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篮球老(天津的篮球百年)

发布日期:2024-12-22 05:38:32     作者:我们的初吻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pau483285.html     违规举报

编者按:东马路的少年宫原是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旧址,最近改为“篮球博物馆”。本号特刊发此文纪念。本文是天津滨海广播电台“城市记忆”栏目于2008年奥运会前所做的专题。本次发布标题有改动。

​文/于霁丹 陈凌云

一百多年前,篮球随外国传教士进入了天津,从此,篮球运动在天津这座城市走过曲折又辉煌的百年历程。董守义、张伯苓、南开“五虎”,这些和天津篮球不可或缺的名字,在中国体育的拓荒史上闪闪发光。

1895年对天津来说又是不平凡的一年,就在这一年,袁世凯小站练兵,北洋大学堂设立,中国第一所陆军军事学校——天津武备学堂开设等等这一系列事件,都昭示着清末进步思想家龚自珍、魏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政治观点得到了认可。这些进步人士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决定着文化和体育的兴衰,而文化和体育的繁荣体现着国家的兴盛。南开学校的创始人张伯苓更是鲜明地提出了“强种、强身、强国”的理想。

与此同时,大量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以教会学校为依托进行宗教文化活动,而在客观上,这些传教士把田径、体操、球类、游泳等现代体育项目和体育比赛的观念带给了中国。作为最早向外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的天津,自然成为最早接受现代体育的城市。

下图:在早期基督教青年会(大沽路)举行的篮球比赛。


1895年11月,一个名叫来会理的美国人受基督教青年会国际委员会北美协会派遣,偕夫人从美国乘船来到天津。两个星期后,也就是12月1日,由在北洋医学堂任教的美国长老会的传教士安德培博士主持,召集北洋医学堂和北洋西学堂两校懂英语的学生一百多人,在“节制堂”为来会理举行了欢迎会。当时在天津出版发行的《京津泰晤士报》还对这个欢迎会做了报道。又过了一个星期,也就是12月8日,来会理第二次在北洋医学堂召开演讲会,到会者70多人。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会议的前后表演了“筐球游戏”,这就是来会理引入的篮球运动。此后篮球运动便在天津这两所学堂的学生中普遍引起了兴趣,并且广泛开展起来。这一年,距离篮球运动的发明仅仅不过4年。天津成为中国篮球运动的“摇篮”。

天津市体育协会主席李铭讲到:世界篮球的发源是在1891年,在美国的春田大学。是一个叫史密斯的人,当时是一个球框的篮球活动。时隔4年,1895年,基督教青年会,传教士到天津来,那个来会里到天津来,在传教的过程当中介绍了篮球,转过年来就在天津举办了第一次篮球比赛。当时还在天津发了一个公报。现在那个公报的资料还在美国纽约的博物馆里面。另外,春田大学的校长到中国来介绍篮球的时候,他也认证最先进入天津。中国篮球协会也认为天津最早是从天津传向全国。

下图:来会里


李铭先生提到的那场篮球比赛,就是1896年3月28日由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举办的篮球赛,也是中国篮球史上的第一场篮球赛。此后,每周六下午4点,天津基督教青年会都会举办一场篮球赛。来会里在他的《中国青年会早期史实之回忆》一文中,有这样的记载:

会员对篮球亦极感兴趣,故一时有成为群众运动之概。但在玩球以前,他们的一番姿态很是可观,他们必须盘好自己的头辫、修短长长的指甲,把不便利的长袍脱去。这样,他们就把书生的尊严放弃,而换成一副高兴活泼的姿态了。但是,这种运动只在会所草地围墙背后举行,颇有狭隘不便之概。

发辩束不住人的天性,长袍裹着的也是年轻好动的身躯。从这段记述中还可以看出,篮球在传入中国的初期尚未形成运动,技术动作简单,更谈不上比赛中的战术运用了。事实上,最初的篮球爱好者并没有将规则当成一回事,纯粹是十个大汉争抢一个球,简直就和打架差不多。拉人、抱人、撞人什么都有,进攻时大家蜂拥而上,防守时乱成一团,当时还有人给这种打法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叫:“羊群战术”。但是,它毕竟是中国近代篮球运动的开端。

