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袍加身的真相(黄袍加身真是迫不得已)

发布日期:2024-12-22 02:03:49     作者:你说他很好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mdp273020.html     违规举报

“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是人尽皆知的历史典故,说的是赵匡胤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在陈桥驿被将士们拥立为皇帝,“黄袍加身”之后为了收回军权,请手握重兵的老友们喝酒吃饭,推杯换盏中畅聊人生和理想,大家都觉得刀尖上舔血的日子过的太久了,奋斗了一辈子该有的都有了,也该享受人生了,不妨去做个“富家翁”来得逍遥快活,于是纷纷表态想要远离尘世的喧嚣,去过逍遥的日子,赵匡胤当然也没有亏待老弟兄们,要啥给啥,大家还约定结为儿女亲家,礼尚往来。于是赵匡胤不费一兵一卒就把兵权收回了自己手中,一场教科书式的和平政变和夺权完美收场。


陈桥驿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个过程经得起推敲吗?有点历史常识的都知道,夺兵权是一个难度系数极高的操作,弄不好就是血溅当场,甚至株连九族,再联想一下当时的情况,恐怕不能这么简单地理解。

黄袍加身

周世宗临死前进行了一项重大的人事调动,这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因为赵匡胤被提拔为殿前军都点检。周世宗是有野心的,即位之后不但巩固了统治,还谋求向外扩张,一统天下。他将军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侍卫军,一部分是殿前军,而殿前军正是最精锐的部分。


周世宗柴荣画像

周世宗让赵匡胤直接升任都点检,跳过了副都点检这一级,《宋史》记载有几个原因:一是世宗出兵淮南时,赵匡胤的父亲到了赵匡胤大军驻扎的城下请求进城,但赵匡胤奉命让他在城外等候至第二天天亮;二是在淮南之战中,有人向世宗通风报信说赵匡胤带兵入城搜刮了不少宝贝,世宗派人搜查,结果发现赵匡胤的箱子里只有书籍,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三是南唐曾想用三千两银子收买赵匡胤,但赵匡胤把所有银子都上交了。


周世宗攻南唐之战

正是因为这三点,世宗对赵匡胤格外信任,他死前把最好的军队交给了他,希望他能保护少主。可是恭帝刚即位,镇州和定州就告急了。

司马光的《涑水记闻》中记载:新年伊始,契丹、北汉联军南下,赵匡胤是归德军节度使兼殿前都点检,他接到新皇帝的旨意,率领大军北上抵御。两日后大军启程,夜间在陈桥驻扎,将士们商量说:“新皇帝只有七岁,还不能独揽大权,如今我们奋不顾身为国而战,又有何人知道呢?不如拥立都点检做皇帝,以后肯定会有赏赐,到时候再上战场也不迟!”

隔天早晨,所有的将士全副武装聚集在赵匡胤的大营前,此时赵匡胤还没有睡醒。太宗赵光义是内殿供奉官都知,急匆匆跑进来禀报,赵匡胤急忙起身,准备迎接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宋太祖赵匡胤画像

外面领头的拔出刀说:“我们的军队没有真正的领导者,他们想让你当皇帝。”,赵匡胤还没反应过来,黄色袍服就被披在身上了,所有人都向皇帝行礼,高喊“万岁”。由于人数众多,喊得声音整齐划一,方圆数里都能听到。赵匡胤执意不从,但是没人理会,硬是把他扶上马,众人向南出发。大军原本要出城与契丹、北汉联军作战,现在却向南而行,直奔都城而去。

赵匡胤见状也知道自己不能不做皇帝了,于是停下来对将士们说:“既然你们为了富贵要立我为天子,那我有个条件,如果不同意,我就不做皇帝。”,众人纷纷下马听命。


赵匡胤黄袍加身

“不能伤害原来的皇帝和太后等人。现在的大军攻入京城后会肆无忌惮地掠夺平民,这就是所谓的“夯市”,我们进城后不准夯市,也不能抢劫府库,等稳定下来我会重重赏赐,不服从的人我就杀掉,这样可以吗?”,众人齐声说:“可以!”。

于是整饬好军队,从仁和门进城,没有受到任何干扰,百姓的生活如常,当天赵匡胤就登上了皇位。

早有预谋

这便是广为流传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故事,后人的各种传说大都是以司马光的《涑水记闻》为蓝本。《涑水记闻》是司马光对宋朝政事所做的笔记,有趣的是《涑水记闻》中还记载了另外一段内容:

