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身体庞大史前巨兽(4亿年不进化身披机甲)

发布日期:2024-12-22 12:57:41     作者:纸墨尽白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ndf139609.html     违规举报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认识事物的独特理论,比如7种颜色组成了阳光的白色,当然,这是站在人类的角度来看的,然而,自然界中有种动物看到的色彩与人类完全不同,它们看到的地球是五彩斑斓的,这种动物体型不大,却长满了类似外星人的铠甲,小拳头能够将鱼缸打碎。

看到上面的介绍,很多人可能想这种动物肯定很神秘,在生活中几乎看不到,其实不然,我们生活中是再熟悉不过了,而且还是一种常见的美食——皮皮虾。


虽然经常吃皮皮虾,但是很多人对于皮皮虾有很深的误解,因为皮皮虾并不是虾,因为其长得像虾,于是得名皮皮虾,皮皮虾学名虾蛄,属于掠虾亚纲的一员,严格意义上来说,皮皮虾并不是虾。

超能力眼睛

动物通过眼睛观察周围世界,眼睛又通过视锥细胞分辨颜色。

不同动物视锥细胞类型是不一样的,就拿人类的好朋友狗狗来说,狗狗的视锥细胞只能看到黄色和蓝色紫外线,这也就导致了狗狗的世界只能看到黑白两种颜色。

人类拥有三种类型的视锥细胞,即感知绿色的视锥细胞、感知红色的视锥细胞和感知蓝色的视锥细胞,所以人类看到世界的颜色的是多姿多彩的。


相比较很多动物,人类看到世界的颜色要丰富多彩很多,然而,对于皮皮虾而言,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因为皮皮虾拥有16种视锥细胞,这也就意味着皮皮虾可以有16种基础颜色。


除此之外,人类眼睛看不到的红外线、紫外线,这也就意味着皮皮虾的眼睛比磁共振还要厉害,它可以清楚地看到癌细胞。

超强捕食能力

皮皮虾本身又分为两大类,穿刺型虾蛄和粉碎型虾蛄

餐桌上的皮皮虾感觉也非常普通,如果你以为它也像大明虾一样战斗力不强,那就大错特错了。人类经常吃的皮皮虾,也叫穿刺型虾蛄,它们拥有超强的捕猎技巧,平日里没事就静静趴在海底,一旦猎物经过它的攻击范围,然后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猎物收入囊中。


穿刺型虾蛄战斗力已经非常厉害了,粉碎型虾蛄简直就是皮皮虾的王者,粉碎型虾蛄也被称为雀尾螳螂虾,在粉碎型虾蛄面前,一切都是以拳头论胜负。



粉碎型虾蛄拥有一对强壮的颚足,这对颚足简直是一对巨型的重锤,能够将比自己块头还大的螃蟹击晕,成为自己的午餐。



粉碎型虾蛄的重锤究竟有多么厉害?生物学家Sheila Pate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结果让人大吃一惊。

其实,Sheila Pate的实验也比较简单,那就是测量粉碎型虾蛄拳击时的力量。Sheila Pate首先让粉碎型虾蛄饿了很多天,这样它就能让粉碎型虾蛄全力参与实验。


Pate将食物放在一个传感器上,让饥饿的粉碎型虾蛄过来攻击食物,进而测出力量,最开始选择两层45公斤的传感器,没想到第一轮就爆表了,通过升级传感器量程,最终测得粉碎型虾蛄的拳击力度(拳头7mm左右)达到了150公斤。

这个数字代表了什么?要知道我国拳击奥运冠军邹市明的出拳力度为155公斤,人类的体积要远比皮皮虾大很多,拳头的体积更是多了几百倍。

生物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在1/3000秒内,粉碎型虾蛄的双拳可以从0加速到80千米每小时,加速度更是达到了一万个重力加速度,,要知道火箭的加速度也不过十个重力加速度,在这个加速度条件下,宇航员身体基本上达到了承受极限。


有生物学家这样形容粉碎型虾蛄,一只体长约25公分的粉碎型虾蛄,一次击打的威力可比得上一颗点二二口径手枪子弹的威力,这也就意味着一般的玻璃钢根本无法抵挡它的双拳。

1975年,在美国加州有位记者亲眼目睹了,一只粉碎型虾蛄将Roy Caldwell教授家的鱼缸打碎。


人类向皮皮虾学习

由于皮皮虾拥有很多黑科技技能,科学家希望能够破解这些黑科技造福人类。根据国外期刊报道,已经有团队开始研究,基于皮皮虾眼睛的新型仿生成像系统,该系统可以同时检测到多个信号,然后根据信号位置确定出肿瘤病人体内肿瘤位置,受手术提供精确定位。


实际上,皮皮虾对人类的帮助远不止这个,比如:哈弗大学从皮皮虾壳中获得灵感,研发出新型生物塑料等等。

写在最后

皮皮虾经过数亿年的变化,根据化石显示,其形貌没有太大的变化,尤其是身上披着的厚厚机甲,这也说明了皮皮虾身体这套系统还是非常强大,在地球经历了多次气候变化,依然能够活到现在。

说到这里,总是会有人表示,皮皮虾再厉害,也不过是人类的一道美味而已,但是,仔细想想,幸好皮皮虾体积不够大,如果它长到人类这么大的话,那么桌上椒盐味的可能就不是皮皮虾了。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ndf13960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65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