李铭先生说:在天津最早是在学校里面成立篮球队。那时的篮球比赛的特点,就是人们还梳着辫子,穿着长袍,把长袍把它围在腰上,带着辫子这么打球。条件当时也很简陋的条件。到了1913年开始建那个中国最早的室内篮球馆。1914年竣工。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个馆至今还保持完好,还保持原来状态。这个篮球馆,而且上面还有一个环形的圆周的坡形跑道。保护维修相当好。

下图:基督教青年会大楼,后成为少年宫,现改为篮球博物馆。


这个最早的篮球馆,就是旧址为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男青年会,现在为市少年宫的4层小楼。这座楼是1913年由美国人修建的,很多建筑材料都是从美国直接航运过来的。按照建筑格局来讲,这里更像是一个俱乐部,有结婚典礼厅、金银首饰店、理发店、450个座位的剧场、300平方米的健身房,还包括靶场和舞厅等。虽然从外面看上去并不显眼,但楼内地面上精致的花砖、雕着花纹图案的暖气片和上下拉伸的窗结构,都让人从细微之处感受到其设计的独到。

今天,这座依然完好的小楼伫立在东马路上,默默地承载着那段历史,记录着天津篮球从兴起到兴盛的足迹。

天津体育协会的副主席李铭先生回忆说:30年代,天津篮球的一个兴盛期,包括天津有名的南开“五虎”。以及历届远东奥运会上天津篮球队所取得的成绩,都是老一辈人感到骄傲的地方。

提起早年天津篮球的著名球星,很多人都知道南开“五虎”,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其实有两代南开“五虎”,一共有10位篮球猛将,篮球界称之为新老“五虎”,新“五虎”后来居上,曾威震华夏篮坛,名扬海内外。

下图:南开五虎


还是在上世纪20年代,南开学校在校长张伯苓“三育并进”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体育活动搞得热火朝天,特别是篮球活动更像磁石似地吸引着师生员工,仅南开中学就有12个篮球场。南开大学、中学联合选拔优秀选手组建了大学、青年、少年3个校级篮球队。此外,年级有年级队、班有班队,毕业的校友自动联合成立球队,教工有教工代表队和自由组建的队,各种形式的比赛,长年不断。然而,彼时的南开篮球,成绩并不出色。

南开大学教授、校史研究专家梁吉生先生回忆说:南开的体育运动应当说是普及性的,各项运动都是有着很好的成绩。但是在这其中,20世纪的20年代,从20年代初到20年代末,在这10年中,南开的篮球更加优秀更加有名,那就是南开五虎队。在之前南开的篮球运动虽然开展了,但是没有先进的技术指导,它的篮球运动的水平并不高。在天津来说,常常输给新书学院和官立一中,跟北京的一些篮球队象清华学校,或北师大的篮球比赛中也是输多赢少。特别是有一次在清华举行篮球比赛南开输了而且输得很惨。篮球比赛结束之后,清华大学举行电影放映晚会,在放映电影之前,用幻灯在荧幕上打出来了一个‘篓’字,纸糊的篓字。在北方,这个篓子是漏的意思。它是讽刺南开的这种篮球队很漏,一击就碎,就是这个意思。这次失败令南开学子大受刺激。把南开篮球队成为篓子队,就是很差的一个队。所以后来他们就组织了一些同学,象刘健常、唐宝堃等等这些人组成了这个队。

说到这里,我们需要一起认识和追念董守义先生。被后人誉为中国的“篮球之父”的董守义是中国第一位篮球留学生、近代篮球运动的开拓者、著名的体育活动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位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委员,是中国近现代体育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正是在他的指导下,南开“五虎”才得以异军突起,名扬海外。

