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导入法作文(如何拯救一篇作文)

发布日期:2024-12-22 06:20:56     作者:纳钕不要脸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kry253847.html     违规举报

用一颗真心,传作文真经。

大家好!先和大家分享一则好消息,申请的“兴趣认证”(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职业认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会员)已通过平台审核并顺利加V,感谢平台和各位读者的厚爱!自2011年5月份入会以来,我一直致力于校园文学的传播与发展。自今年5月15号在头条号上撰写第一篇“作文经”以来,这是第十三篇了,希望在大家一如既往的关注下,努力多出精品。


为自己点个赞

好!现在言归正传。

今天和大家聊的话题是如何“拯救”一篇作文。关于这个话题,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个教学故事。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语文实践活动,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也一贯注重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经常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会经常指导学生在活动之后进行练笔。

五年级教材上有一项语文实践活动——班级辩论赛。同学们听说要在班级开展辩论赛,积极性都很高,活动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辩论赛——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辩论赛次日恰逢国庆小长假(我所在学校是寄宿制学校),我布置的语文假期作业就是以“记一次辩论赛”为主题写一篇习作。然而,因为是接送前的一节课,强调假期安全、分发各项资料等,一节课“缩水”成半节课,加上我们班学生整体习作水平比较高,我简明扼要地讲了如何布局谋篇,却忽略了必要的赛前具体指导。

殊不知,这对于第一次接触“写辩论赛”(也可以称之为一种场面描写)这种新文体的习作是“致命”的……

周假快要结束的一天晚上,班上一位女生的妈妈发来微信,先说自己和孩子爸爸在当地风景区工作,“十一黄金周”忙得不可开交,吃住都在单位,孩子托给亲戚照看,不知道孩子的作文写得如何?作为这次辩论赛的“正方一辩”,习作一定“有料”,我想先睹为快。于是“满口应承”。

然而,当我打开电子邮件,看到习作时,不禁陷入自责之中。这不是孩子态度或能力上的问题,而是我没有更好地尽到指导之责。我和家长约好一个小时后把修改意见发给她。

我泡了一杯清茶,坐在电脑前开始条分缕析,“把脉问诊”。时间在悄然流逝,一改就是一个多小时,已近深夜,为了不影响孩子和家长的休息,我在微信上回复家长:“一个小时完成不了,我完成好以后发邮件给您,明天白天再看。”此时,我睡意全无,去认真“剖析”这篇需要修改的习作。


香茗一杯静心阅文

而且,我想到,习作水平比较高的孩子尚且如此,其他学生的作文质量可想而知。现在,我批改这一篇习作的意义就不仅限于这一篇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何不以此为契机,开出“药方”,让学生自我“诊断”?


改作文,亦苦亦甜

我采取“三步走”的做法:

第一步:原作“传真”,寻医问药。

附:邮箱里的习作初稿

好一场激烈的比赛(原稿)

啊!好一场激烈的比赛啊!这气魄,这场面!正反两方正面交锋。这场辩论比赛的主办方是我们学校五(2)班的班主任——程老师。这个特级嘉宾是谁呢?嗯!这个位子当然非程老师莫属。当然!辩论肯定是有主题的,主题就是“开卷(读书)是否有益”。

反方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而我不这么认为,我支持的是正方,我们的观点是“读书是有益的”。

一场辩论赛就这样开始了!我方“一辩”小侨首先点燃了主题:“我方认为开卷有益”,接着又开始讲起了道理,反方“一辩”小溯却不紧不慢地“接住”了这句话。不愧是我方一辩,既然接过了学霸的话。接下来我们轮流接话,可“四辩”小月却没动过嘴。

第二轮,我方“四辩”终于登场了。我们并肩作战,情况有所好转。事后,我们想到了一个好句子:“如果你不支持读,你就不要到这里上学;如果你不上学,你就不会来这个班;如果你不来这个班,你就不会参加这次辩论会;你不参加这次辩论会,你就不会坐在这里;你不坐在这里,你就不会说出这句话……”总而言之,如果开卷未必有益,你还来到学校读书干嘛?

这次辩论会我们输了,但不代表我们支持的事情就是错的,只能代表我们能力不足!我们不会后悔,我们永远都支持“开卷有益”。


打开邮箱收阅作文

第二步:指出“症状”,对症下药。

经过一番“望闻问切”,我以“辩手怎样写这样一篇作文”这个视角,分项罗列出问题所在,提出指导性的修改建议,揭示“五种症状”,开出“五味良药”,对症下药。


辩论赛是孩子们喜欢的语文实践活动之一

附:习作“处方”

1.角色不凸显。

作为辩论赛辩手,有的同学没有将自己是一位辩手的这样一个角色写进去。一般来说,作为辩手,身处其中,感受最为深刻。这是非辩手的同学所无法体会到的。

2.过程不具体。

一篇文章是否具体,字数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唯一因素。有的同学尽管字数也不少,但是没有写出辩论现场几个环节(注意:不是第几轮或第几局)中自己这方和对方的整体赛况。要像蜜蜂采蜜(“叮”住比赛几大过程或阶段),不能像蜻蜓点水,轻描淡写,不着重点。无关紧要的内容不宜多写。

