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对统一文字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为什么有人对秦朝统一汉字提出质疑

发布日期:2024-12-22 02:41:21     作者:吸着烟吻你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mhh524518.html     违规举报

我们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先明确一个事实,即:秦朝统一文字,即“书同文”。这一点在历史上是没有争议的。

既然这一点没有争议,那为什么有人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呢?这个问题是一个伪命题吗?

也不是,能提出这样问题的人对中国文字的发展历史知识应该是有所了解的。因为他们注意到了秦朝时期各种文字在全国同时存在,以及在全国各地区的民间,人们仍在使用各种不同文字的情况。

贝克尔曾说:历史是说过和做过的事情的记忆。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翻翻我们的记忆,回溯一下历史,看看我们的祖先们在统一文字上都做了些什么。

再了解一下秦代统一文字时的历史背景,当时全国各地文字的使用情况,以及秦以小篆为标准统一文字后在全国的通用情况。厘清了这几点,对我们要搞清楚的问题会很有帮助。

秦朝统一文字的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的六国文字分为五大文字派系:齐系、燕系、晋系、楚系,另外一个文字派系便是以秦国为代表的周秦文字了。

齐系文字:是齐、鲁、邪、滕、薛、莒、杞、纪、祝、倪、任等国文字。文字特点是有很多异体字,装饰笔画多,其形体较西周春秋时期的铭文更修长,字体风格清秀。它的主要载体是铜器。齐系文字受晋系和楚系文字的影响比较大,它是在西周文字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变化,最终形成了东方文字体系。


齐侯盂铭文拓片

燕系文字:是北方燕国的文字。燕国偏安北隅,经济落后、交通闭塞,文化发展也受到制约,燕系文字字形也较匮乏,有一些特点较为独特,如“爪形合并”是燕系文字有着浓郁地域色彩的古文字字形。燕系文字比较稳定。其主要载体有铜器、兵器、玺印、陶文等。


燕系文字

晋系文字:包括韩、赵、魏、中山、东周、西周、郑、卫等国使用。晋系文字继承西周文字的特点,中期的《侯马盟书》是晋系文字最典型的代表,字形修长,结体生动自然,笔画细劲。晋系文字载体为青铜器、货币、陶器、玺印等。


中山王铁足铜鼎铭文

楚系文字:包括楚、吴、越、徐、蔡、宋等国使用。楚系文字特点是字体修长,特殊字多。字态灵动活泼、结构不规律。楚系文字也是殷周文字的一种变体。殷周文字形体上的一些特点,包括简化、异化、繁化等结构变化等,都在楚系文字演化过程中有所体现。楚系文字的主要载体有铜器、兵器、玺印、陶器、货币、漆器和木器、谦帛及简牍等。


文曾侯乙墓竹简(最左为出土编钟上铭)

秦系文字:秦国使用。文字比较规范、稳定。在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先秦时期,秦系文字统称为大篆。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石、竹简木牍和帛书等。载体为铜器、兵器、竹简,石刻等。


石鼓文

这些文字基本都是由金文发展而来,原本差异并不大,但在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人为的将文字做了修改,以体现各自的独立性。而且各国各自为政,国与国之间长期处于敌对态势,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受到阻碍,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国家地区间也就出现了一现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在文字上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最明显的表现是,各国将文字笔画随意的删减,形体结构也是越来越混乱,文字差异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原来同源的文字变得各种各样,差异越来越大。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认为必须改变这种情况,因为一来文字的差异,异致文化的认同感不强,政令也难以通畅,不利于皇朝统治。

二来各国文字原本同源,是为人因素和各自为政导致了差异化,如今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必然要将这种情况扭转过来。可以说皇始皇在统一文字这件事上立下了千古功绩,他的这一行为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文字的发展和书法艺术的发展。

秦始皇决心统一文字,他命丞相,也是当时的的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来搞这个事情,李斯整理规范了秦国的文字,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小篆作为标准文字在全国各地推广,小篆遂成为官字,在官方文书上和隆重正式的场合使用。


李斯小篆

所以说:是秦国统一文字,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

秦统一文字后,小篆的推广及其它文字的使用状况:

秦国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推广后,使用度并不高。因为小篆书写繁琐,学习起来并不容易,易识易辨性不强,实用性也不强。所以其它文字如刻符、虫书、署书、隶书等一些文字仍然被广泛使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中说:

“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许慎《说文解字序》中的这段话,概括了秦朝文字使用的基本概况:就是官字小篆和其它各种文字同时存在,同时使用。

说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会有人提出文章标题里的这个问题,那就是有人认为尽管秦始皇以小篆为标准统一了文字,但秦朝仍是处于多种文字并存的状态,小篆也并未成为唯一被使用的文字。

但是如果持这种看法,认为秦国的文字并未真正统一的话,那就是一个悖论了。

秦始皇统一文字,将文字的发展纳入统一轨道,将小篆作为官方通行文字,尽管其它文字仍在使用,但政策导向性的作用凸显,已经极大的压缩了其它文字的发展空间。

尽管小篆在秦朝使用度不高,但小篆仍然作为官文和通用文字传承到汉代。汉代继承了秦代统一文字的做法,虽然汉朝中后期将小篆演变成了隶书,但汉代多种文字并存的现象却在急剧减少,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成果,在秦之后的汉朝已经可以看到。

中国文字的发展是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汉代前期篆书和隶书都有应用。中后期隶书发展成熟,应用广泛。楷书与草书也逐渐发展。但我们不能说这是多文字共存,因为这些书体都是在秦代小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些文字只是书体不同而已,在文字体系上并无区别。


秦始皇统一文字,将战国时期的楚系文字、晋系文字、齐系文字、燕系文字都统一到秦国的小篆体系下,将其它文字派系的发展空间压缩掉。在秦国时期,虽然其它体系文字仍在使用,但已经没有了发展空间,处于逐渐消亡之中。到了汉代后期和三国二晋时期,这些文字基本绝迹。

所以说:秦朝统一文字的历史事实脉络清楚!

到了隋唐时期,文字以楷书、行书、隶书、篆书这四种书体存在,各种书体发展成熟。楷书成为通用书体,广泛在官文、手札,石刻上应用。所以有人据此认为唐朝是文字发展史上文字真正统一的时期。

但应该看到的是唐代文字是由秦代篆书逐渐演变而来,如果没有秦始皇的“同文“政策,那也就没有唐代楷书的兴盛,更谈不到什么文字的统一。

而且唐朝楷书通用与汉代隶书的通用,从本质上看并没有什么不同,从这个道理上也可以说是汉代事实上统一了汉字。

而且楷书也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到了近代还有繁体楷书和简体楷书之分,因为文字有不断演变的自然属性,所以,文字的发展变化永不会停止。也就不能据此认为是唐朝事实上统一了汉字。


秦始皇的“同文”政策,开创了中国文字发展的新局面,之后文字的不断演变发展,都是秦朝统一文字这条主线的不断延续。秦朝时期多文字共存的现象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就像如今普通话是全国推广的通用语言,但各地方言仍在使用的情况一样。

秦朝统一文字,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将文字升华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前进的一条生动鲜明的文化脉络,历史贡献巨大,应当得到肯定和赞扬。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mhh52451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07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