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加一物的功效(蜂蜜加一物疾病绕着走)

发布日期:2025-01-22 12:11:01     作者:可爱亦可怜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myz230028.html     违规举报

脖子里灌进来的寒意,冻得红红的鼻子,冰凉的双手,都在暗示你,要增强免疫力,小心感冒!

蜂蜜具有滋阴润燥、增强免疫力的功效。能够附着在咽喉部,减轻咽喉部刺激而引发的咳嗽。当你因感冒而引起连续咳嗽时,喝一杯蜂蜜水是不错的选择~

↓↓↓

养生“蜜”诀

食用蜂蜜不能用沸水冲

蜂蜜营养丰富,含有果糖、葡萄糖、蛋白质、苹果酸、乳酸、维生素、无机盐等60多种营养物质,常饮蜂蜜水能润肠通便,增进食欲,对人体大有益处。


但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蜂蜜与其他冲剂不同,是不能用开水来冲泡的。


研究表明,在蜂蜜营养成分中,酶类尤其是淀粉酶,对热极不稳定,这种淀粉酶经沸水冲后会发生变性,产生大量的羟基甲糖醛,能使蜂蜜中的蛋白质、维生素、苹果酸等营养物质受到严重破坏



蜂蜜的正确食用方法


时间:最好饭前1~1.5小时或饭后2~3小时饮用。(早晨喝蜂蜜,不仅滋阴润燥,还可快速补充体能,但对于肠胃不好的人易导致腹泻。)

用量:成人每天20克左右,儿童每天10克左右。

水温低于60℃的温开水冲服。

存放

1. 蜂蜜呈酸性,避免使用金属容器

2. 保持容器密闭,避免水分和异味。

3. 室温储存,避免营养成分被破坏。

4. 蜂蜜结晶是正常现象,不是变质。


小贴士

蜂蜜并不是人人都适用。怀孕妇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糖尿病患者、肝硬化患者及术后病人尽量不吃

此外,蜂蜜果糖含量较高,痛风患者大量食用后会引起血尿酸升高幅度明显,因此要尽量少吃

蜂蜜高阶吃法

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合适的蜜

我们在超市中最常见的就是椴树蜜、枣花蜜、荆条蜜、洋槐蜜等,它们的功能侧重不同,应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1. 嗓子干痒:选椴树蜜

椴树蜜是东北特有蜜种之一,是难得的森林蜜种。椴树蜜呈浅琥珀色,浅黄剔透,结晶后细腻洁白。它含有葡萄糖、果糖、维生素、氨基酸、酶及酯类,具有润肺、止咳、增加食欲等作用。

2. 体弱时刻:选枣花蜜

枣花蜜呈深琥珀色,蜜汁透明或略浊,有光泽,质地黏稠,有枣花香味,味道香甜,不易结晶。枣花蜜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解毒润肺。非常适合妇女、儿童、老年人和体弱患者。

3. “烧脑”一族:选荆条蜜

荆条蜜呈浅琥珀色,气味清香,口感甜润,结晶后细腻。荆条蜜对于脑力工作者、学生、上班族都非常合适,有利于促进体力恢复。适合饭后易困倦、体力消耗大,精神压力大者。

4. 失眠多梦:选洋槐蜜

洋槐蜜又名刺槐蜜,其特点为颜色浅,甜润爽口,甜而不腻,有洋槐特有的清香,不易结晶。洋槐蜜中含有刺槐苷和挥发油,可抗菌、防腐和止咳,其性清凉,对舒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等有一定作用。临睡前服用洋槐蜜能起到助眠作用。

蜂蜜 梨

缓解干燥上火

梨蒸水,加入2勺蜂蜜,可达到润肺润燥的功效。


蜂蜜 金银花

减轻感冒症状

金银花5克泡水,加入2勺蜂蜜。或用金银花10克、桔梗10克、麦冬10克泡水,加入2勺蜂蜜。


蜂蜜 牛奶

增强抵抗力

早起在牛奶中加入一小勺蜂蜜,可起到抗疲劳、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蜂蜜 菊花 枸杞

防眼干

菊花3克、枸杞10克泡水后,加入2勺蜂蜜。可明目、养肝肾。


蜂蜜 大米 香蕉

防便秘

大米50~100克,香蕉200克,蜂蜜适量。将大米熬成粥,加入香蕉段和蜂蜜,放凉后食用。


一张纸一根筷帮你选蜂蜜

① 白纸检测法

将蜂蜜滴到白纸上,纯正的蜂蜜因为质地浓稠,滴一滴到纸上会形成珠形;劣质的掺了水的蜂蜜则不会成形,很容易就散开了。

② 筷子检测法

将一根干净筷子插入蜜中,再直直地提起。纯正的蜂蜜会慢慢地顺着筷子向下流淌,还能拉出黏稠的丝,这些丝若断了,会收缩成球形


有人说长期吃蜂王浆会致癌,这是真的吗?

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表明长期吃蜂王浆会致癌少年尽量少服用蜂王浆。服用人群
建议是青年以上,中年人、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和一些长期疲惫的人员服用可能效果会更好。

蜂王浆是由蜜蜂的工蜂天然生成,对于品质来说,市场上的蜂王浆没有太大的区别,价格形成可能更多是由于品牌造成的

此外,服用蜂王浆的方法也是保存其营养价值的关键。蜂王浆是具有很多活性物质,用开水一冲,它的活性物质就丧失了。大家可以舌下含服,用舌下的上皮细胞把蜂王浆更好地吸收利用。蜂王浆有酸涩辣的味道,如果觉着不好吃,可以用蜂蜜调和一下,一般来说三勺的蜂蜜调一勺的蜂王浆


石家庄发布(shijiazhuangfabu)

运营|石家庄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

来源|CCTV生活圈

责编|陈知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myz23002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82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