及将北征,京师间喧言:“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富室或挈家逃匿于外州,独宫中不之知。太祖闻之惧,密以吿家人曰:“外间讻讻若此,将如之何?”太祖姊或云即魏氏长公主,面如铁色,方在厨,引面杖逐太祖击之,曰:“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胸怀,乃来家间恐怖妇女何为耶!”太祖默然而出。


《涑水记闻》古籍

这和之前的说法有明显的区别。在赵匡胤准备出兵北上的时候,就有传闻说官兵会拥立赵匡胤为皇帝。肯定是传得沸沸扬扬,京中的富豪们一看要出大事了,纷纷携家眷出京,甚至要远遁外州,以免受到乱世的波及。奇怪的是,此事全城皆知,唯独宫中的皇帝与他身边的人不知道。

赵匡胤听了也是忧心忡忡,回到家里跟家人商量:“现在谣言四起,这可如何是好?”,赵匡胤的大姊,也就是魏氏长公主,在厨房里忙着做饭,正在擀面条的她脸色一沉,拿起擀面杖,对着赵匡胤就是一顿胖揍:“你一个男人,遇到大事,难道自己不能做主吗?来家里吓唬女人算什么本事?”,赵匡胤被骂了一顿,灰溜溜地走了。


宋太宗赵光义

赵家除了赵匡胤、赵光义,竟然还有这么一位狠辣的大姊,按照这个记载,“陈桥兵变”又怎么会是突然发生而让赵匡胤大吃一惊呢?不光他知道,整个京城的人都已经知道了啊!

《宋史》中还有一条记载:及太祖为群情推戴,及太祖自陈桥返京师,人走报太后曰:“点检已作天子。”,后曰:“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黄袍加身”,回到京城,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说:“点检成了皇帝!”,杜太后的反应很平静:“我儿一向雄心勃勃,今日得偿所愿!”,这是早就有心理准备的表现。

入侵是假

《涑水记闻》还记载,恭帝在位期间,大臣郑起写信给当时的宰相范质,告诫他赵匡胤深受官兵爱戴,与他的亲兵将领交情极深,不该由他来指挥如此重要的军队。可是范质还没来得及做些什么,事情就已经发生了变化。

苏辙的《龙川别志》中说:“陈桥兵变”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还在上早朝的文武百官耳中。范质走过去握住王溥的手说:“是我们不对!为什么要急匆匆让赵匡胤带兵出去呢?”,他说这话的时候,情绪太过激动,王溥的手都快被他抓出血来了。王溥无言以对,范质一看到赵匡胤就质问:“世宗待你如子,他尸骨未寒,你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赵光义闻言,顿时泪流满面。


赵普画像

这么看来朝廷也早就知道了,范质虽然得到了警告,但还是让赵匡胤带兵出去,这让他很是自责。

《涑水记闻》还记载了赵匡胤即位后的事情,他想把兵权交给符彦卿,但是重臣赵普却强烈反对,因为符彦卿的声望很高,不能让他继续担任军职,否则就太危险了。赵匡胤没有理会,赵普继续劝说,赵匡胤实在听不下去了,对赵普说:“你为何要质疑符彦卿?我对符彦卿这么好,他会亏待我吗?”,赵普道:“那你为什么要辜负周世宗?”

这话戳到赵匡胤软肋了,他无法否认自己辜负了周世宗,从他儿子手里夺取了皇位。而且,他也不得不承认,周世宗对他很好,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赵匡胤无言以对,但显然是被赵普说动了,不再提让符彦卿掌兵的事情。


《雪夜访普图》局部

从这些资料中可以看出,赵匡胤并不是毫不知情,而是知道这个计划,甚至也参与了计划的制定。出兵是为了抵御契丹、北汉联军,可是“陈桥兵变”之后,大军掉头回京了,北边的安危呢?说来也怪,赵匡胤登基之后,契丹和北汉就撤军了。这里面肯定有猫腻,契丹和北汉联合出兵已经很奇怪了,没有任何战果的情况下就撤退更可疑。

范质如此激动不只是因为选错了主帅,更多的是因为他和王溥都被蒙蔽了。他们虽然早就有所怀疑,但还是认为北方会有大麻烦,所以才会冒险让赵匡胤亲自出马。

杯酒释兵权

早在唐朝,军队就开始拥立节度使,反抗朝廷的调遣和干预。到了唐末,许多节度使称王称帝,这种情况也就演变成了军队拥立皇帝。赵匡胤也曾经用过这种方法,所以他很明白,而且他的身边有赵普,敢于冒着生命危险警告他说:“你可以被拥立为皇帝,其他人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登上皇位。”