董守义先生的外孙吴启光回忆起他的外祖父时这样说道:他是从1917年从事体育工作。他是在天津,当时天津有一个基督教青年会,他毕业以后,就到基督教青年会做一个见习的体育干事。从那以后参加了专业的体育工作。我姥爷是农村人,是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他上学是在北京协和书院,从那毕业以后,当时青年会里有一个体育干事叫蔡乐尔,他就是打篮球的。他是美国篮球的发源地春田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他到协和书院去找我姥爷,我姥爷就选择了体育。到青年会搞体育,他开始就是打篮球。他参加了从1917年第三届远东运动会,他作为篮球队,作为天津的代表,代表华北地区,参加了远东运动会,得了第一。后来就连续多届的参加了远东运动会。他从1922年开始他到南开,当时张伯苓请体育教练。我姥爷在青年会,无偿的帮助南开的体育工作。每天早晨、下午去带操。辅导它的篮球和其它一些球类。在南开的体育运动特别有群众基础。篮球也有一定水平,所以我姥爷就是看中了篮球队。从22年到24年,就拿到了很好的成绩。从1923年,我姥爷受青年会的指派,到美国留学,从25年回来以后接着辅导南开篮球队。我姥爷上的美国学校,是美国春田大学,是美国篮球的发源地。他学的最新的篮球技术。25年他会来以后,就把南开的篮球队重新培养,一直到28年、29年,南开“五虎”才到达了顶峰,打败了全国各省市的球队,获得了冠军。然后又战胜了亚洲当时是最强的一个队,菲律宾的一个球队。所以当时就是名扬四海,南开“五虎”就是这么个来历。

在董守义先生的指导下,到1924年,南开篮球队异军突起,进而取代了天津官立中学的优势。在天津市篮球联赛中,南开代表队战胜了新学书院队、北洋大学队等实力较强的球队,取得了天津市篮球赛的冠军。接着,以南开队为主,又选调北洋大学和北京清华大学的两个队员组成的华北区篮球代表队,参加了在武汉举行的第3届全国运动会,取得冠军。

这时的南开队,在技术和战术上已初步形成自己的独特之处,采取五攻五守的战术,以近投为主,中投为辅,短传快攻互相配合,左前锋张增贤左手在篮下左侧勾手投篮,右前锋刘洪恩跳起补篮,后卫凌国彦拦截运球快转,都有专长。上场的5人,体力充沛,配合默契,深受观众好评,被誉为南开“五虎”将。他们就是第一代南开“五虎”,是董守义先生亲手培育的。后来成长起来的新“五虎”是王锡良、魏蓬云、李国琛、刘建常和唐宝堃。

南开大学教授,校史研究专家梁吉生先生回忆说:董守义先生是河北澧县人,特别擅长篮球,到了春田体育学院他也成为那的篮球队的主力,而且在美国非常有名。他把春田体育学院的先进的篮球技术带回天津,然后又指导南开的篮球队,所以南开篮球队的这种篮球技术有了显著地提高,所以在华北运动会得了冠军。在太原华北运动会上,30来支篮球队,他又取得了全国冠军。1929年前后,受上海南开同学会邀请,张伯苓,董守义带着这支队伍到上海。上海有三支篮球队是非常有名的,一只是沪江大学队、上海外侨队和美国海军匹斯堡篮球队。上海的新闻界并不看好南开这支篮球队,所以新闻界根本没有报道。但是第一仗把沪江队、沪江大学队打败了。那引起了上海报纸的广泛的报道,登出了照片。第二支球队就是这种西人青年会的外国商人队。那都是玩篮球的高手,都是海盗式打法,南开又把它们战胜了。所以第三场的时候那就是对美国海军陆战队,也叫匹斯堡队。结果两军相对,南开取胜。三战三胜那是引起了舆论大哗,整个引起了上海体育界和市民的争先恐后地观看篮球比赛。此时,恰巧菲律宾圣提托马斯冠军队在日本取得全胜战绩后到达上海短暂逗留。情绪正在高昂的上海球迷要求两队展开表演赛。那菲律宾的这个冠军队是非常傲慢的,篮球技术很好,他们并不把南开篮球队放在眼里。但是南开篮球队它有它的特点,它针对了圣马托斯篮球队的弱点,打紧密配合,快速运球,整个的场上活动起来,跑动起来。发挥了北方人精悍快速,稳准狠的篮球技术,一举战胜圣马托斯篮球队,南开篮球队一下名扬全国。后来又代表中国作为中国的篮球队去远东运动会。

从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到柏林奥运会,再到伦敦奥运会。无论是老“五虎”,还是新“五虎”,抑或是后来威名远扬的天津篮球集训队……篮球在天津,就是这样发展着,壮大着,为中国体育走向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新中国建立以后,天津的篮球又是怎样创造了更大的辉煌呢?