3.用词不规范。

除了一些表意不清的地方,辩论赛作文往往要用到的相关词语表述不清或没有提到。赛前,关于辩论赛的程序等知识,老师作了介绍,并亲自主持。因为是第一次班级举行辩论赛,你们可能留下的印象不深刻。写辩论赛的作文的用词,一是辩论几个阶段的名称写规范。因为是小学生首次辩论赛,所以这次我们班级举行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完整程序的辩论赛,但是主要程序是不能少的——主席致辞;开篇陈词;自由辩论;总结陈词。其中又以“自由辩论”环节为重点阶段,也是最精彩,最有看头,最值得写的;二是辩论赛中常用词句:不甘示弱、各执一词、两方交锋、你一言我一句、唇枪舌剑、败下阵来、乘胜追击、没有硝烟的战场……

4.关注不全面。

这从两个方面说,一是辩论赛的赛前(中、后)都需要提到,当然了,要以赛中为主。换句话说,就是从比赛中写到比赛之外;二是聚焦表现突出的辩手(无论哪一方的)的精彩之处,甚至可以录用现场的好句子。(如反方“一辩”也是本次辩论赛“最佳辩手”小溯同学在辩论赛现场说的话:“刘向曾经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既然像药,就会有良药治病救人。也可能是毒药,置人于死地或毒害心灵。”)那么,给你们提供支持的“亲友团”要不要略写呢?我的观点是需要写的。甚至是对方“亲友团”也可以适当写一写。原因有二:其一,“亲友团”是整场比赛的见证人。随着比赛的进程推进,他们的情绪如何?辩手是有感受的;其二,这种侧面描写会让自己的作文增色不少。在比赛前,他们如何提供协助的?比赛中如何关注的?己方占优势时,如何鼓励的,如何自发制作纸条给你们鼓舞士气的?暂时处于劣势的,如何激励的?自然不一定都是语言,一个眼神,一张纸条……都可能会给辩手许多激励。比赛结束后,他们又发出哪些议论呢?换言之,就是从“点”到“面”。

5.感受不真切。

尽管最后一段写了自己的感受,但还是赛后感受。赛前,看到黑板中央大大的“辩”字时,老师让八位辩手上台写上自己的名字时,初次以辩手的身份登台参赛时,你不可能没有感受。赛中,略占上风时的欣慰,渐渐不支时的紧张或者沮丧,为所有辩手精彩对决的羡慕,皆可入文,皆能成文。文章因真实而可贵。这些真切的感受,在文章中有写到,但更多的是一笔带过,非常可惜。

以下是经修改后的习作,可谓“药到病除”。

附:修改后的习作

难忘的辩论赛(改作)

课桌呈“H”型排开,黑板中间大大的“辨”字非常显眼,“辨”字两边是双方“战将”的名单……五(2)班一场关于“开卷有益”还是“开卷未必有益”的辩论赛即将“开战”!

我、小侨、阿正以及小月组成了正方,我们还有人数不少的“亲友团”。而反方也是精兵强将:小溯、小哲、小凯和阿泽。辩论赛主席程老师致辞后,双方各自进行开篇陈词。刚刚开战,场上的火药味就很浓。这将是一场智慧的“对决”,一次口才的“较量”……

自由辩论时,我方“一辩”小侨 “一马当先”,第一个“开炮”。平时说话轻声细语的她此刻却铿锵有力地讲述了我方观点。我作为正方主力辩手,把所有反方辩友的话接了个遍。可是,对方步步紧逼,我方一直找不到“突破口”。 反方“一辩”小溯同学更是咄咄逼人:“刘向曾经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既然像药,就会有良药治病救人。也可能是毒药,置人于死地或毒害心灵。”就连我方“亲友团”中的我一看,再不“接招”,败局难逃啊!我不知道从哪儿来的勇气,发出“连珠炮”式的回击,对方措手不及,一时接不上话来。全场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我向大家报以感激的眼神。

总结陈词后,辩论赛落下了帷幕。尽管对于很多人来说,今天晚上只是众多普通夜晚中的一个。但是对于我来说,意义非同寻常。虽然老师暂时没有宣布辩论赛的结果,但我预感到我们输掉了这场比赛。

第二天,程老师拿着一沓荣誉证书走进了教室:“优胜团队——反方代表队”“最佳辩手小溯” “最佳辩手可欣”……没想到我也被评为“最有价值辩手”!从老师手中接过荣誉证书,我从他鼓励的眼神中,仿佛读懂了大家对正方的支持和鼓励。我们虽败犹荣!尽管失败的滋味是那么的苦涩。

从老师手中接过闪着金光的荣誉证书,我内心涌起一阵温暖。谢谢老师,谢谢团队,谢谢亲友团,谢谢对手!

如果有机会,我想再参加一次辩论会。


图为儿童文学作家段立欣(左一)、小作者(中)及文学社指导教师合影

第三步:作文“会诊”,“祛病”强身。


通过邮箱收作文是个不错的选择

国庆假期结束,学生返校后交上来的习作果然不出所料,满意者不多。在一次习作课上,我一改以前逐篇修改的形式,采取作文“会诊”的方式,创设情境,先呈现自己以前收集的一篇习作(保护该生的积极性),采取对照“症状”查找“病因”的形式,再呈现“五味良药”,最后采取集体修改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逐篇指导。从修改后的习作来看,达到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疗效”。

“拯救”一篇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说,如同“救火”:不能拖,也不能慌,要精准施策。

一句话锦囊:同学们今后遇到有问题的作文,也可以参照上述方法进行自救。

致读者:你对该作怎么看?有无补充?

致家长:你是如何指导孩子面对需要“动大手术”的作文的呢?

致孩子:你有没有给自己的作文“动大手术”的经历呢?

欢迎在评论区评论互动!

(说明:图片源自网络,图文无关。文章系原创,如需转载,请在头条号私信作者。)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kry25384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66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0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