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学历对子女教育的影响(家庭受教育程度越高)

发布日期:2024-12-22 03:12:43     作者:旧人阡陌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mzd503541.html     违规举报

哪些家庭更倾向于“子承父业”?又有哪些家庭的子女更可能“自由择业”?家庭背景因素会在个人成长发展的哪些阶段产生影响?

最近,《中国青年研究》2022年05期刊发的一篇文章,利用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方式调查(CLOURS)取得的数据,以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四个长三角中心城市家庭为研究对象展开深入分析,讨论了不同家庭背景对子女职业选择方向的不同期望。研究发现:家庭财富水平越高,在子女职业导向上越呈现“自由择业”倾向;家庭受教育程度越高,在子女职业导向上越倾向于专业技术导向,表现出“子承父业”的特征;家庭权力地位越高,在子女职业导向上越倾向于社会服务导向。

文章作者是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高汉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黄婧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教授许鑫,调查问卷有效数据共计9267条。

文章提到,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在报考大学的专业选择环节中,家庭背景的影响尤为显著,并呈现出“富学文穷学理”的特征,同样在大学毕业后的就业环节中,家庭背景依然存在显著影响等。


文章称,从统计分析结果中,可以归纳出以下的主要结论:

1.家庭对于子女职业导向的影响,在子女成年之前就已经发生。根据调查数据发现,大部分家庭在子女的职业方向上,都有非常明确的期待。

2.家庭财富对职业导向的影响,呈现出非常明确且一致的规律,即如果以奉献导向为参照,家庭财富水平与权力、专技、自主导向都是正相关,但是如果以权力、专技、自主导向为参照,则家庭财富水平与奉献导向均为负相关。对于这一结果可以从两方面解读,一是表明经济基础较好的家庭,在对子女的职业导向上有更广泛的选择,权力地位、专业技术或者自主导向等都与家庭财富水平正相关,表现为一定的“自由择业”倾向。但是,财富水平越高,对从事奉献社会的导向如参军、为国家作贡献等却越表现出负相关,这表明在家庭教育中,财富水平越高越可能导致自利的倾向,而对于利他主义、奉献社会等意识则相对薄弱,特别是在子女的职业选择方面,不倾向于引导子女从事重在奉献的职业。

3.家庭权力地位对职业导向的影响,在奉献导向方面与财富水平的影响上呈现出截然相反的表现,以金钱、专技、自主导向为参照,家庭权力地位与奉献导向均为正相关。同时,以专技和自主导向为参照,家庭权力地位与权力导向均呈正相关关系。这一发现表明,权力地位高的家庭往往更倾向于引导孩子从事服务社会的工作,更具有利他和奉献意识。从社会权力地位的内涵来看,奉献和服务是权力运行的内容之一,也是权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家庭权力地位与奉献导向、权力导向呈正相关,这是在职业导向上自我强化的一种传承式影响。

家庭权力地位的影响中另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是,以奉献、权力、自主导向为参照时,家庭权力地位与专技导向均为负相关,而同样以奉献导向为参照,家庭财富水平则与专技导向正相关。这一发现表明,有较好的权力地位资源的家庭背景,反而不鼓励孩子从事具体的专业技术工作,这反映了权力导向的管理工作和专业导向的技术工作,在家庭对子女的职业引导上存在一定的对立关系。

4.家庭受教育程度对职业导向的影响,也表现出非常一致的规律,即以金钱、权力、自主导向为参照时,受教育程度与专技导向呈正相关,而以专技导向为参照时,受教育程度与金钱、权力、自主导向均呈负相关。这表明家庭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学历越高,越具有自我强化的特征,会更倾向于引导孩子从事专业技术方面的工作,而不是金钱、权力或自主导向。因此,在家庭受教育水平高的家庭中更可能出现子承父业式的职业引导。

文章指出,总的来看,家庭背景因素对子女在职业导向方面的影响,是早在子女真正择业之前就已发生了,是由家长在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中渗透不同的导向而潜移默化施加的。在导向的方向上,既有“子承父业”式的,也有“自由择业”式的,具体与不同的家庭背景特征相关。家庭的权力地位、受教育程度因素更容易引发“子承父业”式的引导,而家庭财富水平因素则更倾向于自由择业式的影响,表现为家庭财富水平越高,对子女的职业导向内容越广泛。这些发现将对我们认识职业的传承与选择规律,以及进一步做好社会层面职业教育引导起到积极的帮助。

本文的研究也发现了一些特殊的现象,一是家庭财富水平与奉献导向呈负相关,表现出自利倾向高于利他和奉献倾向;二是家庭权力地位与专技导向呈负相关,表明权力导向的管理工作和专业导向的技术工作之间存在一定的对立关系,这些特殊现象背后的规律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来源: 澎湃新闻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mzd50354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45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