一百多年前,篮球随外国传教士进入了天津,从此,篮球运动在天津这座城市走过曲折又辉煌的百年历程。董守义、张伯苓、南开“五虎”的名字,曾在中国的体育拓荒史上闪闪发光。上个世纪50年代,天津篮球的一次传奇性的胜利更是让篮球运动在天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下图:基督教青年会室内篮球场


篮球运动随传教士进入天津以后,最早是在教会学校传播开来的。

天津体育协会副主席李铭先生回忆说:最早发展起来的是教会学校,比如新学中学。当时天津的篮球队大部分都是私人球队。当时作为全群众的文体生活还是比较单调的。

李铭先生所说的新学中学,就是上个世纪初赫赫有名的“天津新学书院”,由英国基督教伦敦会在天津创办的“养正书院”演变而来。20世纪20年代初期,新学书院曾执天津篮球界之牛耳,后来,南开学校的篮球队在被誉为“中国篮球之父”的董守义先生指导下后来居上,“南开五虎”享誉全国。

下图:新学书院


1928年,南开篮球队一举夺取华北篮球锦标赛冠军。在凯旋途中,南开篮球队又应邀赴上海,连战青年会沪西队、沪江大学队、美国海军队,三战三胜,声震沪上。而跟号称“远东霸主”的菲律宾篮球队的较量,更是天津篮球运动发展史上的重要一节,“南开五虎”终以6分优势险胜。为了纪念当年南开篮球队这五位威名远扬的主力队员,如今天津南开大学的一条路,还以“五虎路”命名。

从1910年到1948年,旧中国一共举办了7届全国运动会,天津篮球队蝉联第一届到第六届的全运会冠军,成绩斐然。

下图:工商学院附中篮球队,1947年。


1936年在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参加的德国柏林举办的11届奥运会上,14名篮球运动员中就有5人是天津人。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篮球运动员的10名队员中也有4名出自天津。当时,出生于天津的张长禄还以中国男篮队长的身份,作为代表团的旗手在奥运会赛场上第一次升起了五星红旗。“中国篮球之父”董守义先生更是亲历了几届奥运会。

董守义先生的外孙吴启光回忆说:36年的奥运会是在柏林召开的,我姥爷是作为篮球教练参加的。当时选拔的就有老南开“五虎”的人,还有北京、上海。48年他又参加了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奥运会,那他是作为总干事参加,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总干事。52年的5月,他参与筹备咱们新中国参加的第一届奥运会,就是在芬兰赫尔辛基举办的奥运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咱们参加的第一届奥运会。

新中国成立以后,篮球走出学校,在全市推广开来。天津资深体育记者白金贵先生说,天津篮球真正蓬勃发展还是在建国以后:正是因为篮球出了这么多名将,才带动全市、不仅仅是学校了,后来工矿企业,好多大厂,棉纺厂、钢厂,其他的一些轻工业的工厂,企业里都有自己的篮球队。还有好多学生,特别是中学生,他们在社会上自由组合建立了好多篮球队。这些篮球队水平相当的高,为我们建国以后天津篮球有一段辉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你比如过去年龄大的一些喜欢篮球运动的都知道,有北连、华上、文锦、原子能、木乃伊、华队,好多好多这样的队伍。这些大部分都是中学生。还有一个振北队,就是棉纺厂的一个队。

