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易经的三个层次,易经的密码帝喾深悟

发布日期:2025-01-22 10:24:09     作者:朵守护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lih470361.html     违规举报

黄帝时期,夏国有个邻国,名叫禹国。禹国是个小国,都城建于蒲坂,即今山西永济。禹国人身材高大壮硕,以双尖长矛与牛皮盾牌作为武器。他们一边耕种庄稼,一边放牧牛羊,过着田园牧歌的生活。

禹国有位祭司,名喾(读如酷)。喾是黄帝曾孙,刚出生就会说自己名字,十五岁辅佐叔叔颛顼,成为禹国大祭司,负责对日神黄帝的祭祀,从神明那里接受谕示,并且传达给国君和民众。

相传创始之初,天地间有四根天柱,诸神​顺着天柱就能从地上爬到天庭,一起喝酒唠嗑。不料有一年,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开战,共工战败,死不甘心,一头撞断西北天柱不周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黄帝派女娲把天补好,又造了很多人,并把上天的通道堵塞,派了四只九头老虎把守,谁上吃谁。他又派大神重把天分为九重,派大神黎下界把人类分为一百个姓氏,方便管理。直到如今,苍天还是九重,百姓还叫黎民。

人神之间虽然不能直接沟通,但是天神依然需要把神谕传达给地上的百姓,这就需要职业中介,这些中介​叫作​祭司。喾就是禹国最优秀的祭司。

同样不问苍生问鬼神,为何喾却能在诸多祭司中脱颖而出呢?原来他掌握了一套沟通人神对话的密码。

我们通过对“喾”(​嚳​)字本身的解析,就能发现其中奥妙。该字的上半部分,是两只手抱持着“爻”,即“卦”中的每一根卦线。它的下半部则是祷告的“告”字。显而易见,这个字形象地描述了一个祭司以占卦的方式向神灵求告的场景。

通过“喾”字提供的线索,我们就会发现,喾还从地神大禹那里学会了使用圭的技术。圭表以坚硬的木头制成,形状很像一把曲尺,将它竖起来对着太阳时,横者为“圭”,竖者为“表”。阳光照在表上,会在圭面形成一道阴影,随着太阳位置的移动,阴影会随之在圭面上移动。喾将日影变化的轨迹画成一道道刻线,然后根据这些刻线推定每天的日程,形成一个白昼计时系统,这个计时系统,就被称为“易”。


​​​“易”字属于典型的象形结构,上面是一轮太阳,下面是代表日光的斜线,用以象征时间的移动。留在圭面上的那些日影刻度,成了爻线的起源。喾把刻线分为长短两种,相互配合,三根线构成一个组合,​叫作​“卦”,喾又将它们分别命名为乾、坤、离、坎、震、兑、巽、艮。喾命令那些助理祭司,必须按时观测日光照射在圭表上的位置,然后敲击王宫里的钟鼓。钟声代表长爻,鼓声代表短爻,两种声音结合起来,足以表达卦的名称,​使​王宫内外之人,都能知晓现在所处的时刻。为防止钟鼓受到日晒雨淋,喾下令建造了钟楼与鼓楼,它们分立于王宫两侧,有时在城市的两端,仿佛两个守护时间的巨灵。

解开了时间的密码,喾就有把握解开神灵的密谕。祭司在工作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不懂神谕,或者误解神谕,一旦他们​接收​不到神谕,又迫于国君和民众的压力而必须给出交代,就极易假传神谕和代神立言。由此可见,人神之间急需一种更为清楚和确定的通信方式。于是,喾在爻线的基础上发明了易卦。

“圭”字加上“卜”字,就成为“卦”字,这意味着,“卦”是用“圭”的长短线来进行占卜的一种巫术,可以利用它来推断神灵的旨意,从而预知人间的​祸福吉凶​。这项伟大的发明,使人神之间的沟通得以顺畅,人类的命运也从此有了转机。这种初代占卜术,便是“喾易”。出于天机不可泄露的需要,“喾易”一直掌握在极少数高级祭司手中。

可惜随着时间流逝,世事变迁,“喾易”最终人间蒸发了,直至千年以后的商朝,有人才发现了它的一些残片,将其整理出来,称为《连山》或《归藏》。又过了上百年,西周的国王姬昌重新发现并整理了这种失传已久的秘术,并用它推演整个民族的命运。姬昌死后,其子姬发引领周人击败纣王,推翻了庞大的殷商帝国,建立起全新的国家与文明,并把父亲的研究成果让四弟姬旦重新整理加工,“喾易”于是周朝重获新生,被称为“周易”。


​​​《周易》成书一千年后,身为殷商后裔的孔子研读了这本书。孔子说,吾五十始学易。孔老师在五十岁知天命之年,方才开始研究《周易》,整整研究了二十年,直到七十岁,眼看去日无多,也没有弄明白,喟然叹息道,假吾数年,可以言易矣。如果上天能够再给我几年时间的话,我就可以跟大家讲讲这本书了。可惜仅仅过了三年,孔老师便撒手人寰,他的易学研究终于没有流传下来。

孔子之后两千五百年,年近古稀的著名文化大师余秋雨先生也潜心研读了《周易》。己亥年冬到庚子年春,全民居家防疫,窗外的道路天天阒静无人。这让他在古典的日子中,遥想到了更古典的年月。

