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欧阳修第一句赏析 欧阳修词蝶恋花

发布日期:2025-01-22 03:59:21     作者:破灭的梦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ncq432018.html     违规举报

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大多人都对他的那篇《醉翁亭记》印象深刻,可见文章写得是极好的,当然,生在北宋文人鼎盛的时期,他的文学成就自然不只是文章方面的,故而他的词也十分精彩。欧阳修和晏殊差不多,都走五代词人的老路,然而不同的是,他新变的成分更要多一些,他对词的某些创新,与后来的柳永词相互呼应,为后来婉约词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得他成为开创风气的一代文宗。


如果你读过《醉翁亭记》,就该知道,欧阳修其实是一个颇为豁达乐观的人,所以他的词有许多都是抒发自我感受的,比如那首《朝中普·平山堂》,展现的就是他潇洒而旷达的情怀,这样的词对以后苏轼的创作有着很直接的影响,毕竟苏轼那些豪放乐观的词表现的大多是自己乐观而积极的人生态度。再如《南歌子》、《玉楼春》,辞藻虽然与五代词一般华丽,但却又有着接近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这些都是欧阳修对词风的创新。


但要说起欧阳修的词,大多人最熟悉的应该还是那首《蝶恋花》,首句"庭院深深深几许",算是十分出名得句子了,李清照酷爱此句,遂作《临江仙》,该词序云:"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欧阳修所作《蝶恋花》是一首闺怨词,其中的名句除了首句,还有自己很喜欢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唯美情深,自然却又十分传神!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深深的庭院不知有几层深,杨柳浓密,一排排的仿佛堆起了绿色的云,一道道帘幕多得无法细数。华车骏马今夜在哪里游冶?登上高楼,却仍是看不见章台路。

风狂雨骤的暮春三月,快到黄昏时,人掩起门户,然而却没有办法把春光留住了,这样伤感的时候就问花啊,你怎样才能留下来呢?可是花儿却默默不语,只能看到散乱的落花飞过秋千去。


后世评这首词,说是首句三个"深"字正好对应景深、情深、意境深,怎样的景深呢?被笼罩在雾气中的杨柳,一层一层,杨柳开的茂密而雾气又浓,还有那无数重的帘幕。词的上阙其实很像一场电影镜头的推进,一镜到底,从最外层的庭院缓缓进入,路过的是水墨画般的杨柳烟雾,进了几层庭院,又掀开好多层帘幕,终于,见到词中的女主人公,她正站在高楼之上,神情悲伤的眺望远方,想着流连花丛的丈夫。她的丈夫在哪儿呢?"玉勒雕鞍游冶处",只是哪怕是在高楼之上,也望不见青楼所在的章台路。欲扬先抑的描写手法,层层铺垫之后,将主人公的形象展现出来,也给读者深刻的印象。


细细品味可知,欧阳修这首《蝶恋花》是十分悲伤的,庭院深深,困住了词中女子,暮春三月,狂风雨骤之后,百花凋零。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院子,丈夫在"游冶处"享乐,这本就让人肝肠寸断了,于是在这伤春时节,和那凋落的花儿对话,可花儿不理睬,反而肆意翻飞,飞过了秋千。人无情,花也无情,这里将落花拟人化,却进一步表现了女子的悲伤,另外,词中云:"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看似是对春天离去的感伤,其中何尝不是在感叹自己已经逝去的青春呢?留不住春天,亦留不住青春。词人"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在逐渐展开的深情当中,感受欧阳修的语浅情深。


整首词既写景,又抒情,情景交融,构成了整首词完美的意境。景有多伤,人就有多悲,暮春三月,开朗的男子都不禁为着春天的离去而感受,更何况独守春闺的女子呢?或许曾经也是无忧无虑,也感受过丈夫对自己的好,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青春不再,人愈发苍老,没有了曾经的容颜,也就留不住"多情"的丈夫了,时常流连在青楼之间,那儿玉勒雕鞍无数,即使站在高楼之上,也寻不到那个地方。


孤独的人将一腔愤懑倾诉在落花之间,执着的问着花儿为什么?花怎么可能理会呢?不过是无情之物,于是在春风里,飞过那秋千,徒留那个女子一个人,更显得女子的凄楚了,那重重帘幕的屋子,几层深深的庭院,锁住了一个女子的青春,也将锁住她的一生,在挡不住的春逝里,一种悲凉而又无奈的氛围被营造出来,似景似人、似真似假,朦胧中是深远的意境。


欧阳修这首词,算是婉约词中的名作,也是闺怨词中的名篇,时光匆匆,当青春不在,容颜苍老的时候,也许会感叹人生,惆怅满怀,但生命还在继续,纵然诸事不顺,留人不住,却依旧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即使孤独,也要勇敢前行!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ncq43201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48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