白金贵先生称自己是看篮球比赛长大的:解放初期,我有印象,那时候比较重要的篮球比赛就在新华路体育场。根本就没有体育馆,就露天的,人山人海。冬天怎么办呢?冬天搭个席棚子,有个木看台。冬天,三九天,就在席棚子里面看篮球,打破了脑袋,冻得要命,没人走,愿意看,这是天津人对篮球特殊的爱好。而且天津还有好多工矿企业,都有自己的球场。我印象最深的,现在咱们中心广场、海河那边,过去有个寿丰面粉厂,在河边就有个篮球场,而且是个灯光篮球场,难得呀,还是个灯光篮球场。

解放初期的夜晚,如果你坐火车从外地来到天津,走出有着百年历史的老龙头火车站,朦胧的夜色中,灯火闪耀的地方必定是白金贵先生说的那个灯光篮球场。当时,前苏联专家到中国指点国家篮球队,他形容说:“来到中国,坐火车这一路上,感觉到处都是篮筐,成了中国的一道风景。天津更甚。”

下图:西开学校篮球队,1942年。


天津体育协会副主席李铭先生对当时天津的篮球发展情况做过这样一个统计:当时天津的运动队可以说是不下千队,运动员不能少于万人。所以那时候外地曾经把天津誉为“篮球城”。50年代我曾经作过一个统计,天津那个时候光是灯光篮球场,我大体不完全的统计数字大概有600多个。到晚上灯火辉煌篮球场是个亮点。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环境,所以培养了不少的篮球选手。天津的篮球可以说是从小到老,男女老少,都是广泛参与。天津有一个特产,就是天津胡同的体育文化,就是小皮球,小橡胶球,就是“永”字牌儿的小橡胶球。那时孩子们都是热爱篮球,做一个简易的篮球框。就是一块木板,然后拿铁丝弯一个篮球筐,然后自己或者让家里人给织一个篮球网子。上学的时候可以提着筐子。在天津原来的胡同里面可以挂在墙上。几个孩子凑钱买小皮球。好的时候可以几个人凑钱买一个小皮球。一旦闹矛盾了,打起来了,大家就拿刀子把篮球分成一片一片的,然后再接融起来。所以天津很多优秀的篮球选手都是小皮球出身。天津一个篮球、一个足球都是从小皮球这培养的基本功。所以说当年天津的篮球是一个技术型的,好多灵魂的组织后卫是来自天津选手,这跟他从小在这样一个篮球文化的熏陶之下有直接的关系。为着这样一个事情,当时的天津体委曾经向中央写过报告,然后贺老总批准,推广全国,后来周恩来总理又提出在全国推广三小球,就是小篮球、小足球、小排球,来推动中国球类的发展。在这个时期,为篮球,周总理亲自到天津为篮球的发展做出指示。贺老总,陈毅元帅都到天津来推广篮球。所以说篮球文化是在整个市民的社会生活当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到现在老一辈的天津人,对当年的篮球的一些活动,一些明星,都能够津津乐道。

李铭先生说,那时的天津,为中国篮球事业培养了不少优秀的篮球选手:到了50年,52年,中国篮球队参加世界青年运动节和大学生运动会,当时的领队都是天津派出去的。每一次都有4、5名天津人代表国家参加比赛。后来到了52年,天津的篮球可以说是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比赛。上海的、北京的篮球队都到天津来打比赛。每次比赛当中那真是车水马龙,座无虚席。当时天津是成立了第一个篮球集训队。在那个时候有三个作为实力雄厚的三个集训队。一个国家集训队、一个华北区的篮球集训队,一个天津篮球集训队。华北区的篮球集训队主要队员都是天津人。等于三个国家最强阵容的球队都来天津比赛。这对天津的篮球运动的提高和推动普及有直接的作用。

如今70岁以上的老人一定还记得50年代苏联队和天津队比赛篮球的精彩故事。1950年12月,世界强队苏联队访问了我国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昌、沈阳、哈尔滨等八个城市,进行了33场比赛,对比之下充分暴露了我国篮球竞技水平与世界强队之间的距离。

