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来临,大部分市民都选择到海边游玩,享受海澡、捡拾好看的石头、抓点小螃蟹等等,但是大家伙在游玩之余,除了防止溺水,还要重点提防一种海洋生物——水母。它们有毒,如果被它蛰伤,轻者出现过敏症状,重者可能致命。
游客不听劝徒手捞水母
近日,有部分市民向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反映,称在海口市新埠岛海边、白沙门公园海边、西海岸带状公园海边均出现了大量水母,市民担忧,由于水母有毒,部分在海边游玩的市民游客不顾安危,使用工具、甚至徒手在海水中打捞抓捕水母玩耍,一旦被水母蜇伤,后果将不堪设想。
根据市民反映的情况,5月20日,记者分别对新埠岛海边、西海岸带状公园海边、白沙门公园海边进行了实地走访。在新埠岛埠北环路附近,海水中漂浮着大量的水母,有一位母亲正带着孩子在海边玩耍,当看到海水中有水母漂浮时,母亲立刻呼唤孩子上岸并告诫孩子此刻勿在海中玩耍。记者走进海边略数了一下,数十只水母正在水中漂浮。
随后,记者来到了西海岸带状公园,虽是中午时刻,但海边游玩的游客数量也比较多。记者赤脚走到海边,这里的水母数量相较新埠岛海边要少些,此时,一块近似白色塑料袋的物体飘到记者脚边,定睛一看,却是一只水母。记者注意到,有部分游客正在追逐和打捞水母玩耍。一名游客看见记者在拍摄,便自告奋勇表示可直接徒手抓一只水母,随后便扑进海水中,还没等记者反应过来,手里便托着一只水母返回。记者表示水母可能有毒,不应玩耍,但该游客却不以为然,随后便离开了。
“每年盛夏都有很多游客来海边玩耍,水母蜇伤人的事例也比较多,但无论我们如何劝说,游客总是不听。目前我们也准备了药品,随时应对游客‘被水母蜇伤’的突发情况。但还是希望游客能够听劝,不要抓捕甚至徒手打捞水母,应尽量远离。”西海岸带状公园一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之后,记者来到了白沙门公园海边,海水中虽漂浮着少量水母,但当时未有市民游客在海水中玩耍。
被水母蛰可能出现死亡
那么,水母是否有较强的毒性呢?据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病科罗杨医生介绍,水母俗称海蜇,是一种刺胞动物,刺胞内的主要毒性成分包括类蛋白、肽类、强麻醉剂、5-羟色胺、组胺、止痛剂等物质。
罗医生告诉记者,若被水母蜇伤,3-5分钟后,局部即感到刺痒、麻痛或烧灼感,以后局部发生红斑、丘疹或荨麻疹样皮疹,重者可有出血性损害,并可于1-2天内形成水疱或大疱。一般不妨碍工作,但因剧痒,可影响睡眠,一般历时1-2周可痊愈。如全身被蜇面积较大,则可有倦怠、肌肉痛等感觉,还可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口渴、出冷汗等症状,对毒素敏感者,可于被刺后2小时左右即口吐白色或粉红色泡沫,并出现呼吸困难、肺水肿和血压下降,甚至死亡。少数水母的毒素一旦刺入皮肤注入神经毒液可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海边旅行 警惕这些海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