代医学研究也已经证明,冰敷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手段,能快速有效地减轻机体局部肿胀、出血、疼痛。

我们曾将128例输液性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作冰敷的疗效比较。两组静脉炎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局部药物外敷治疗,观察组在采用药物外敷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冰敷,结果发现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另外,在临床上也常用冰敷治疗外伤,同样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冰敷主要有以下治疗作用

1.退热消暑,解渴除烦:

夏天室外或在高温环境作业者,一旦出现发热口渴、头晕头痛、四肢痠软无力、精神萎靡等中暑先兆症状时,可及时口服冰水,同时将冰袋敷于前额、腋窝、肘窝、手心、腹股沟、腘窝处及膻中穴。如冰敷仍未见明显转好者应及时就医。

2.抑菌解毒:

当我们被蚊叮虫咬,或出现痈疮疔疖,或不明原因身体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等热象症候时,如无皮损可直接冰敷(有皮损则应作消毒处理包扎后冰敷),待局部皮温降至与对侧相同部位皮温相近时,即可停止冰敷。冰敷后能有效地减缓局部血液循环,抑制细菌和毒素扩散,防止症状加重,如症状轻者局部症状很快即可消除。冰敷后可局部外用清凉油或护生素软膏抗感染。

3.除烦止躁:

当发怒生气、突遇紧急情况时,人们会通常会出现面红耳赤、心率加快,甚至血压升高,此时可用冰毛巾敷面、敷手心劳宫穴处(劳宫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可以降低心率,有利于防止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

4.止血消肿止痛:

当我们在各种劳动、活动、运动、治疗中发生摔伤、跌伤、撞伤、碰伤、扭伤、烫伤、挫伤、刀割伤、手术伤口等各种外伤,以及因静脉输液外渗而引发的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时,使用冰敷均能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我们在临床上曾经对许多急性外伤患者进行过及时冰敷,其良好的止血、消肿、止痛效果立竿见影!祖国医学运用冰敷治病的机理为“热则寒之”;现代医学研究冰敷的作用机理,发现冰敷能有效地降低组织温度及细胞代谢,冰敷疗法的机理系冷效应作用原理,促进血管收缩,降低组织液渗透,减降组织张力,降低耗氧量,从而抑制或减轻局部出血水肿,这样就会大大地缩短机体的自体修复时间。


冰敷的禁忌及注意事项

虽然冰敷治疗外伤急性期、热毒疾病效果非常明显,但是冰敷也有以下禁忌及注意事项。如若使用不当,也会带来很严重的副作用。

1.久病体虚、中虚脏寒、畏寒怯冷之人忌冰敷。

2.冰敷时可将棉片在冰水里浸湿后敷于局部。如用冰块冰敷,应用毛巾、棉布或治疗巾将冰块包裹后再敷于局部,以防止冰直接接触皮肤造成皮肤冻伤;局部冰敷一般在5~10分钟后应移开冰袋,观察局部皮肤血循环,间隔1~2分钟后再行冰敷,防止冻伤局部皮肤,特别是冬天;婴幼儿及儿童的冰敷时间应更短,更应注意观察局部皮肤,因为婴幼儿及儿童较成人更易冻伤。

3.人体禁止冰敷的部位有心前区、腹部、枕后、耳郭、阴囊、足底。冰敷心前区会引起心率减慢或心律失常;冰敷腹部会引起腹泻、腹痛;冰敷枕后、耳郭、阴囊处可引起冻伤;

冰敷足底可能会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引起血管不完全性或完全性闭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发生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或猝死的不良后果。

4.寒凝气结处不能冰敷,如果局部发冷者应予以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寒性体质者应少用冰敷或不用冰敷,防止寒邪侵袭机体。

5.外伤及热毒疾病冰敷进行的越早效果越好;对已经有皮损者应进行消毒、无菌包扎后再冰敷。

虽然冰敷对外伤及热毒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对疾病仍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局部症状或全身症状严重,或冰敷后仍未治愈者,应尽快到医院进行专业治疗,防止病情加重。

如果身边没有冰制品,而又需要紧急冰敷,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冰块?就近购买含冰制品——冰棒、冰棍、冰激凌等,都可以排上用场。

总之,冰敷是行之有效的治疗外伤及热毒疾病最简单、最廉价的好方法,值得推荐给广大公众朋友。

(文/陈德凤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关注公众号《家庭医学》,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识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kfu23399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69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