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蟾为什么是诗坛罪人(多年落魄的大唐才子高蟾)

发布日期:2025-01-22 11:07:10     作者:物以泪聚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oqy225014.html     违规举报

#秋日生活打卡季#

大家都知道,唐代科举考试主要考的是诗歌。但是每年考上的人实在太少,就算是才子,也往往被朝廷拒之门外。

比如说,晚唐时期的才子高蟾。他出身低微,不是什么门阀士族,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穷读书人。

高蟾苦读诗书,十年科举,却都名落孙山。怀才不遇,人生挫折,让高蟾内心充满了悲痛。

高蟾曾经在考试院的墙上,写了一首诗《春》,借此表达心中的不平与愤懑:“天柱几条支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

一般人写春天,总是写春光明媚,东风和畅,无论谁都能够享受春光之美好。

而高蟾笔下的春,却显然偏心,对一些人开着门,对另一些人却关着门。所谓的“东风”,只是少数人的专有,而非天下人的共享。

这首诗引起了广大读书人的共鸣,人们纷纷叫嚷着考试不公平,有黑幕,一时议论纷纷。


然而,议论并不能改变科举的结果,高蟾依旧沉沦着。

我们可以看看高蟾另一首《春》诗,感受他内心的痛苦:“明月断魂清霭霭,平芜归思绿迢迢。人生莫遣头如雪,纵得春风亦不消。

“春风不解风情,吹动少年的心。”春风对其他人来说,也许是美好的兆头。可是对高蟾而言,就算是温和的春风,却无法吹散白发的忧愁。

显然,因为科举的失败,高蟾落魄无依,满心痛苦,无力承受。


但即便如此,高蟾依然没有失去他的傲气。

当时有人突然跳出来,拿着千金来资助高蟾,而且不要求什么回报。

显然,这个人的意思是,等高蟾发达以后再回报他。

高蟾却断然拒绝,因为无功不受禄,他不想欠下这一份人情债,他不肯接受这不明不白的馈赠。

不过,岁月的磨砺也让高蟾明白了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在这个讲究人情世故的社会里,在这种讲究你来我往的江湖中,就算才华横溢如李白,也不得不写出“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恭维话。

大唐的科举讲究行卷,也就是拿着诗文到达官贵族面前混个脸熟,自己费心费力读书写诗,有时候真比不上达官贵族名人的一句话。

高蟾大抵是有些领悟了。


所以,高蟾找了个同样姓高的侍郎,虽然两人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好歹人家姓高,高蟾也姓高,五百年前是本家,还是能够扯上关系的。

高蟾给高侍郎献上了一首诗,《上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这首诗的内容,写的是高蟾拥有绝世天才,犹如“芙蓉”之美,虽然它不是天上碧桃,日边红杏,但芙蓉之美,事实上是不亚于碧桃与红杏的。

唯一的区别,芙蓉是在尘埃里,是在泥淖中,而碧桃与红杏是高高在上。

虽然有不平,有不甘,但芙蓉到底是“不向东风怨未开”。

虽然有怨,却还是不怨了。

整首诗因而不卑不亢,在左右冲突之中得到了暂时的宁静与和谐。

含蓄之中便产生了诗味,让人赏玩不尽。


高侍郎看到了高蟾的诗,赞叹不已,觉得应该提携一下本家的小弟。于是乎,高侍郎就大肆向人推荐高蟾,让高蟾的名字响亮于达官贵人之间。

头上有人好办事,这话一点也不错。有了高侍郎的举荐,第二年的科举考试,高蟾如愿以偿,就考上了进士,命运也从卑贱而转为出人头地了。

换言之,高蟾因为一首诗改变了命运。

而这首诗的确是很有才的,被后人频频点赞。

比如到了宋朝,大词人秦观就曾经化用了这首诗,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若不是高蟾这首诗如此美丽,又如何让后世的秦观化用呢?后人也频频称赞高蟾这首诗,真不愧是惊艳了千年啊。

当然,高蟾还有一首好诗,也值得背下来。那就是《金陵晚望》:“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多多点赞、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这对我非常重要。我是真游泳的猫,再次感谢大家!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oqy22501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20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