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调查记录(童年的美好阅读时光)

发布日期:2025-01-22 09:01:08     作者:陌路的消失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mrk429830.html     违规举报

顾婧雯

又是一年儿童节。快乐的童年除了玩耍嬉戏,还有无法复制的人生阅读初体验。年少的人对未知的世界有着更多的好奇心,虽然长大的我们读过更多的书,但童年通过阅读获得的想象世界却永远无法替代。希望通过这份小调查,也能让你回忆起童年的美好阅读时光。


《上下五千年》

Y177:

初中以前看的是《上下五千年》,母亲带着我读的,很多细节都忘记了,历史典故记得不少。什么商鞅变法呀,春秋战国长平之战呀白起将军大战赵括什么的。后来王朝更替,到了宋朝就繁荣起来了,货币产生,商业贸易频繁,繁荣兴盛还记载在了《清明上河图》这样的名作上,明朝有郑和下西洋哦,还有什么宫斗之类的,崇祯励精图治却吊死在了一个歪脖树上……好多好多,一个夏天,吃着棒冰,读着读着就睡着了~悠长的午后,有很多蝉鸣。


《海底两万里》

卷卷:

中学的时候大多数的周末都会在作业和偶尔的娱乐中度过,但那个时候,我的确能够抽出时间去阅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也许是因为父母的敦促,也许是实在不知道可以干什么。小学的时候和妈妈去逛街,通常她就会把我放在新华书店。那时候的新华书店都是坐在地上阅读的小孩子,那时候的书店有《名侦探柯南》的漫画,也有一整个系列的《鸡皮疙瘩》或是《冒险小虎队》,也有孩子在读《淘气包马小跳》。

我不记得最后一次去书店买的是什么书,但我记得那一本我自己挑的书——《海底两万里》。小时候挑书,我会看一本书的序言,大致了解一下这本书是讲什么的,然后决定要不要买。不得不说,这本18世纪的科幻小说,建立在一种现实和幻想的基础上,那些似是而非的事件,模糊的想象与现实的边际,着实吸引着我。《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我始终没有看过第一部。这本书如此让我着迷,我想不仅是因为它让我领略了科幻小说的魅力,作者描绘的那些海底的场景,同样迷人又真实。在那些慵懒的午后,我仿佛跟着主人公一起在海底漫游,我还记得那艘潜艇的名字,“鹦鹉螺号”,我还记得那个尼摩船长,我还记得书里的注释,尼莫在拉丁语里意味着“不存在的人”。那场冒险真的存在过吗?那些人都是真实的吗?尽管知道这是一本虚构的小说,但是它的确带给了我一种“应该发生过,但又好像没有”的感觉,就像那些已经模糊的回忆带给我的感觉。


《悲惨世界》

小鲤鱼:

追溯童年最有印象的一本书,莫过于《悲惨世界》。很有意思的是,我看到的版本是以漫画形式呈现的。依稀记得,去同学家里做客的时候看到的这本书,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一定很薄,但对于当时不爱看书的我来说,一定是厚厚一沓。我只是随手一翻,就觉得男主人公的设定可太有意思了,根本停不下来——谁会因为偷一块面包入狱19年呢?

抵不住男主的设定诱惑,我忍不住找小伙伴借了书,一回家就读了起来,这也是耐心不足的我第一次一口气读完一整本书。情节有趣又不拖沓,人性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变现得淋漓尽致,现在回过神来,可能自己的价值观也是第一次在这本书上收到启发吧。

那个时候的我,物质上不算富足,但是衣食无忧,所以觉得这一定是天方夜谭,但随着时间成长,才意识到那个年代背景下,的的确确存在着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情。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远远没有生活精彩。


《鲁滨逊漂流记》

鲸鱼:

《鲁滨逊漂流记》在我小学某个暑假读了几十遍,差不多背下来的程度。这书完美适合拥有天马行空想象力的小学生。我超级爱里面对海边洞穴、森林小屋和悬崖秘密基地的描写,还有对所有生活细节的生动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我可以在脑子里想象出所有这些场景,和鲁滨逊一起种小麦、磨面粉、做面包。我花一小时看书,大概会用另外两小时去延伸性地想象自己在岛上的生活。那个年纪看的书都是我构建自己虚拟世界的建材,书只是个入口或者钥匙,更重要、更珍贵的是由此扩展出来的丰富的想象世界,让童年还很脆弱敏感的我可以拥有快乐的小世界。

菠萝:

想了很久,大概是《世界奇妙故事》类似这种名字的一本神奇的书,为我这个暑假在姥姥家憋疯的少年重新打开了世界之窗。大概讲的就是一个又一个真/伪科学奇幻故事,类似于《走近科学》,花里胡哨偏多,但是真是有趣呀,什么出生没有疼痛感小孩,天生带电的男子,心灵感应双胞胎……

记得最清的大概就是某个中年男子发现自己孩子和他DNA不一样,各种家庭纷争后发现是他不存在的弟弟的孩子。他本来是双胞胎,小时候在妈妈肚子里吃掉了弟弟,而弟弟对他的报复则是被他吃掉后化作他某个重要部位和他合二为一…突然觉得世界真是神奇。

