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挑战(在服务三农中壮大普惠金融的根和魂)

发布日期:2024-12-22 07:36:37     作者:桃气十足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lwg512929.html     违规举报

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农商银行作为普惠金融引领者、乡村振兴排头兵,如何立足本土,坚守主责,在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中发展壮大,在扶持小微、践行普惠金融中彰显责任担当,是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随着国有大行下沉服务,竞争压力增大,农商银行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势在必行,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挑战?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挑战

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农商银行作为普惠金融引领者、乡村振兴排头兵,如何立足本土,坚守主责,在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中发展壮大,在扶持小微、践行普惠金融中彰显责任担当,是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随着国有大行下沉服务,竞争压力增大,农商银行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势在必行。

支持产业发展,拓宽乡村振兴“新道路”。服务乡村振兴,农商银行大有可为。农商银行既要牢牢坚守“三农”基本盘,做好金融服务工作,以更准确的定位、更精准的服务、更创新的产品、更便捷的科技,全方位服务好乡村振兴,又要对标乡村振兴工作重点,聚焦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方式提质为着力点,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信贷投入,为地方实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目前,部分农村地区产业发展依旧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产业发展要先行,围绕产业兴旺加大金融供给,聚焦乡村产业,延伸链条,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一方面,农商银行要主动对接政府部门、重点项目、重点领域、涉农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壮大农村“特”“优”产业发展,探索出“农商银行 政府 保险公司 龙头企业 农户”的发展新模式。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传、土地入股、生产性托管服务等多种形式实现规模经营,探索完善对各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风险管理模式,增强金融资源承载力,实现以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户发展生产、增收致富。同时,坚持把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坚持“农户自愿、政银合作、择优扶持、风险分担”的原则,构建应贷尽贷、能贷快贷模式,确保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提质增效。

坚持做小做散,书写支农支小“新篇章”。农商银行因农而生,因农而兴,服务“三农”是农信人践行初心和使命的“根”与“魂”。要毫不动摇地坚守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以服务地方实体经济为己任,持续融入区域市场,深耕本土,坚持做小、做散、做优,主动支持“三农”和小微,完善创新信贷产品体系,不断改进信贷审批流程,合理下放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权限,提高贷款投放效率,实现信贷资金投放与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同时,要强化“三农”金融支持,以支持粮食稳定生产为切入点,加大春耕备耕信贷支持力度,确保资金、措施、服务提前到位,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要强化普惠小微信贷投入,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把握政策导向,坚持问题引领,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服务,用足用好货币政策工具,探索实施“再贷款 融资担保 ‘2 1’融资”机制,有效支持小微企业和涉农企业扩大生产经营、增加收入,拓宽就业渠道、促进经济发展,努力满足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服务需求。

主动下沉服务,开启普惠金融“新格局”。农商银行致力于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要积极改善金融服务环境,填补城乡金融服务空白,不断推进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从“量身定制”到主动“上门送贷”,持续满足各类主体的有效金融需求,努力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银行”。一是主动“请进来”,依托金融科技和数字金融,不断创新普惠金融产品,下沉金融服务网格,有效增加金融供给,通过政银企合作,召开现场对接会,听取企业的有效需求,将存量客户和新增客户揽入囊中;二是积极“走出去”,持续推动“百行进万企”活动,下沉服务,走访客户和企业,问需求、送服务,持续加大重点民生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全面扩大普惠小微信贷投入;三是努力“留得住”,针对既有客户,通过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质效,将优质、高效、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务送至千家万户,提升客户对农商银行的依赖性和黏合性。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lwg51292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59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