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名食(打破渔猎结合生活方式认知)

发布日期:2024-12-22 11:07:54     作者:爱的门外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mxv162278.html     违规举报

红山文化是距今约6500-5000年中国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最著名的新石器晚期考古学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2月6日,记者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获悉,近日该院公布红山文化最新工作成果,为探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源提供实证材料。


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发掘现场。图源: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

发现大型红山先民的聚落遗址

20世纪70年代以后,辽宁阜新胡头沟墓地、喀左东山嘴建筑群址、朝阳牛河梁遗址、凌源田家沟墓地群、朝阳半拉山墓地等红山文化重要遗址的相继发现和发掘,推进了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进程。

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位于遗址中心位置的一座海拔最高的山梁上,最高点海拔672米。1983年首次发现,当时认定这一地点共有4座建筑址。

其中1号建筑址为“女神庙”,是红山先民用于祭祀的“庙堂”。经新的考古发掘初步确认,第一地点是一处经过统一规划的建筑群,由9座石砌护坡台基建筑组成,总面积达到十余万平方米。红山文化研究专家、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名誉院长郭大顺表示,发现的石砌护坡也能起到“墙”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牛河梁第一地点就是一座城。

在2022年的考古工作中,考古人员在距离牛河梁遗址仅仅6.5公里的上朝阳沟村,发现了一处大型红山先民的聚落遗址,这是牛河梁遗址周边首次发现红山文化大型聚落址。

据介绍,上朝阳沟遗址地处牤牛河支流东岸,东距牛河梁遗址约6.5公里,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目前牛河梁遗址周边地区调查发现的面积最大遗址,考古人员去年实际勘探面积大约10万平方米,发现了27座房址。

根据勘探情况分析,这些房址平面近似“凸”字形,为直壁、平底的半地穴式房屋,建有长门道。专家认为,这一新发现连同先前的挖掘不仅丰富了红山文化考古,同时也颠覆了以往许多固有认知,让红山文化研究更进一步。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副院长李新全表示,通过这次考古勘探以及下一步的发掘工作,可以进一步明确上朝阳沟遗址的房址结构及聚落布局,填补牛河梁遗址周边地区大型聚落址发现与研究的学术空白,为继续寻找红山文化其他大型聚落址提供参考资料。


马鞍桥山遗址大型祭祀坑清理现场。图源: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

出土人骨测定显示以食谷物为主

2022年是马鞍桥山遗址考古发掘的第4个年头。考古工作者在红山先民生活区进行两年的考古发掘后,又对紧邻生活区的祭祀区进行了发掘。

全面负责马鞍桥山遗址考古发掘的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研究馆员樊圣英表示,整个祭祀区是一处经过两次精心规划设计与营建的祭祀场所。第一次建设,是依托北部一座小山头,先民对东、西、北三面山坡进行修整,形成三层“梯田”形的祭祀场所。第二次建设,是在第一次营建的祭祀区南部进行垫土,形成一个新的祭祀场所。

据介绍,在祭祀区域内,考古人员发现了燎祭痕迹和祭祀坑。同时,考古人员在一个大型祭祀坑内发现了整套农业工具,其中包括播种用的石耜(犁)、收割用的石刀、加工谷物使用的石磨盘和石磨棒。一件涂有红色颜料的石耜也一并出土。

专家认为,这些农业工具是专门用于祭祀活动,红山先民除了对具象的神明(牛河梁女神庙)、祖先(积石冢)进行祭祀外,还对生业活动进行祭祀,这对红山文化祭祀对象的认识有了新突破。

考古人员在对房址内的人骨进行科学检测后发现,马鞍桥山遗址的红山先民以食用谷物为主,再结合出土的成套农业工具,说明几千年前的红山先民已开始农业定居生活,打破了“红山先民以捕鱼与狩猎相结合方式生活”的认识。


马鞍桥山遗址发掘现场。图源: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

红山文化遗址和墓地从90余处增至500余处

自2017年起,辽宁省连续开展红山文化专项考古调查工作。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该省红山文化遗址和墓地数量已从过去90余处增至500余处。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馆员于怀石介绍,辽宁省的500余处红山文化遗址(墓地)主要分布在大凌河、老哈河、青龙河流域。区域内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梁之间沟谷相隔,纵横分布着密集的季节河,且河流多河谷宽阔,河网密集。

据了解,依据考古调查采集到的遗物特征,考古人员将调查发现的红山文化遗存分为“生活居住址”和“墓地”两种。生活居住遗址采集陶器种类较为丰富,陶质包括夹砂陶和泥质陶,夹砂陶器主要有筒形罐,泥质陶器包括钵、壶、瓮等。石器中细石器数量丰富。虽然调查发现的生活遗址数量较多,但是遗址规模普遍较小,应该与区域内缺乏形成超大型聚落的自然环境条件有关。

墓地主要分布在老哈河上游、大凌河上游、青龙河流域,采集遗物种类相对单一,主要为筒形器、塔形器等祭祀陶器残件。现有调查材料显示,大凌河上游牛河梁遗址周边区域红山文化墓地数量多,分布密度高,并且有女神庙、大平台这样超大规模的礼仪性建筑,说明该区域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宗教仪式圣地。


马鞍桥山遗址祭祀坑内发现的石耜。图源: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

比对以往发现和研究成果,红山文化生活遗址和墓地出土的陶器类型和器物组合并不相同。专家认为,生活遗址出土的陶器主要为实用器物,墓葬内则较少出土陶器,主要是一些摆放在墓地外围专用作祭祀的彩陶筒形器。此外,红山先民的墓葬有“唯玉为葬”的丧葬习俗,墓葬内多随葬精美的玉器。

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军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mxv16227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26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