这书对我最大的影响,除了打开思维跳跃阀门外,就是让我一直惦记着,让我拥有电脑的第一时间就是去百度了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去搞清那些埋藏在我心里若干年的未解之谜。

叶莫西:

2005年,我11岁,小学五年级,那时候班里组织订阅杂志,每人每学期在列表里自选一到两种,《儿童文学》于是进入我的阅读世界。2004-2005年期间选入的题材尤其丰富多样:科幻、早恋、叛逆、童话、纪实、家庭、……很多故事到现在回忆起来还生动如初,脚底纹蜘蛛的学生帮派、一只会飞的青蛙的远行、从虚拟世界诞生的蓝蜻蜓姐妹、在馅饼摊上留下珍宝的神秘人、爱上登山而不幸殒命的都市少女、在森林里和麋鹿共生的少数族裔、一只被豢养的狼的十四天……青春是一个大主题,写作者认认真真写好一个故事,直面成长的阵痛,细腻耐心地描绘主人公的世界,故事中的人或者动物有真挚的困惑、朴素的情感、孤独的求索。甚至有不少现在追求的以“非人视角”进行去人类中心的叙事。那是一个想象力大于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叙事的时代,更没有那么多禁忌话题和敏感的神经。那时的表达是平时的、克制的、却是自由的,对我这个不合群的小孩来说是极大的陪伴和引领。怀念那个阅读的纯真年代。

覃青:

清澈的溪水,沙瓤的西瓜和外婆的笑容,是宫崎骏画集里一幅幅作品,也汇聚成了我整个童年。

当十岁的我夹着画集来到外婆家时,树上的知了正吱呀吱呀叫得人烦躁。城市的孩子被陡然扔到乡下自然是不情愿的,不过老人和善的笑容让人心生亲近,我和她一起翻开了宫崎骏的画集,也翻开了外婆家的暑假。清晨,在鸟鸣中睁开眼,窗外绿意盎然,邻家的小伙伴早已等在门口,抓螃蟹、爬树、摘葡萄、吃西瓜… 每天如小花猫般回到家,外婆总会笑着揉揉我的头发,然后递上一杯解暑的凉茶。短短一个暑假,我不是读懂了画集,而是走进了画集,再翻开他时,涌现的都是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金银岛》

装人的兔子:

在我那个还没有通网的童年,总是生病不能上学的我,就显得总是那么孤独。又一个腮腺炎发烧的周五,爸爸妈妈在上班,空无一人的家里我只能盯着天花板发呆。烧的晕乎乎的我,随手乱扒拉,在床头就翻到了一本《金银岛》。我歪着脑袋,一边瞌睡一边读这个找寻谁是“独腿船长“的故事。

善良的长辈交代小主人公一定要找到“独腿船长“,提防他的破坏。没有上帝视角的我,也一边阅读着,一边找着这个鼹鼠。我猜是那个总是凶神恶煞的其他船员,总是傲慢的人。然而当我跟着小主人公一起躲在苹果桶下的时候,我竟崩溃的发现,这个坏人,竟然是那个咋总是给小主人公讲故事,和蔼温和的厨师。

你看,这是我作为孩童第一次领略到人性的复杂,但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小朋友,这结果是几乎致命崩溃的。我恨这个伪善的大骗子。等等,可是,这个人,怎么又在危难时刻救了主人公一命,那他是个幡然醒悟的好人了吧。可是,可是他为什么又在返程中偷了一大笔钱又逃之夭夭呢,他又变坏了?三年级的我始终没有明白他究竟是个好人还是个坏人。


《阅微草堂笔记》

Aaron:

因为童年的时候父亲在报社工作,单位有很大一笔预算可以报销订阅报刊杂志的费用。因此,父亲在给我订杂志方面很大方。很早开始订那种在当时对普通家庭来说算是比较贵的全彩油印杂志,像《米老鼠》《华夏地理》。相比较之下,因为买书不能报销,需要自己家真金白银地掏钱去买,我童年时看的书内容和装帧的质量和杂志相比就相形见绌了。除了可能所有小学生都会看的经典名著,我的其他书籍阅读体验更像是去超市图书区开盲盒。

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相信和许多小伙伴和我一样,童年时都是《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热心观众。因此,当我在图书卖场的打折区找到了一本偶像的“草堂笔记”的时候,一下子上了头。虽然那个时候的我读起文言文还是一知半解,我还是毅然决然央求父亲帮我把这本书买回家。我想看看这个乾隆朝第一才子、《四库全书》总纂修官是如何在自己灯影摇曳的草堂里记录下昏暗年代与奸臣和珅的斗智斗勇。当然,和我买过的大部分书一样,这本书买回家被闲置了很多年。等到我再度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文言文已经不再是障碍了,然后发现:“妈耶,说好的官场斗法,怎么全是鬼狐神怪!”原来《阅微草堂笔记》是一本和聊斋志异差不多的鬼故事小说集,里面有不少狎昵之事,可能不适合儿童阅读。

如果要强行升华主题的话,那么就是,新一代的家长给孩子买书的时候可长点心吧。

责任编辑:臧继贤

校对:丁晓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mrk42983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64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