想要巩固自己的地位,想要建立稳定的王朝,赵匡胤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石守信与王审琦都是皇帝旧识,统领禁卫军。赵普多次建议要把他们从军事要职上撤下来,但皇帝拒绝了。不过赵普并没有气馁,只要逮住机会就说。赵普的坚决态度,让赵匡胤以为赵普认定他们二人会集结兵力,伺机造反,于是对赵普说:“你到底在怀疑什么,担心什么,他们二人无论如何都不会出卖我的!”,赵普说:“我不是怕他们造反,而是我觉得这些人能力不足,怕他们控制不住下面的官兵,万一有图谋不轨的人,他们也奈何不了啊!”


石守信画像

赵匡胤又怎么会不明白?这是在说他的黑历史,谁能想到他会背叛周世宗?只是他从来都不肯承认出卖周世宗,做皇帝不是他自己的意愿,而是被逼的。他能确保不会再发生同样的事情吗?

于是,赵匡胤设宴款待这些享受着特殊待遇的老友,喝酒的时候遣散了仆人,开始向老友们抱怨:“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是当不了皇帝的。不过,做皇帝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还不如做节度使呢。做了皇帝,就没睡过好觉!”


王审琦画像

老友们很惊讶,忙问为什么。赵匡胤的反应很有趣,他说:“你们怎么会不明白?我的位子,谁不想坐?”

潜台词是:“你们也想坐上皇位,何必装模作样?”,老友们赶忙表态:“今时不同往日,现在你就是皇帝,我们还能有什么想法?”,但赵匡胤要听的却是另一回事,他学着赵普所说的话:“不行不行,你们就算没那心思,下面那些人呢?若是他们贪图荣华富贵,哪一日给你们把黄袍披上,你们不要也得要啊!”

听到赵匡胤这么说,众人都惊恐地跪倒在地,眼泪汪汪地对皇帝说:“啊,我们真是愚蠢,竟然没有想到这一点,还请陛下宽恕,给我们一个活命的机会。”,很明显,他们以为赵匡胤设下“鸿门宴”是为了要坐稳皇帝的位子,而必须除掉那些也可能被“黄袍加身”的人。他们知道,这一次恐怕是凶多吉少了,只能哀嚎着求饶。


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的回答是:“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不过就是追求富贵嘛,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保证子孙后代不会受穷。你们现在就可以发财了,不要带兵,去个好地方当个官、买块地,给子孙后代打下稳固的基础,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找几个漂亮姑娘,一起吃喝玩乐,这不是很好么?我还愿意和你们成为亲家,这样君臣关系就会更好,你们不用担心我会对你们不利,我也不会再担心你们有什么阴谋诡计,这样多好。”

还好,皇帝没有当场杀人,给了一线生机。这些人自然是对自己死里逃生表示了由衷的感谢,赵匡胤肯定是在确保解除了他们的兵权之后,才放他们走的。

一举两得

这是北宋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杯酒释兵权”并不是一群老友开怀畅饮,然后这些人就会心甘情愿地将兵权拱手相让。这是赵匡胤精心策划的,是要在生死之间做出选择的,一方面威逼利诱,许以将来的荣华富贵,另一方面做好血溅当场的准备,逼他们选择。其次,赵匡胤不但要处理这些人,收回兵权,还制定了新的国家政策,并且付诸实施。


北宋统一战争

没有哪个皇帝不想总揽兵权,可为什么只有赵匡胤做到了?因为他有特殊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当时人们对于武将利用兵权搞政治、做皇帝,都是深恶痛绝,无法容忍。自唐朝中后期以来,此类情况不断出现,且越来越严重,造成民众极大的苦难。

赵匡胤对此问题的处理,既有远见,又有决心。他收回兵权后,又重新组建了一支规模更大的禁卫军,拉开了皇帝和各地军阀之间的实力差距,这样他就有了对付地方势力的资本,进而统一全国。


北宋时期全图

当禁卫军发展到二十万人的时候,他又恢复了“更戍制”,将一半兵力放在京城,另一半放在外面,轮流换防。这些士兵都是从京城调出来的禁军,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太长时间,根本不可能发展成强大的势力。而且,在轮换中还确立了“将不专兵,兵不专将”的原则,武将所率领的军队会经常变动,这就杜绝了军队私有化的可能。

“杯酒释兵权”不但解除了所有人的兵权,还让军队全都掌握在皇帝一个人的手里,可谓是一举两得,为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mdp27302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3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