他说:我在学理上已频频出入先秦的丛林,就连非常艰深的老子、孔子、庄子、屈原都进行了译释,那么,还有哪一座先秦的山岗有待于再度攀援呢?答案是《周易》。它一直被人们称为“群经之首”,是一座名分极高的神秘山岗。攀援这一座山岗,要非常安静,而且,是长时间不受骚扰的安静。全民居家防疫,提供了这种机会。我的这次攀援,态度极为虔诚。

他说:首先要明白一个简单的事实,即《周易》起自于占卜。上古时代的祖先在艰难生存中相信,世事的​凶吉​祸福,是由上天安排的,因此要用一些特殊方法向上天探问。他们的惯用方法,是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在龟甲和兽骨上钻孔,再用火烧,从烧出的裂纹中来判断答案。有时,也会在一把蓍草中抽捏转换,来寻找答案。这一些做法,就叫占卜。

初一看,这种方法很原始,甚至很盲目。但是,占卜的资料积累越多,渐渐看出了某种规律。很像现代的概率论和大数据,在没有逻辑的一大堆行为因果的组合中,出现了大逻辑,发现了一些出乎意料的神奇秘密。原因还没有找到,理由还没有呈现,事实却神秘地重复了。重复概率愈高,愈引起人们重视,相比之下,“原因”和“理由”反而不重要了。如果硬要找“原因”和“理由”,那也应该面对大数据慢慢琢磨,构建起一整套特殊的学理模式。


​​余秋雨先生写得非常精彩,兹摘数条,以飨诸君。

一、潜龙勿用。

潜龙就是潜伏在深井泥潭的龙。此时的龙不应该出风头,应该韬光养晦,以待时机。余秋雨三十岁时候,就是一条潜龙。学校里教书泯然众人,妻子嫌他没出息,南下做生意。他独身一人蛰居在十几平米小屋里,夏天​蚊叮虫咬​,热得要死;冬天凄风苦雨,冻得要死,每天吃食堂,腻得要死,邻居街坊吆五喝六,指桑骂槐,撵鸡打狗,搅得六神不安,烦得要死。独孤的身心,迷茫的前途,艰苦的环境,没有经历过的人不会懂。如是数年,他终于写出了关于戏剧方面的几本大作,声名鹊起,当上了CEO(校长),娶上了白美富,踏上了人生巅峰,“飞龙在天”。

潜龙的关键是“勿用”。许多人虽为潜龙,却不甘心“勿用”,每天凭着三脚猫功夫出风头,自认怀才不遇,愤恨老天无眼,大骂世道不公,最终从愤怒青年熬成油腻中年,忍看朋辈成新​贵​,牢骚太盛志气消。

如果你自认为是一条潜龙,最应该做的,就是积蓄力量,提升自己,等待时机。

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善的本意是脖子上拴着绳套说着吉祥如意之语的绵羊,庆的本意是拿着有花纹的鹿皮作为纳聘订婚的礼物。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意思是说家里存​的​好绵羊多了,就能换几张鹿皮娶媳妇了。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与人为善,和同事,朋友,同学,亲邻,故交都要搞好关系,行善就会积德,德昌则运盛。

三、内小人而外君子。

常言道,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就是告诫我们,世道险恶,人心难测,为人处世一定要小心谨慎,谨言慎行。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便是“内小人,外君子。”有人说,这不是教人做伪君子吗?其实不然。伪君子的君子是装出来的,但是外君子的君子是真的。外君子是与人为善,内小人是保护自己,两者缺一不可。

四、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男女睽而其志​通​也。

睽字意为两人互看不顺眼。这句话是说,两个女人住在一起,即​使​感情再好,她们的志向也是不同的,必将分道扬镳。一男一女住在一起,哪怕互相看着再不顺眼,也会坚持走下去,因为他们的志向是相同的。《易经》讲究阴阳​相和​,所以鼓励男人和女人在一起生活,不鼓励女人和女人,因为那样就会阴阳失和,不符合天乾地坤之道。这是针对那些不结婚却整天腻在一起玩的大龄剩女说的,闺蜜再好,不如找个男朋友。

五、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小人革面。

大人指身居高位掌握局势的大人物,君子指大人的下属,中层干部,小人指望风而行的小人物。老虎威风凛凛,头上刻着王字,别看平常病恹恹,怒了就要吃人。豹子反应迅捷,说​到​就​到​,也能吃人。

一件事情发生了,大人必然像老虎一样发威,君子应该像豹子一样反应,小人必须​革面洗心​,端正态度,接受君子的命令和调遣。

每个公司都有大人,都有君子,都有小人,就看我们是什么身份,需要虎变,豹变,还是革面。不同的身份,需要不同的反应。

​​云云等等,不一而足。


​余秋雨先生的《周易简释》“解决了当代人读周易的大痛点:难懂;提炼了当代人读周易的大价值:应变”。用现代观念教你把握《周易》认知方法,多元主义,理想人格等等核心价值。只有懂得变化之道,才能从容应对未来。

这本《周易简释》适合零基础的读者阅读,用广为读者喜爱的余式散文娓娓道来,提升读者思维,锤炼读者德行,更有余秋雨先生行云流水的亲笔行书抄录,烫金精装,实为阅读收藏赠人之佳品,喜欢的朋友赶紧入手一本看看吧,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lih47036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95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