李铭先生回忆说:我印象里面就是当时50年,苏联的男子篮球队访问中国,那个时候咱们组织了几个队,在天津民园体育场搭了大席棚来迎接苏联比赛。最惨的时候输到23比100,那时候苏联的全场快攻的打法对咱们很大的促进。

在这之后,中国,尤其是天津的篮球更新了束缚自己的传统观点,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在技术、战术上逐步形成了我国篮球运动以“快攻”、“跳投”、“紧逼防守”为制胜法宝的独特风格。更是在苏联男子篮球队再次访问中国的比赛中创造了一次传奇性的胜利,李铭先生讲道:可是到了57年的时候,时隔7年,俄罗斯的篮球队访问中国,在中国应该说都取得了胜利,唯独一场输给了天津。当时天津是李庚涛市长亲自作战指挥。亲自研究作战方案。当时天津是90比81战胜了俄罗斯的篮球队。俄罗斯篮球队先在北京访问,结果国家队、八一队都是开始领先,后来苏联队反败为胜。结果俄罗斯到天津来了以后,在体育馆打比赛。不到两小时票全部卖光。而且有的人是半夜到体育馆来排队买票。结果俄罗斯队没想到一上来天津队外偷里抢,天津队8比0领先。上半时就是50比20几领先。他们开始对天津队估计不足。天津队的远投几乎是百发百中,命中率很高,这样就逼着俄罗斯队要扩大防守,打紧逼人盯人。这样恰恰是天津队喜欢的打法。因为天津队比较灵巧,技术性比较强,就把俄罗斯队打急了。下半时改变战术,改成稳扎稳打,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就90比81战胜了俄罗斯。这个事当时在新闻媒体当中是很轰动的一个报道。那时候贺老总就讲,很多的篮球队“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真正的冠军是天津篮球队。”

白金贵先生的哥哥白金申在那个时期曾是国家篮球队的主力队员,从小看着篮球比赛长大的白金贵,对于那样一场传奇性的比赛,自然也不能错过:那场比赛我去看了。那场比赛,激动人心。那几年,凡是来访的外国球队,什么波兰的,来访的东南亚的球队什么的必到天津比赛,都是国家体委安排的,因为天津打外国队一打一准儿,都是非常精彩。就好像我们说京戏,学戏在北京,出名在天津,赚钱在上海,你得过天津,天津这一关过了,说明你的水平。篮球反映在这上面也是这样。所有的外国队都到天津比赛。那时候我们很大饱眼福呀。

下图:那时候篮球还被称作筐球,1918年。


传奇的辉煌让篮球在天津更加蓬勃的发展起来,当时天津的小学、中学的篮球已经非常普及。据说,当时哪怕是组织一个小学的篮球比赛,参赛队伍就能达到上百支。在天津新华路体育场的一场争夺全国少年篮球冠军的比赛,让设有6000多个座位的木头看台座无虚席。观众们除了给天津少年队鼓劲之外,他们还有一些特别的期待,这就是不能不提的新华路体育场上独特的“划线”表演。

李铭先生说:当时天津的新华路体育场有一个老工人,他划线没有划线器,就是一桶白灰,拿一个碗,挖了白灰以后,他就一划,他就可以按照篮球比赛规则,五公分的线,他就可以不多不少整整齐齐,包括圆弧线、直线,一划就……那时候上半场打完篮球以后,线就看不清了,他就一划。他每次划线,全场给他鼓掌,就等于一个精彩表演,就像现在中场啦啦队表演赛的,大家看他的表演。他叫张德兴,也算是一绝。

当张德兴在新华路体育场篮球比赛的间歇表演“划线”的时候,比赛就融入了娱乐的因素;当胡同里的小朋友们为争抢小皮球而兴高采烈的时候,篮球就变成了游戏。名将的产生带动了群众参与,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将一项运动推向高峰。

今天,我们遥想天津篮球曾经的辉煌,慨然生叹:也许,只有当体育进入了这样的境界,才能带给人生真正的快乐。篮球,曾经让天津这个城市有了那么多的欢笑、欢呼,这是我们这个城市的骄傲。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life/pau48328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93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72 M